首页期刊导航|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重庆大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重庆大学

双月刊

2095-6304

hsfwest@126.com

023-65122667,023-65126307

400045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B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建筑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室内设计学术研究成果,交流总结室内设计经验,促进设计、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VDT作业光环境对不同体质设计师视健康的影响

    喻泉严永红赵品勇路瑜...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光环境、体质与视健康的交互作用关系,保护高风险体质者视觉作业安全.首先,对重庆地区9家建筑勘察设计企业进行光环境调研,测量72间视觉显示终端(VDT)办公室的水平作业面照度、相关色温、眼位照度等光环境参数,计算节律照明相关指标,并与标准进行比对;然后,对541名青年设计师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及视疲劳特征记录;最后,基于中医体病相关理论,分析环境光照下体质与近视、视疲劳的相关性,辨别视健康高风险体质.结果表明:青年设计师的体质类型以平和质为主,在9种体质中占比最高;偏颇体质中阳虚质占比最高,对近视、视疲劳的易感性显著高于平和质;工作场所长期日光暴露不足、节律刺激过低易诱发体质向阳虚质转变,增加视健康风险.

    作业光环境视健康视觉显示终端中医体质个体差异

    湿热地区遮阳形式对校园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熊珂张雅茹何宝杰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气候变暖与热岛效应影响,城市热环境正在恶化,对人居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校园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类社区,亦受到高温威胁.改善夏季校园热环境,营造凉爽宜居校园环境,对保障师生健康、丰富户外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节约能源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遮阳对室外热环境的调节能力及机制.选取重庆大学校园内常见的遮阳空间(树荫遮阳、遮阳篷遮阳、亭子遮阳),对其热环境(黑球温度(Tg)、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地面温度(Ts))进行现场实测,分析不同遮阳形式对夏季校园室外热舒适(生理等效温度(PET)、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遮阳可以有效阻挡太阳辐射,改善室外环境的热舒适.无遮阳空间的Ta、Tg、Ts、PET、UTCI均高于有遮阳空间;在湿热环境下,遮阳篷遮阳与亭子遮阳的热舒适优于树荫遮阳;在遮阳条件下,不同地面材质对室外热舒适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不同遮阳形式的天空可视因子(SVF)对室外热环境有明显影响,SVF对Tg、Ts、PET、UTCI的影响较大,对Ta和Rh的影响较弱.研究结果将对营造健康安全的校园热环境提供理论支撑.

    遮阳形式校园热环境生理等效温度(PET)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

    传承与分化:湘南与粤北瑶族村寨居住文化的对比研究

    丁传标肖大威陶金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村寨选址、布局形态、建筑功能、装饰符号、建筑材料及民俗文化等方面对族源相同、地域相连的湘南平地瑶与粤北高山瑶传统村寨开展对比研究.传承方面,两地瑶寨共同坚守着信奉盘王始祖、火塘神圣性、实行瑶老制组织的传统.在分化方面,湘南平地瑶村寨形成了围合式民居、开敞式村落、多元民族信仰的小家庭式居住文化;粤北高山瑶则为开敞式民居、封闭式村落、单一瑶族信仰的大族群居住文化.文章认为相同的族源、相近的迁移历史、相似的社会结构是两地瑶族居住文化传承的基础;历史上招抚政策、与汉族的经贸交往、社会融合的差异是两地居住文化分异的主要因素.湘南瑶族被招安下山后,在政策的支持下与汉族在商贸经济、农业技术、社会生活方面不断交融;而粤北瑶族依然定居在高山密林中,封闭隔绝,民族特色不断强化.研究指出传承与分化是瑶族适应不同地域环境、保持自身特色、整合其他文化进行文化生态适应性的综合结果,其中民族信仰、习俗禁忌、社会组织等内在文化传统传承性强,民居形制、村落格局等物质形态的分化性更强.

    瑶族传统村落居住文化分化整合

    基于生态韧性的沿运张秋古镇水环境空间范式研究

    赵亚琛张兵华李佳熹
    16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沿运张秋古镇为研究对象,从生态韧性视角出发,基于古镇历史概况、现状分析和生态空间干扰因素分析,构建张秋古镇水环境空间研究框架,选取空间生态评价因子分析古镇生态空间敏感性,并构建水环境生态空间安全网络,进而对古镇水环境空间范式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古镇运河水面、汪塘以及水网面积较大的景观绿带为高敏感区域,分散式布局水网空间和古镇集中建设区域为中低敏感区域.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等级的敏感性区域,构建"节点—模块—廊道"的水环境生态空间安全网络,并提出"水安全—水技术—水径流—水管控"四维导向下沿运张秋古镇水环境空间范式.

    张秋古镇水环境生态韧性空间范式敏感性

    冀东地区石木结构住宅气候适应性建构演变过程研究——以唐山市兰成沟村为例

    杨延岭甘振坤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地域气候适应性建构的角度分析冀东地区的石木结构住宅,并以长城沿线的兰成沟村为研究对象,借助田野调查、问卷收集、图解分析等方法,分析冀东地区传统石木结构住宅的气候适应性建构演变过程,总结该地区住宅在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住宅的演变过程进行解析,提取传统石木结构住宅的被动性气候适应性建构策略,解析引发其演变的内在因素,从室内空间变迁、功能匹配组织、空间路径系统、材料组织建构四个层面对传统石木结构住宅和新建住宅的气候适应性建构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东地区传统石木结构住宅中具有许多气候适应性建构智慧,但这些气候适应性应答设计逐渐消失,极大地弱化了住宅对室内物理环境的调控作用.

    兰成沟村石木结构住宅气候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