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重庆大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重庆大学

双月刊

2095-6304

hsfwest@126.com

023-65122667,023-65126307

400045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B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West China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建筑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室内设计学术研究成果,交流总结室内设计经验,促进设计、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适应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住区环境优化:概念模型与研究框架

    岳亚飞杨东峰徐丹陈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与其生活的住区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对住区环境的优化以支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有助于老年友好城市和健康城市的建设.然而既有研究在理论模型、指标选取和分析方法层面存在一定局限,制约了适应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规划调整与干预策略的提出.本研究依托于可行能力、自我效能和社会生态模型视角的范式创新,构建适应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住区环境优化的概念模型,基于文献综述和概念模型提出研究框架:选取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住区建成和自然环境指标体系;利用多阶层模型、非线性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甄别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住区环境影响要素、临界阈值和作用机制.研究希冀为老年人心理健康友好型的环境规划和设计提供重点和方向,推动健康理念下的住区发展新模式,为老龄化健康住区的实践认知和设计导控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范式.

    住区环境心理健康老年人理论模型指标体系

    社区嵌入视角下日本老龄化城市养老服务与规划的经验及启示

    罗鹏于霜雷凤琴杨一帆...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建设全龄社区和老年友好城市已成为迫切目标.本研究以日本三个老龄化城市的空间规划为案例,分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地域综合照护体系的构建.研究表明,日本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以现有空间资源为规划对象,以建设友好社区环境为重要抓手,以公共场所和居住领域为空间治理单元,从医疗、照护、预防、居住和生活支援五个方面共同进行社区空间适老化改造.既考虑了规划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又兼顾了多元治理的互动性.对我国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空间规划的启示在于:要加强政策支持与协同治理,包括根据区域发展情况、社区面积、老年人占比等因素制定具体细致的政策,并引入社会力量,构建多元治理体系;同时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评估体系,以共生发展为目标,合理配置空间资源;还应建立资源保障体系和运营维护团队,做到资源调度有序.

    嵌入式地域综合照护体系空间规划老龄化城市多元治理

    住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大连市既有住区为例

    于文婷朴正浩张玲玲王洪羿...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生活圈的不断收缩,住区逐渐成为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然而,既有住区的建成环境却往往不能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研究以大连市既有住区建成环境为对象,基于扎根理论采用拍照、测绘、半开放式访谈的方法,结合文献梳理,分析了住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影响.研究认为住区建成环境现状问题主要体现于无障碍设计缺失、规划缺失以及管理缺失.这些问题均导致了老年人生活品质下降,且主要体现于无法满足营养需求、安全感需求、卫生需求以及社交需求.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在进行建成环境改造时,应该充分考虑导致老年人生活品质下降背后的动因,并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统筹优化.研究认为老年人生活品质是一项综合的指标,通过建成环境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提升,但只有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协同作用,才能更有效的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老年人既有住区建成环境需求导向

    基于城市街景和深度学习的老龄人群安全感知评价研究——以沈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王秋实梁志鹏魏俊添星马雪梅...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面向老龄人群的精细化规划设计方法需求迫切.相关研究表明,建成环境的感受是否安全,将直接影响老龄人群开展日常活动的意愿和强度.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大规模快速测度城市空间情绪感知已成为可能.因此,建立老龄人群的城市空间"感知—评价—优化"分析框架有助于精细化规划设计的实现.本研究以重度老龄化的特大城市——沈阳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学习对城市街景要素进行语义分割;建立人机对抗的老龄人群安全感知随机森林模型,并对沈阳中心城区的街景进行评价.此外,研究还采用冷热点聚类、增强归回树(BRT)模型等方法,探讨了城市空间中老龄人群安全感知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沈阳市老龄安全感知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总体趋势为内高外低;第二,研究基于冷热点聚类模型分析得到了安全感知空间聚类特征,并分析其与不同用地性质的概率分布关系;第三,在不同用地类型下城市老龄安全感知冷热点集聚差异显著,居住用地热点呈片状分布、商业用地呈南北线状分布、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由于分散且数量较少而聚类不显著;第四,研究基于BRT模型分析了人机对抗模型中,街景要素与安全感知水平的贡献水平和边际效应.研究结果对面向老龄人群的精细化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定支撑.

    深度学习建成环境安全感知老龄友好城市街景

    基于生成式大模型的老年友好城市设计——以杭州市街道为例

    马爽汪碧妍李双金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正面临深度老龄化的挑战,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已成为迫切目标.本研究利用百度"文心一格"大模型,结合居民对街道的老年友好需求生成改造方案,进一步统计分析各群体的老年友好需求差异及整体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生成式大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在老年友好城市设计;第二,女性更关注老年友好街道的环境设施功能,男性更关注街道形态;受教育水平越高,老年友好街道的绿化率需求越高;第三,当前街道的天空开敞度、围墙(栏)、步行道、路灯、车流和车行道现状与老年友好街道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本研究以期为老年友好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创新方法和实践参考.

    老年友好城市设计大模型街景图像个体属性特征

    机器学习支持下的老年人步行环境满意度与适老环境改善策略研究

    杨林川唐祥龙杨皓森石亚灵...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鉴于步行的多重价值,营造适老社区步行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基于成都市1 012名老年人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确定了各个步行环境指标的重要性,并进行了重要性—绩效分析,明确了步行环境指标的改善优先级.研究结果显示,社区街景、生活服务设施可达性、步行道宽度和座椅可及性是影响老年人步行满意度最为显著的四个指标,而老年人对于十字路口间距和步行道连通性这两个指标的关注较为有限.座椅可及性、社区街景、商业中心可达性和休闲设施可达性需要优先改善.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社区适老步行环境改善策略,旨在为未来的政策设计和养老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口老龄化随机森林重要性—绩效分析步行满意度老年友好步行环境老年友好城市

    寒地城市老幼群体不同季节住区户外活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冷红栾佳艺袁青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住区是承载老幼群体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寒地城市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季节变化对老幼群体的活动特征影响显著,本文根据其影响因素提出满足老幼群体全季节活动需求的共享型户外活动空间营造策略.利用实地调研与问卷结合的方式对哈尔滨市6个样本住区452组老幼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季节老幼群体住区户外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别提取不同季节下老幼群体活动频率、活动时长和活动类型的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果,从优化目标、优化机制、环境营造三方面提出寒地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优化策略.

    寒地城市老幼群体季节户外活动特征住区优化策略

    后疫情时代城市社区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的重构

    赵静贺勇陈紫微陈钰凡...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社区居住满意度是评价与提升社区居住环境的重要标准之一.针对后疫情时代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与社区环境之间适配性不足的问题,研究梳理了后疫情时代相关文献研究与空间规划实践,从中提取新的影响因素作为"疫情补丁",在整合原有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重构具有"精度"与"尺度"的后疫情时代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后疫情时代的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可以从"社区—组团—单元—家宅"四个空间层级进行重构和落实,并提出空间维度支撑、社会要素调节与整体动态更新的优化策略.本研究结果为人民满意的城市社区的空间韧性提升和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居住满意度评价体系后疫情时代重构优化策略

    生态学理论在建成环境评价体系中的融合与应用——BREEAM英国策略性生态框架研究

    朱文莉朱玲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建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国家级的建成环境评价标准对城市建设活动具有引领性和导向性作用,因此如何将生态学理论融入标准中成为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BREEAM英国策略性生态框架的制定思路、总体目标和各项任务,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基础设施评价、社区评价和建筑评价中关于场地生态影响评价部分的条款设置与实施重点.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对如何将生态影响评价系统性、层级式、可实践化地融入国家级的建成环境评价标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建成环境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生境营造亲生命设计

    社区韧性:发展演进及空间规划启示

    杨选梅刘超彭翀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嵌入韧性的空间规划成为应对复合型灾害风险的规划方法,本文旨在解析社区韧性发展演进特征并将集聚后的系统性知识应用于空间规划.本文利用CiteSpace和Histcite定量分析2 266篇国际文献表征社区韧性学科发展脉络、集聚成十大研究热点和推演出四大研究前沿:跨学科合作和多学科发展成为重要特征;社会网络是社区韧性的核心特征,表现为研究热期长、突变值高;本地特征是十大研究热点的共同关注;除此之外,风险治理、时空演变和评估模型也代表未来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文献的施引文献数据集,与空间规划文献产生内容关联,结果表明:空间规划契合社区韧性的跨学科研究特征,社区韧性评估和社会网络分别为空间规划的关联基础和关键链接.据此,本文认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促进社区韧性的三大未来研究议题为国土空间韧性定义的规范性、社会生态—技术协同下的国土韧性评估方法和自下而上的社会网络治理.

    社区韧性文献计量城市规划风险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