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月刊

1005-1309

sje@sass.org.cn

021-53060606-2520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楼

上海经济研究/Journal Shanghai Economic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月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立足上海,关注全国和世界。《上海经济研究》的探索视角紧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经济发展进程,其开放、前瞻、创新的宗旨深深吸引全国及至世界各地的读者和撰稿者,并广受经济理论界、政府部门和决策机构、大专院校、实际经济部门和企业界的欢迎和好评。《上海经济研究》永远是您了解中国和上海经济的窗口,她努力成为您的好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和重要着力点

    刘震周云帆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形成的,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应对外部科技封锁和复杂国际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将大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发展,也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与支撑力.

    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变革科技革命

    知识生产力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一般智力机制研究

    张杨刘江彬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机器论片段"中提出一般智力范畴,揭示了知识成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预示着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日益成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当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化作现实.随着数字技术的出场,知识生产主体的大众化趋势显著,一般智力对象化的载体从机器升级为智能机器,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反映于数据海洋的数字化一般智力.知识生产力的剧变推动着物质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知识化、劳动资料智能化、劳动对象数据化,并在一般智力对象化的中心逻辑下培育新劳动者、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经济转型,进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充分发挥一般智力的正效应,必须推动一般智力普惠化,在体制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现代分配制度.

    一般智力新质生产力知识生产力智能机器政治经济学理论

    数据所有权:数字经济时代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新议题

    包炜杰陈晓青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所有权"作为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数字时代的新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阐释.就其出场逻辑而言,既有生产资料的数字化与数字的生产资料化这一客观经济事实,又有劳动过程方面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和剩余价值创造,与此同时,数据所有权鲜明指向近年来数据要素收益价值分配失衡的现实问题.而探究数据收益分配失衡的发生机制时将会发现,从"数字圈地""数据垄断"到"数据资本",数据在现实经济关系中被平台资本所实际占有,并导致平台资本成为价值分配的最大受益者.因此,"数据所有权"及其核心议题"数据确权"的关键在于,有效平衡数据主体、数据处理者和社会整体利益,通过数据分级分类、"三权分置"等方式确认授权,从而有效增强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数字时代的解释力,推动数字经济时代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守正创新.

    数据所有权马克思所有制数据资本数字劳动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关键问题及创新实践

    冯学钢李志远
    38-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赋能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应有之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剧的历史交汇时刻,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跃迁方向,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将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剖析了二者在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绿色低碳、质效提升及供需匹配方面的内涵一致性;进一步从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及新动能等维度阐发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数据要素应用、新旧动能转换、公平效率矛盾及旅游产业新生态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亟待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应从创新、制度、主体及保障等多元路径协同发力,切实提升旅游业发展动能,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最大效力.最后,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展望,指出规避"概念炒作"、平衡"新质"与"旧质"关系,厘清权力清单和管理边界是热研究背后应关注的冷思考.

    新质生产力旅游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动力机制关键问题创新实践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基于数字化深度与广度视角的实证分析

    吴洁周胜娣王改银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构建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字化词汇网络,通过判断企业在数字化网络中的嵌入程度生成数字化转型深度与广度指标,并探究二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深度显著提升了企业绩效,而数字化转型广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期间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是数字化转型广度的潜在影响渠道.此外,异质性检验发现,劳动密集型和内部控制能力强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更为显著,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探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推进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了思路.

    数字化转型企业绩效数字化广度数字化深度自然语言处理

    水资源要素禀赋改善是否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准自然实验

    戴蔚于恩平倪中新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水资源要素禀赋的改善对受水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各个指标维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能够显著促进受水城市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提升受水城市的创新能力,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城市金融资源的供给,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水平.与此同时,受水城市的工业污水排放强度显著降低,可见调水工程并没有增加高污水排放企业向受水地区的转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缺水更加严重的城市通过调水工程释放了更多的发展潜力.以上结论凸显了统筹调配水资源要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推进实施要素调配工程时,政府部门应坚持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适度向要素短缺程度更高的城市倾斜.

    "南水北调"统筹调配要素禀赋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

    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理论逻辑、国际经验与政策选择

    肖严华左学金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体现在人口数量上,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人口负增长;另一方面体现在人口结构上,超低的人口总和生育率加剧了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人口加速老龄化叠加退休潮,直接冲击我国基本养老金的可持续性.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是应对这类冲击的最佳措施之一.本文通过理论机制分析,借鉴德国公共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的"可持续因子"、日本的"宏观经济指数"和芬兰的"工资物价因子"的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基本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的政策选择,包括建立基本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的基本原则、确定初始基础养老金的政策选择(完善现行基础养老金待遇计发公式、引入养老金积分制以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自动调整公式以确定基本养老金增长率的政策选择(引入宏观经济指数、引入可持续因子),以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基本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理论逻辑国际经验政策选择

    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了企业的ESG表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徐亚平陈一凡吴雄剑庞元晨...
    80-9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微观层面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议题,然而鲜有研究探讨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企业的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市场关注机制、资源配置效应与绿色创新效应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ESG表现的重要途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高科技企业、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程度高的企业ESG表现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此外,在地区资源禀赋低、金融发展程度低与收入分配结构合理的城市,利率市场化对企业ESG表现的激励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提高了整体ESG表现,也对企业的环境、社会与治理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提升,且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利益.鉴于此,本文提出需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与ESG评价标准、加强对绿色研发的激励、实施差别化支持政策,助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

    利率市场化企业ESG表现高质量发展"漂绿"行为共同富裕

    近代美国对华贸易赶超日本新探(1902-1936)

    方书生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2年美国对华贸易额赶超日本,既是一个现实性的误解也是一个趋势性的预见.因为1932年日本侵华和"伪满洲国"建立,调整后的中国海关统计中不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加上东北地区的中美与中日真实贸易额表明当时美国尚未能实现对华贸易总额赶超日本.近代中美贸易结构表明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和可持续性,中日贸易结构表明彼此之间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和竞争性.近代美国对华贸易赶超日本的历程中更多地追求市场性的原则,而日本在处于竞争劣势时则将中国东北地区殖民地化.近代美国对华贸易赶超日本的历程以及中美中日贸易的内在性质均表明,新质的互生性可持续贸易终将取代旧质的掠夺性殖民地贸易.

    中美贸易中日贸易贸易结构对外贸易近代中国

    中美易货借款史研究的基本问题辨析

    徐昂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学术史与史料的双重分析,本文以抗战时期中美易货借款的合同变化、实际执行与易货贸易全过程为视野,首先辨析了债务统计、合同要件、借款动用、债务清偿以及贸易规定等债务关系问题.其次,本文分析了偿债物资的统购统销、交通运输、贸易金融以及大国战略博弈等贸易相关问题,进而构建中美易货借款史研究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史料运用与该专题研究路径变化的关联,本文还指出利用美国典藏相关档案文献是深入研究上述议题的关键转向和必要路径.

    抗日战争中美外债易货贸易海外档案文献研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