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熊月之

月刊

0257-5833

shkx@sass.org.cn

021-53062234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337室

社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实、新、活、广、深、快”为特色,立足上海,面向国内外,致力于探讨新问题,发表新观点,鼓励学术争鸣,扶植理论新秀,倡导新兴学派。同时开展比较研究,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是一本高层次,有深度,反映国内外社会科学最新成果的权威性综合理论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传统要素价格扭曲、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

    韩定夺沈开艳
    12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利用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三种传统生产要素及各传统生产要素增强型技术的CES生产函数,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进行了数理分解,结果表明,除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率以外,传统要素深化程度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协调性、技术深化程度与传统要素投入偏向之间的协调性均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具有影响.文章利用2004-2017年间资本、劳动、土地等传统要素价格扭曲度以及考虑了要素价格扭曲后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样本期间内,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传统生产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下降所导致,其中劳动、土地增强型技术进步都呈上升趋势,但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率的下降导致了总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我国要素投入之间的不协调,尤其是我国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方向与资本不断深化的传统要素配置结构不相协调,也部分抑制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传统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偏向全要素生产率

    老龄积极劳动心理的制度塑造机理与优化路径

    林熙林义
    14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鼓励老龄群体劳动参与是践行积极老龄观的核心举措,但如何立足老龄群体的内生劳动积极性设计制度激励,是尚未破解的难题.老龄劳动心理和老龄劳动环境具有相互作用.受既往制度引导,老龄群体已形成"老则应退"的劳动参与心理.塑造积极有为的老龄劳动心理需要系统化的制度改革,通过自愿化、可控化、过程化的工作-退休机制设计,赋予老龄群体更加灵活自主的老龄生涯选择空间,从而实现有效的心理赋能,促进老龄劳动者形成符合其生命历程特征的工作重塑,帮助老龄劳动者在多元化的劳动-退休过渡过程中找到符合自身内在愿景的老龄劳动参与形式.促进工作和退休的有机融合与灵活转化在许多国家已形成改革共识,我国在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过程中,也应以激活老龄积极劳动心理为目标,通过退休政策、养老金制度、老龄就业环境、老龄就业支持的系统性优化,引导老龄群体实现从工作到退休的弹性过渡.

    老龄劳动心理老龄劳动参与工作-退休灵活化

    物质-观念视域下育龄群体的多孩生育意愿——基于CGSS2021问卷实验的分析

    王毅杰白杨
    157-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已迈入低生育社会,探究育龄群体生育意愿真实影响因素、出台相应政策、释放多孩生育潜力是应对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基于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问卷实验模块的数据,从物质条件和观念因素两个层面探究其对多孩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对二孩生育持略微开放态度,但三孩生育意愿较为消极.物质层面的家庭收入、父母照料支持和优质育儿服务均能提高多孩生育意愿.就观念而言,性别偏好不再影响多孩生育意愿,但传统性别分工观念仍有着正向影响,且对家庭收入起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物质层面的城乡异质性小于性别,城乡二元生育格局发生变化,经济在城市二孩生育意愿上的效用大于农村;父母提供隔代照料会增加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当经济能力允许时,男性比女性更期望生育三孩.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政策应着力于有一定潜力的二孩生育,推动支持型的家庭生育政策、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建立整体性的生育支持体系是走出低生育陷阱的主要方向.

    物质观念多孩生育意愿生育政策问卷实验

    牙齿的定价:一个关于人身伤害法律制度的生态学分析

    桑本谦李斐斐
    16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对人身伤害的古代法律规定了两种惩罚措施,即赔偿或以牙还牙.由于两种惩罚措施各有优劣,所以法律实施的面貌应该是两者兼具.即使法律明文规定赔偿,仍离不开以牙还牙作为压力;反之,即使法律明文规定以牙还牙,也难以抵制赔偿的诱惑.生态学的分析表明,只要允许受害人一方保留最终的选择权,同时规定人身伤害的法定赔偿额,法律实施就会在两种惩罚之间维持稳定的比例,这是古代法律应对人身伤害的最优解.借鉴古代的法律智慧有助于缓解现代法律实施中人身伤害"赔偿难"的问题.

    以牙还牙人身伤害同态复仇赔偿威慑

    论数字不平等:理论框架与治理路径

    周尚君谢林杉
    18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鸿沟""信息鸿沟"假说仅为"数字鸿沟"提供了理解进路,却无法解释数字社会生活中数字化差异现象的基本属性与社会成因."数字鸿沟"是数字化差异的初级状态,随着数字技术向纵深迈进,数字鸿沟概念的局限性逐渐凸显,"数字不平等"成为解释数字化差异的重要理论概念.以数据为核心、算法为驱动、算力为支撑的数字社会为数字不平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数字不平等表现为以个人信息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数据不平等,以算法决策为基本方式的算法不平等和以算力驱动为技术核心的"平台权力"支配.在我国数字化战略部署进程中,针对数字不平等的治理体系已初具雏形,数据治理、算法治理、平台治理成为我国推进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要实现数字正义、优化治理路径,需适应治理数字化转型,改变治理逻辑,审慎配置公民数字权利,阶段性划定和优化算法流程,实现技术关照下的平台治理.

    数字鸿沟数字不平等平台权力数字治理现代化

    投稿须知

    封2页

    书讯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