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积极的启蒙概念——论《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的自我反思与救赎

    张雨生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从思想和现实的角度揭示了启蒙自我毁灭的现状和原因,因此不少学者认定《启蒙辩证法》对待启蒙的态度是绝对否定和悲观的.但是,透过《启蒙辩证法》的深层逻辑,我们可以揭示出其中一个隐而不显的积极的启蒙概念.这是一个以人与世界和谐关系为基础、认识到主观理性的有限性并强调非同一性与特殊性的肯定启蒙概念.就此而言,《启蒙辩证法》既是对启蒙的自我反思,也是对它的积极救赎,它仍然能够给予我们开辟新启蒙道路的重要启示.

    《启蒙辩证法》启蒙霍克海默阿多诺

    科学建构面向实践的现代教育观——陶德麟教育思想探论

    刘国胜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陶德麟先生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论述、关于人才教育的重要观点,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教育本身的现代教育观,而这种现代教育观对于如何推进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全面理解和践行素质教育、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界大变局的大时代,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推进以人的素质为核心的全面教育.

    陶德麟教育素质教育人才

    由镜到网:美学思维方式的中国革命——论李泽厚后期美学的伦理转向及启示

    郝二涛侯欣园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学伦理转向是20世纪80年代末李泽厚试图走出实践美学"工具本体"本质主义思维困境的尝试,并不仅仅指李泽厚的研究领域转向伦理学,而是指李泽厚对伦理学的研究呈现出的个体性、偶然性思维特点.这源于李泽厚从孔子与康有为思想中获取的"个人自由"、"个性解放"思想和从近代中国革命中获取的整体性、偶然性、历史性思想.这些思想因子聚焦于"情本体"概念,将李泽厚美学思想由探究美的本质转变为探究美与其他问题的关系.这标志着,李泽厚美学思维方式的特点由本质主义转向非区分.非区分思维特点的启示是,中国美学应保持开放有界,中国美学理论既要有效应对国家需求、社会伦理问题,又要保持自身独创性.

    李泽厚美学的伦理转向人的自然化情本体

    魏晋南北朝文人与声韵诗学的自觉

    黄金灿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代声韵诗学的自觉阶段.这一时期的不少大家、名家,如曹植、陆机、范晔、沈约等人,身处声韵诗学意识觉醒的潮流中,既引导之又推动之,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刘勰,既高度重视"声律"问题又对押韵问题予以了深入阐发,在声韵诗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意义.

    魏晋南北朝沈约刘勰声律声韵诗学

    当代中国依法治省的地方性经验、问题与对策——以湖北省依法治省的实践为例

    梅珍生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湖北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省取得了一系列基本经验: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规范政府决策行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法领域改革维护司法公正;弘扬法治精神营造尊崇法治浓厚氛围等.湖北省依法治省在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立法质量,完善行政规章制度体系,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提高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坚持司法公正;着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进普法机制改革创新等.

    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省湖北经验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因素

    梁东兴郑芳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权力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当社会作为治理主体发生作用时,本质上就是依靠社会权力结构及其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自组织力量.影响社会权力结构的因素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其中,制度环境是首要性因素,阶层和职业是决定性因素,性别和年龄是基础性因素,性格和知识水平是个体性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考察,有利于探寻社会权力结构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培育和规范社会权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权力结构国家治理影响因素权力配置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新探

    贾庆军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安全保卫学是一门以保卫国内安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一直以来,国内安全保卫学的研究是基于传统安全观.然而,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国家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双重,造成国家内部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新形势下形成的新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传统安全问题,也要研究非传统安全问题;不仅要研究国内安全问题,也要研究外部安全问题.只有做好这些研究,才能做好国内安全保卫学教学,才能培养出新时期需要的国内安全保卫人才,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

    国内安全保卫学总体国家安全观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内部安全外部安全

    风险刑法视角下恐怖主义犯罪观念转型与规范完善

    张依楠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进入了现代风险社会,民众对风险高度敏感,焦虑和恐惧感上升.为了应对以恐怖主义活动为重点的新型风险,预防刑法应运而生并且犯罪圈也随之扩张.在预防刑法理论的指导下,适用预备行为实行化、帮助行为正犯化、立法抽象危险化等方式,可以在潜在性风险转变为实害结果之前将其纳入犯罪范畴,实现对法益的提前保护.但如果预防刑法过度扩张,实践中会出现犯罪界限模糊、陷入"刑法工具化"等问题.因此,我们在风险社会中应当对预防刑法进行合理的限缩,坚持刑法谦抑性的基本立场,加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完善反恐立法体系,理性科学地遏制犯罪,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和公共秩序的最佳平衡.

    风险社会恐怖主义预防刑法法益抽象化人权保障

    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逻辑分析与建设路径

    张春华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在短时间内动员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制度创新是关键.社区成为开展社会动员、聚合抗疫力量参与疫情防控的最基本单元和坚强堡垒,是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整合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是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最佳场域.我国在公共卫生事件中逐渐生成了基层政府主导治理、多元治理结构主体动态均衡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基于"价值—组织—行动"分析框架,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面临着主体观念分歧引发人人有责价值困境、应急体系滞后引致人人尽责组织困境和治理技术不足带来人人享有行动困境等问题,优化社区治理共同体要求强化共同体的人人有责公共价值趋向、细化共同体的人人尽责组织参与维度和创新共同体的人人享有主体行动路径.

    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治理共同体逻辑分析建设路径

    人工智能的哲学研究:文献检视与理论前瞻

    鲁静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社会的新"景观"而引发热议.自1978年以来,国内学者围绕人工智能的哲学展开了广泛而有效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回应了人工智能的理论意涵、人工智能与人的关联、人工智能关涉的伦理及社会历史变革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在人工智能的微观化、精细化研究、学科有效对话与共谋、加大原创性成果产出等方面下功夫,以促进人工智能哲学研究的繁盛.

    人工智能唯物史观人类未来研究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