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观察与思考

    张颖杰胡芝春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修订的公司法围绕公司资本的形成与维持两方面作出诸多变革.公司资本制度的变革客观上需要与会计规则相协调,主观上则受限于立法者对资本维持理念的认知.资本维持模式与清偿能力测试模式的立场选择,关乎公司资本制度理解与适用的妥当性,应在两种模式融合的基础上对抽逃出资、公司减资、股份回购等规则进行检视.公司资本维持理念的实践应当以公司独立财产与人格的维护为核心,平衡权益资本的自治与债务资本的利益保护.未来公司法的变革方向仍应以鼓励公司资本自治、保护金融创新为导向,淡化资本形成的前端管控,强化资本运营的后端监管.在区分公众公司与非公众公司的基础上,继续奉行宽松、灵活的资本形成理念.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重在防范公司资产的不当分配与转移,并适当融合清偿能力测试标准,以回应商业实践的现实需求.

    资本形成抽逃出资资本维持原则清偿能力测试标准债权人保护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产学研深度融合分析

    唐雪梅刘伟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党和国家提倡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创新之路的必然选择.多年的实践经验已经展现出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于推动高校办学与科研进步、企业经济发展、行业转型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未能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地位的产学研融合体系、合作效率不高、缺少专业中介机构和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认识度不足等问题.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推动各个主体发展自身优势、催生专业中介机构以及建立健全产学研融合相关法律法规.

    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主导高质量发展

    善用"大思政课"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

    唐慧玲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大思政课"之"大"主要体现在教学视野开阔、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实践性强和教学主体多元上.善用"大思政课"有利于深化大学生的文化认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要秉持"大思政课"的开放教育理念,开发利用"大思政课"的丰富教育资源,搭建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引入"大思政课"的社会大师资.

    大思政课文化认同大学生实施路径

    关系人视角下乡镇干部角色与行为的"情境-互动"分析路径

    吕明月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镇干部作为科层体系的末端,在乡村治理中有多重角色与行为.当前主流观点认为,乡镇干部的角色与行为受到制度、结构和技术等因素的约束以及外在激励和个人理性的影响.这种观点难以解释作为关键行动者的乡镇干部在不同工作情境中的角色、行为以及行为逻辑.本文以关系社会学中的关系人为研究视角,延续其狭义定义,将其拓展为:在一定结构中占据结构洞位置,且结构位置具有可变性的行动者,它因位置变动而兼具工具与表达双重特征.对关系人的实践研究形成了由情境向互动传导的分析路径.本文遵循"情境-互动"分析路径,并将其具体化.其中,情境指乡镇干部的工作场域,且有"不变"与"变"两种状态:"不变"的是"平行型"工作场域;"变"的是"下沉-交叉型"与"下沉-重合型"工作场域.三种场域使得乡镇干部身处相切、交叉与重合的三种结构洞位置,由此形塑了相切型关系人、相交型关系人、内含型关系人三种角色.本文意在强调要将乡镇干部置于具体的过程与事件中加以分析,在具体、微观且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把握乡镇干部的具体实践.

    乡镇干部乡村社会治理关系人结构洞

    清末民政部与禁赌

    纪浩鹏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民政部设立之后,开始着手改良社会.禁赌是清末民政部诸多改良社会的新政之一.清末社会赌风盛行,特别是官员和外国人赌博,严重带坏了社会风气.民政部因掌管警政的关系,在光绪末年就开始禁赌.总体来讲,清末民政部的禁赌还是收到了一定成效,并为民国时期的禁赌打下了基础.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时空环境,清末民政部的禁赌措施主要及于京师,对地方影响不大,且无法对所有在华参与赌博的外国人施加影响.

    清末新政聚众赌博禁销彩票禁赌法令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形态与新时代中国文艺"学术研讨会综述

    庄春梅
    111-117页

    赓续中华文脉的理论、问题与方法——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7届年会暨"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易弋雯
    118-121页

    以崭新视角研究社会主义文化的力作——评《社会主义文化边界及其形塑路径研究》

    俞良早
    122-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