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畅广元先生访谈录

    李世涛
    5-16页

    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贡献与回响

    刘宏伟郭治一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在分别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历程进行回眸的基础上,总结毛泽东为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四个现代化"宏伟发展目标、设计"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方案、构想"两步走"合理发展战略、创新"独立自主"动态发展模式的原创贡献,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应用独立自主的原则方法、面向国际社会建构中国方案,以形成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回响,这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回眸原创贡献当代回响

    高校美育教学理论研究回顾与前瞻——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郝二涛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至今,高校美育教学经历了从美育心理学、美育思想史研究到美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历程,学科建构意识、学术史意识与实践意识贯穿始终.从主题上看,相关研究成果集中在美育史、美育内涵、美育的思想来源、美育宗旨、美育意义五个方面.其中,对美育史、美育内涵与美育宗旨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对美育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美育的思想来源之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美育在文学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其特点、得失研究较少.而这对进一步发挥美育在未来大学教学中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完善师生人格素养具有铺垫意义.

    美育大学教学教学质量美育心理学

    "地平线"下的历史——读贺萧《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

    冯嘉馨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贺萧所著的《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一书具备很多标签:女性史、口述史、地方史、社会主义建设史.然而,它真正的不同凡俗之处在于,照亮了那些被隐藏在历史的"地平线"下方的部分:来自以往被认为是"无历史感"的群体的、被忽略的和被隐蔽的事实.在书中,"社会主义话语"的化合与变异、女性的彰显与隐伏、记忆的错位与折叠,都沿着她对陕西关中地区农村老年妇女的口述记录的分析徐徐展开.该著既体现了口述史"拓宽历史范围"之用,对历史传统所内在固有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又与西方将近一个世纪的记忆研究的传统相接续.

    贺萧历史主体记忆农村妇女农业集体化

    差序化执行:乡镇行动逻辑及形成机制——基于湘西S镇的调研分析

    刘丽娟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政府政策执行是基层治理视域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发现,在治理转型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权力与资源匮乏的乡镇政府行动逻辑呈现差序化执行特征.乡镇政府对上级任务进行在地化分解,基于任务的考核压力强度、完成难度以及激励强度等不同的特征将其转化为强激励—强压力型、强激励—弱压力型、弱激励—强压力型和弱激励—弱压力型四类任务,并结合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程度采取积极执行、象征性执行、策略性执行以及常规化执行等多种行动策略.该种执行模式体现了乡镇干部主动适应治理背景和场域转换并努力完成任务的能动性特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治理过程中乡镇治理资源与任务压力不匹配的困境,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柔性化与韧性应对.但该种执行模式背后体现了政策执行场域中的不平等对待,部分政策长期不受重视则有可能演化为新的治理问题.因而,需要辩证地看待基层政府的这一治理理念与治理技术.

    差序化执行政策执行基层治理乡镇运作逻辑

    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民"弱参与"现象分析——基于"制度—利益—认同"的解释框架

    赵帅岭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然而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民"弱参与"现象突出,影响了治理效能.基于"制度—利益—认同"的解释框架,在此框架下研究发现: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制度异化、环境治理与农民个人利益链接出现断裂以及农民对于环境整治政策及实施主体的认同不足,三者合力共同形塑出当前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弱参与"现象.依据该解释框架的分析基础,我们认为构建农民积极参与的路径,应从制度建设、利益搭建、认同培育三个维度展开,即以"村民理事会"为起点推进制度建设、构建"环境—农民"的相关利益圈、重建村庄认同体系.

    弱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参与文化认同项目制

    机械司法的表现形式、生成原因及破解路径

    刘晨光
    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官在司法过程中存在机械司法行为,具体表现为法官将法律条文视为固定的裁判依据、把司法三段论作为单一的裁判模式及法官的裁判结果不符合实质正义的社会要求.机械司法现象的出现是法官对司法改革效果的正常反馈.探讨机械司法的生成原因,有必要结合司法改革的现实语境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的指标压力、法官转移司法责任风险的实用取向以及司法解释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限制.为破解机械司法的难题,应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构建合理的法官问责机制,进一步提升法官能动司法的能力,以形成司法改革的良性循环,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机械司法司法改革司法责任制法官绩效考核能动司法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综述

    周芷梦王亮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发展水平测度以及评价方法三个方面.从研究现状来看,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指标体系以及权重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对现代化综合水平的测度方法也相对单一.因此,在科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测度指标基础上,选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

    李涛于雪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重点关注的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主要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爱国主义教育群体、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以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路径等.系统梳理和总结学者们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还能帮助我们把握现状、借鉴经验、推动创新,并最终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载体教育法治化

    新就业形态研究成果与展望——基于2015-2023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

    刘子琦吉伟伦
    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和劳动政策的深刻变革,新就业形态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新方式.通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新就业形态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分析以为零工经济、新业态、灵活就业、灵活用工、数字经济、数字劳动等领域成为新就业形态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及其影响,数字平台、消费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三个研究主题.建议应加强新就业形态的实证研究,拓展研究视角、范畴和学科,优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收入形成和收入差距、平台企业算法管理及科技伦理预警和监管等方面的研究.

    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就业形态数字平台劳动者劳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