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论坛
社会科学论坛

赵虹

月刊

1008-2026

shkxlt@heinfo.net

0311-83035752

050051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67号

社会科学论坛/Journal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半月刊,全年出版第1至24期。每期208页,异型16开。单数期每月10日出版,双数期每月20日出版。从2010年第1期起,本刊将做重大改版。届时,封面学术气息将更加浓厚,装帧设计(包括开本)将更加大气,期号标示将更加规范,栏目设置将更加科学,所刊文章及编校印质量将更加上乘。取消原上半月期学术评论卷和下半月期学术研究卷的形式。所设栏目都将由全国知名学者特约主持:1.学术论衡(特约主持: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2.学科新探(特约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3.学术评论(特约主持:清华大学许章润教授)4.学界人物(特约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5.学人随笔(特约主持: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 6.学者论坛(特约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7.学界观察(特约主持:厦门大学谢泳教授)8.书林评介(特约主持:清华大学仲伟民编审)特别声明:本刊从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进行组稿等活动,凡以本刊名义向作者组稿者都是假冒本刊名义。请作者直接与本刊联系投稿事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合同效力关系的省思——基于规范保护目的视角

    王源荟
    14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实践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合同效力关系问题存在两种观点:一刑民规范的适用是独立关系;二刑民规范的适用是掣肘关系.学理是司法的支撑.就该问题而言,实践分歧的理论原因是在应用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时对规范保护目的一致性的认知有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范保护目的应持客观目的解释论立场,主要采用功能主义的解释方法,兼顾具体时空背景,进行阶段式的解读.而规范保护目的一致性的评价方法应落脚于法的价值选择的一致性.当本罪的规范保护目的为保卫商业银行的货币专营秩序与稳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秩序时,选择了法的秩序价值,与合同效力规范保护目的相抵触,为了实现法秩序合目的统一性需牵制适用两规范.当本罪的规范保护目的为维护投资者参与金融市场的信赖秩序时,选择了法的自由价值,与合同效力规范保护目的相契合,可独立适用两规范.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效力法秩序统一性规范保护目的法的价值

    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公平的转变与协同治理研究

    左崇良
    15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兼具国家公共性、社会公益性和个人私益性.公平、效率、质量、效益四者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优质均衡的高等教育离不开科学的发展战略和高效的协同治理机制.治理的精髓是共建共享,政府需要转变管理方式,把利益相关者转变为权利责任主体,组建共同体.高等教育供给模式的制度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质量与责任是高等教育公共服务的核心.将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和多元主义作为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内生的价值取向,倡导加强教育质量保障,增进教育公平,在学生入学培养和就业制度建设上当有所益处.

    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教育公平协同治理

    新人口转变论:人口负增长下对传统人口转变理论的发展

    周文
    16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当前世界人口发展趋势,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传统人口转变理论,并提出新人口转变理论.完整的人口转变应该包含原始人口发展、传统人口发展、现代人口发展、后现代人口发展四个阶段."较低生育率、较高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过度是现代人口发展阶段中最重要的特征,并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主导人类发展进程.人口爆发式增长与人口持续负增长都是人口转变客观规律下的结果,但未来需要高度重视人口负增长的社会经济后果.

    人口转变新人口转变后现代人口发展人口负增长总和生育率

    城市新青年的住房租赁选择、逻辑及对策研究

    张文兵修朴华
    182-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及新市民群体是我国新时代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对象,而租赁住房是青年和新市民群体落脚城市的主要途径.基于厦门市租赁住房市场调研数据,从供给侧角度分析,发现不同供给主体所提供的住房在地理空间分布、租金定价机制和建筑环境特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切换至住户视角,发现处于不同生命阶段、自致和先赋因素迥异的青年群体的租赁住房选择模式不同,存在"通勤时间优先"和"居住空间优先"两种模式.住房租赁行为所映射出来的群体分化现象及其潜藏逻辑对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公共租赁住房长租公寓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住房保障

    "白流苏"的"高变":香港的《倾城之恋》

    萧凤娴
    196-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侨易学视野、侨易十六义方法论,细读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认为《倾城之恋》是以"易"而"侨"的处境与行为、"仿变"的"谈恋爱"、"高变"的"平凡人妻"书写小说女主角白流苏的故事内容.使用侨易学视野与方法论分析《倾城之恋》,在"易"而"侨"的视野研究部分,可以拓深文本里主角的位置性、变异性研究,解决傅雷类型读者的抱怨与困扰;在"仿变""高变"方法论研究部分,可以深入证明胡兰成类型读者欣赏这部自私的男人与女人苍凉爱情悲剧小说的原因.

    侨易学张爱玲《倾城之恋》

    侨易学视角下的《倾城之恋》——白流苏的五次侨移

    张晓玲崔峰
    206-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侨易学不仅可以用于现实世界真实人物的分析,也可以发展为"文学侨易学"来探究文学虚构世界.采用侨易学的视角和方法对《倾城之恋》进行人物分析,白流苏的人生际遇被看作"侨易现象",从中可以发现其从因侨致易引发的命运变迁.利用侨易学理论中具体的侨易条件和侨易量的概念,结合文本详细阅读,整理出一条清晰完整的精神质变逻辑线索,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主人公心态变化及其原因,丰富《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这一人物形象的内涵.引入侨易学理论到文学领域不仅可以观察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联系,还能在时间和地理维度进行分析,展现时间、空间和思想这三种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新的阐释方法.

    倾城之恋桥易学文学侨易学侨易现象

    黑人社区中的女性个体侨易与侨易空间

    董琳璐
    215-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秀拉》中的秀拉个体、女性群体、所处的黑人①社区空间三个层次进行侨易学分析,能够为观察和阐释侨易个体与其他个体乃至群体之间关系提供帮助,也是分析个体侨易、观念侨易以及其他类型侨易现象产生原因的重要基础.在黑人女性的城乡侨易现象基础上,重新解读黑人女性的代际观念侨易,以及黑人女性个体与社群其他女性、男性间的关系侨变,从而对黑人社区的侨易空间有了完整的案例式阐述.秀拉的个体侨易给黑人社区带来整体侨易之可能,只有改变基础的空间建构逻辑,才能打破个体、群体及乃至种族的悲剧循环和畸形关系.

    侨易空间黑人女性秀拉社区代际关系

    侨易视角下的赵必振与早期社会主义思潮传播

    仲玉花
    23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早期社会主义思潮传播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近代知识分子,赵必振在20世纪初译介了《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近世社会主义》等早期社会主义学说著作,是社会主义思潮传播的先行者.赵必振从接触维新思想,到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其一生若干重要节点的思想转变与其早年从家乡常德至长沙,再从长沙流亡日本等数次地域性位置变更密切相关.通过对侨易学视角下赵必振跨地区、跨国间的位置位移轨迹的梳理,在历史语境下更为立体地展现了其思想变化的全貌,充实了清末留日知识分子群体与个体研究的"留学史"研究.

    侨易学赵必振早期社会主义思潮《近世社会主义》

    白话文百人百论之郭绍虞、顾随、台静农

    李春阳
    242-256页

    投稿须知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