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双月刊

1000-4769

shyj-zzx@126.com

028-87013623

610071

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

社会科学研究/Journa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以大学师生及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抗逆力策略研究

    同雪莉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城乡迁移和自身资源的影响,低收入流动女性是女性中更需关注的弱势群体,其家庭需要经历更为严峻的压力挑战.那么,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究竟面临怎样的挑战?其家庭如何能够获得困境中的适应性发展?其间女性在家庭困境应对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在对34例低收入流动女性质性访谈的基础上,探讨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抗逆力的核心策略.结果发现,低收入流动女性及其家庭的压力主要表现为非正式/低保障的就业困境、家庭工作兼顾的生活困境、迷茫无奈的未来发展困境和双向支出的家庭资源分配困境.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抗逆力表现为低水平资源流动的家庭功能维持机制、灵活重整的家庭结构协调机制、代际团结的家庭关系缓冲机制和积极传递的家庭信念免疫机制.流动女性通过敏锐识别困境以调节应对策略、角色灵活安排以重整家庭结构、双向照顾支出以促进代际团结、协调整合资源以提升凝聚力等个体与家庭的互动方式为家庭抗逆力提升作出贡献.在完成家庭抗逆力的使命中,流动女性发挥着其独立能动的主体意识,同时也造就了她们自身的脆弱性.

    家庭抗逆力低收入流动女性家庭策略

    作为辩证人本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研究

    张一兵
    11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中,列斐伏尔努力建构出一种新人本主义的异化史观:使每一个人成为人的欲望和需要应该是本真性的,这也就构成了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机.正是在这种需要-欲望的人本主义本体论框架内,列斐伏尔成功建构了自己日常生活批判新的逻辑基础.正因为列斐伏尔手中具有了上述这样一个人本主义的价值悬设尺度,所以当他以此去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时候,他就发现在今天资本主义的"受控制的社会"中,人的本真性需要和欲望却彻底地沦丧了,这也就是"消费社会"中发生的虚假欲望下伪需要占位的消费异化,人的生命节奏异化为谋生的劳作节奏.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辩证人本主义需要本体论

    论机会平等

    姚大志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会平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所讨论的是后者.狭义机会平等所分配的东西是一些重要而稀缺的机会:因为这些机会是重要的,所以很多人都希望得到它们,并为此相互竞争;因为这些机会是稀缺的,所以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得到它们,其结果是不平等的.机会平等有三种基本功能:首先,它使人们对稀缺机会的竞争合法化了;其次,它为结果的不平等提供了辩护;最后,它能够使人力资源分配的效率最大化.机会平等能否发挥这三种功能,取决于它能否作为一种程序性的分配正义观念发挥作用;机会平等能否作为程序性的正义观念发挥作用,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公平性.但是,机会平等的公平性是成问题的.

    政治哲学平等正义公平

    好恶与生存

    沈顺福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恶是人心对外部存在(如名利、义)的反应,表现为情.好恶之情是气质人心与外部存在之间的气质感应,好好色、恶恶臭.从孟子开始,儒家以性释心,心动变成性动.好恶是性的活动.基于性的好恶不仅是自然的活动,而且是必然的活动.这种自然而必然的好恶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基础性原理.自然的好恶仅仅确保了人的自然生存,不能体现人的本质.

    感应

    逆转,1939——抗战相持阶段初期国民党对共摩擦问题再探讨

    左双文陈柏成
    14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9年,在战时国共关系上,准确地说在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态度上,发生了明显的逆转.从这一年起,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防范和打压意识大大增强,一下子把防共提到了抗战以来空前的高度,蒋介石督率国民党高层、中层,甚至低层,想了很多办法,提了种种方案来应对此事;原西北系政客张允荣密报所谓"共党中央政治局训令",加重了国民党对中共的怀疑,牵动了国共高层;国民党以"特种会报"等手段专门对付中共,使国共关系实质上呈现出一种暗潮汹涌、剑拔弩张的态势.

    相持阶段国共摩擦蒋介石周恩来特种会报

    清代文官的组织人口学研究(1830-1911)

    康文林高帅奇
    15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库——(清)缙绅录(CGED-Q JSL)中文官的纵向关联记录揭示了19世纪清代文官整体的职业动态.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清代官僚系统的总体情况就像一个当代的大型组织,文官离职率在任职的第一年内很高,然后下降,之后趋于稳定.19世纪下半叶,官员的离职率整体下降,但于清末十年中上升.官员离职率下降导致拥有功名的候缺待补官员群体谋求仕途和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不断减少.同时,异途官员的人数不断增加,加剧了官场竞争.不同类别、品级官员的职业动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尤其是高品级官员的离职率对清代后期的官场平衡具有深刻影响.清代文官的职业动态一方面揭示了清代文官组织人口学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也为解释清代特定官员群体或特定时期的官员个案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官组织人口学《缙绅录》CGED-QJSL数据库

    晚清川北盐场大使沈贤修的官宦生涯及其所见川北社会样貌

    王川江荞
    170-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职于川东北蓬溪县的晚清"盐场大使"沈贤修(1836-1911),撰有《禅和子日记》,逐日记录了任职"小川北"15年的宦海生涯.沈氏日记以"微员"的视角呈现了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感受,不仅可以借此探析盐场大使的职能运行、其与地方政府之关系,而且可以从中观察川北社会的流动,以及仕宦期间的交际、购物、休闲和文化生活等活动,认识清末川北社会生活的实态,管窥基层官员的文人生活图景,并从当地经济生活的细节中捕捉时代变革的讯息,透视晚清基层官员在社会变革中的心路历程.

    盐场大使沈贤修稿本《禅和子日记》川北社会

    英国早期资本主义时期的市场价值焦虑——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的货币、商品与国家安全

    陶久胜
    18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资本主义兴起时期,货币与商品价值摇摆于内外价值之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价值日益呈现出外在转向之态势.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海伦和克瑞西达正如商品化了的金银货币,剧中人物对她们的价值辩论与早期现代英国的货币价值论争基本呼应,其价值在自身内在价值和王室主观判断之间摆动,显现出一种基于商品稀缺性抑或供求关系的市场价值转向.然而,特洛伊人罔顾人的内在价值,始终依靠市场逻辑定义人际价值,夸大海伦价值让两国陷入消耗巨大的战争之中,对国家安全与政治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映射出莎士比亚时代的市场价值焦虑.

    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国家安全货币商品市场价值

    交织的文学声景:以勒古恩《地海传奇》六部曲中的声音与静默为例

    张意尹程薇
    194-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声音景观研究中,声音不仅被视为生活世界的表征,还是突破由视觉范式所指涉的逻各斯中心论的解域之线,更是重构栖居世界的可能契机.文学声景作为微观的声景世界,以其独特的物质性声响、语音形式以及对静默的呈现,在交互阅读与交流中,唤醒联觉感知和文学想象.厄休拉·勒古恩的幻想小说《地海传奇》六部曲,曾五获星云奖和雨果奖,叙说格得等主角在地海世界的成长与历险故事,在其奇幻写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勒古恩对文学倾听、声音和静默极为敏感.小说借声音与静默彼此缠绕的地海世界,反思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等问题,小说中的声音既是形式也是主题,呈现出从冲突、失衡而达至平衡的生态图景与奇幻的文学世界.《地海传奇》中语词的声音既在实指层面上制造出音义谐和、悠远淡然的审美效果,也在虚指层面突显空间声景特征,进而参与地海世界中人物的形象建构,勒古恩对这一文学声景世界的想象与描述,为奇幻文学的生态书写带来新面相,而批评对六部曲中文学声景的揭示,也为理解文学空间的意义生成开启新维度.

    《地海传奇》厄休拉·勒古恩声音景观声音静默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为例

    刘立云柴剑峰
    203-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新征程努力探寻其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进路至关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一般研究生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共通性规律,但也存在特殊性规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教育面临如何适应研究生教育大变革的形势要求、如何应对因规模扩大产生的培养管理系列问题、如何处理科研和教学空间分离带来的管理压力等挑战.为此,需要优化和创新具体路径:在发展思路上,厘清科研工作和教育工作"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明晰科研特色和智库优势是研究生教育安身立命的底气,找准面向全球、立足本土、服务发展的实践型研究生教育之路;在具体举措上,健全研究生教育大思政格局,优化招生规模和学科专业设计,加强过程管理、基础建设、对外交流,强化激励约束;在组织保障上,党委行政统筹谋划,具体管理部门协调监督,各教学承担部门协同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