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邵汉明

月刊

0257-0246

0431-84612431 84638362

130033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社会科学战线/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以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基础学科,也注重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背景下"带动小农户"议题的社会政策意蕴

    田毅鹏钟祥纬
    22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产业化、规模化取向,小农户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乡村振兴阶段,宏观层面的政策承认小农户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并提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要求;一些"带动小农户"的实践模式也相继被提出,如家庭农场和农业生产托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城乡新业态对接、"公司+小农户"的利益联结等.这些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政策具有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意涵,意在改变小农户生产经营中的弱势地位,以制度性的社会保护以及发展能力与机会的获得来避免小农户在现代化进程中遭遇激烈淘汰,使其能够共享发展成果.同时,"带动小农户"的政策还具有稳定乡村社会结构、实现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和社会效益.

    东亚模式小农户农业政策发展型社会政策社会效益

    乡村治理转型与农村社会变革——社会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及主要发现

    赵晓峰刘海颖
    23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治理的转型,是国家面对乡村社会出现的危机与变革,不断加强制度能力建设,尤其是加强乡村社会制度整合的结果.改革开放后,国家制度介入乡村社会,建立起乡镇政权,实行村民自治.但在实践过程中,国家正式制度与乡土社会规则之间存在适配性问题,乡村社会多元治理规则并存且缺少主导性的规则,导致乡村治理规则混乱.面对多元规则的价值冲突以及市场化带来的文化冲击,农民个体价值世界崩塌、乡村社会公共性流失,出现价值危机.国家开始进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进行生活治理,试图重新构建起乡村社会的价值基础.生活治理研究的转向,突破了传统乡村治理研究的范式与结构,直面当今乡村社会发生的生活革命与数字化变革,通过制度性整合与数字赋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治理村治主体治理规则生活革命社会转型

    论数字乡村的"地方性"

    张晓溪
    24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谓数字乡村的"地方性",是指在乡村数字化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差异与不同,在现代性与地方性的拟合互构进程中,破解原有整体主义单一路径的约束以开拓多重复调的实践模式.数字技术可提高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效率,为"地方性"的本土主体性确立基本话语权.然而,数字乡村建设绝不是概念界定、战略实施、政策下达、应用运作那样一个线性的顺畅过程.数字技术沉嵌于乡村自然情境与社会生活样态、基本需求中,将技术服务定位于数字乡村的地方性实践过程之中,将数字技术与乡村地方性特质紧密嵌合,才能创造实质性效益.数字乡村的地方性实践,要在本土地域社会发现、梳理典型的数字乡村模式,进行案例类型化总结,以为形构中国特定的智慧乡村树立典范,同时要尊重不同乡村发展的地域差异性及发展次序规律,防范技术物化论和技术决定论.

    数字乡村地方性差异化主体性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特点、趋势及对策

    王亚君于寒松舒坤良
    253-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产能不足限制了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文章在深入研究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探寻振兴中国大豆产业的对策.文章认为,应当立足于国内稳产保供的目标,坚持国家政策调控,以大豆加工业为引擎,发挥中国大豆非转基因的优势和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种植结构,指引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大豆生产,优化产业风险管理机制.

    大豆产业供需缺口新型经营主体单产水平

    外部需求冲击、供应链信息传递与企业产能利用率

    赵冬颜陈爱贞
    259-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贸易结构和供需关系持续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外部需求冲击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囿于供应链信息传递不充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协调产量和产能以应对外部需求冲击的能力存在差异.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供应链信息传递的视角考察了外部需求冲击对居于供应链不同位置的企业产能利用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外部需求冲击对上游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下游企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正向影响;企业信息充分性体现为供需偏离度、过度投资程度、存货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是影响外部需求冲击对产能利用率作用效应的重要因素;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纠正信息不充分问题,对提高产能利用率具有积极作用.文章研究结论可为增强企业抵御冲击的韧性和企业竞争活力提供一定启示.

    外部需求冲击产能利用率信息传递数字化转型

    近代关儒诗群诗风考略

    卢晓瑞
    268-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嘉道以后,关儒诗群异军突起.他们大体延承了清初关中诸儒的诗学思想,具有强烈的道德性和实践色彩.近代关儒普遍以杜诗为宗,追求温柔敦厚的诗歌风貌.文章通过分析诸儒诗学中"意"与"辞"的辩证关系,论证了近代关儒诗歌在"意"的层面,除秉承温柔敦厚的旨意外,还承袭了杜甫诗歌"忠爱讽谏"等风格;而在"辞"的层面,以韩愈所主张的"慷慨激越,不饰雕饰"为表达,形成了"温柔敦厚与杜诗韩风"的主流风格.近代关儒对清王士禛、沈德潜、袁枚的主唐理念予以接受和修正,一些儒学家向内寻求,崇尚宋诗风格.另外随着近代化进程的加速,关儒诗群诗风趋于多元化.

    关儒温柔敦厚杜诗韩风宗唐宋风

    人民美好教育需求下的义务教育学校功能与服务改进

    杨清溪高书雅
    27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正向着更高质量、更公平、更个性化、更加便捷的方向发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学校功能和服务改进可以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教育需求.基于人民美好教育的期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进行理性审视,对学校的新功能与服务进行定位,并按这一定位调整学校的组织结构,使之成为能够提供新的功能和服务的新学校,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教育需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学校功能观,关注于人民群众的美好教育需求.具体体现在要扩展和完善其在学困帮扶、特长养成、方便上下学、生活关照等方面的功能和服务,同时应成立课后服务部,依托高质量的学校课后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求.

    美好教育需求学校功能与服务教育观念

    Abstracts

    281-282页

    书讯

    后插1页

    阮荣春 绘画作品

    阮荣春
    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