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战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战线
社会科学战线

邵汉明

月刊

0257-0246

0431-84612431 84638362

130033

长春市自由大路5399号

社会科学战线/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内容以反映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基础学科,也注重应用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块链技术之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影响分析——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视角

    刘俊英
    209-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块链作为新兴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产业变革带来了新动能的同时,也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文章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依据,阐述了区块链技术的内涵与核心特性,剖析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可行性与适配性,进一步从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过程和治理模式四个维度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社会治理创新的影响机理,指出区块链技术将会推动社会治理创新走向主体平等化、机制高效化、过程透明化和模式服务化.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将会面临政府权威、安全监管和价值认知等方面的挑战,政府要高度警惕各类潜在风险,确保实现区块链技术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构.

    区块链多中心治理社会治理创新社会信任

    论痕迹主义的治理之道

    张喜红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痕迹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基本策略,将痕迹管理引入基层治理,有助于实现治理过程的具象化、精细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然而,对于治理"痕迹"的过分强调衍生出了"痕迹管理"的异化表现形式,即"痕迹主义",并成为现实行政过程有效运作的梗阻,严重地削弱了国家治理的效能."痕迹主义"产生有其体制机制、治理手段、心理层面等多重原因,它不仅背离"痕迹管理"初衷,也削弱了国家治理的绩效,成为当下行政体系的结构性问题."痕迹主义"的破解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宏观层面解决压力型体制下行政体系的固有约束,以过程激励取代结果压力,下放自主权并有选择地干预,提升基层能力的同时完善行政制度设计;中观层面调整行政体系中的权力与责任关系,提升行政体系与外部环境间的契合度,夯实"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向度,明确以责确权、权责统一的权责分配原则;微观层面完善绩效考核与问责制度,将"人民满不满意"设为绩效考核的目标取向,构建系统化绩效考核体系,实现问责与容错的有序衔接.

    痕迹管理痕迹主义行政体系权责结构考核机制

    单位转型中教育组织如何运作——基于公立学校的制度逻辑分析进路

    文军罗阳
    224-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事业单位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组织的结构与制度同样在不断变迁.研究发现,以公办学校为主体的教育组织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关联的制度逻辑,在组织变迁过程中同时作用于学校的日常运转.一方面,教育组织中存在单位制度逻辑,延续着集体主义、平均主义、非正式关系和永久就业的基本特征,使单位制度在教育组织中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这种单位制度逻辑与强调分层与分工、依赖成文规章、趋向非人格关系、重视问责与考核的理性制度逻辑发生了冲突与融合,继而衍生出转型过程中新的制度化实践,影响着教育组织中教师的日常工作与教学活动.

    教育组织制度逻辑单位制度理性化竞争性

    教师教学专长概念的知识谱系说刍议——基于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知识内外史划分消解的立场

    吴朝宁楚江亭
    235-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学者对教师教学专长的概念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探讨.分析现有成果发现,受知识研究内外史划分传统的影响,围绕社会因素是否为教师教学专长的构成要素,形成了两种互不通约的教师教学专长概念类型.这种人为类型划分,割裂、窄化了教师教学专长的应有含义,需要借鉴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建构特征的分析消解内外史划分的思路,整合厘清教师教学专长的内涵构成,以期为明确教师教学专长发展机制、总结教师教学专长发展实践策略、深化教师教学专长研究提供基础.

    教师教学专长内外史科学知识社会学知识谱系

    论卢梭对家庭的发现

    吴永华
    24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霍布斯和洛克为现代政治社会奠定了"个人原则".卢梭的重要性在于,他率先对个人原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指出自私的个人无法实现人之联合,无法成为社会的坚实基础.为此,他重返柏拉图,恢复了爱欲这一古老的主题.与柏拉图消灭性别差异不同,卢梭尊重两性差异,他以两性之爱和父母子女之爱为根基,通过组成家庭的方式实现个人之间的真正结合,从而使对个人原则的节制成为可能.

    个人家庭两性之爱贤妻良母人之联合

    跨文化语境下中西传统建筑空间图式及建构比较

    齐伟民王晓辉
    248-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融汇的集中呈现,体现了一种文化类型,其空间图式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地区或民族的建筑文化景观.通过空间图式及建构比较,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中西传统建筑的空间特征与文化内涵,并在跨文化语境下,去发现和思考中西传统建筑空间图式的同与异,探寻产生此共性和差异的自然地理、文化本源、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制度原因,从而深化对整个建筑文化现象的本质认知和理解.中西传统建筑空间图式比较将在实现在地化同全球化和谐交流的愿望下,重新确立文化自信和自觉,探寻具有国际价值和中国特色的主流设计实施路径,实现当代建筑形态的跨文化重构,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中西传统建筑空间图式比较转译

    地理学视角下的乡村民宿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

    丁飞洋
    254-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使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乡村民宿空间分布的因素及其作用力.研究发现,区域交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社会要素对乡村民宿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未来乡村民宿的开发需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利益保障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地域经济,为乡村民宿的开发提供支撑.

    乡村民宿空间分异驱动因素地理探测器GWR模型

    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的影响

    刘明
    259-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作用效果,研究其中介机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基准回归与稳健性检验表明,财政科技支出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分位数回归表明,随着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变化特征;城市区位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对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水平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东部地区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效果更强.中介机制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会通过企业发明专利与引导城市投资集聚,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且东部地区中介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经济增长目标较高的地区,财政科技支出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较弱.

    财政科技支出城市创新水平机制分析异质性分析调节效应分析

    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历史考察与路径探析

    赵雪
    26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经历了在思想重塑中夺取政权、在社会动员中感染激励、在多维渗透中激浊扬清、在战略规划中凝魂聚力的历史演进过程,获得了以"制度定型"提供根本遵循、以"主体联动"整合多方力量、以"生活叙事"赢得广泛认同、以"亮剑发声"批驳错误思潮的宝贵经验.新时代需要以史为鉴、继往开来,进一步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开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金融数据安全视阈下的云技术监管路径研究

    廖原
    270-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技术通过数据要素赋能金融业务,提高了金融市场信息数字化程度和运营效率.但在云服务中金融数据的安全性与可控性对传统监管提出了新挑战.因此,云技术金融监管的关键是如何保障数据要素赋能金融业务的过程安全可控.通过分析云技术的差异化特质,找到贴合云技术金融应用的监管治理路径,即构建数据权利保护体系、细化云技术领域金融数据治理规则以及统筹促进云技术金融科技有序发展.

    云技术数据安全金融监管监管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