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蔬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蔬菜
上海蔬菜

陈恩平

双月刊

1002-1469

xx9@saas.sh.cn

021-52210012

201403

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000号

上海蔬菜/Journal Shanghai Vegetables
查看更多>>本刊依托上海及其长江三角洲地区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信息资源优势,立足华东地区,面向全国,旨在为广大的蔬菜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科技支持和市场指导,从而促进我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本刊注重科技成果的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报道面广、信息量大、指导性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台地区早春大棚西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及技术初探

    朱素芹袁飞陈秀红徐红...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春大棚西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其中西瓜每667 m2收益16 000元左右、大豆和玉米收益2 500元左右,扣除生产成本3 950元,全年每667 m2 净效益14 550元.2022年,该种植模式在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推广应用280 hm2,产值达7 770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该文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早春大棚西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

    西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

    外短缩茎割伤处理对结球甘蓝裂球时间的影响

    陈锦秀薄天岳邰翔朱晓炜...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蓝主要以叶球供食用,而甘蓝叶球在生长后期易开裂,不仅影响其外观品质和商品性,还易感染病害,不耐储藏和运输,给甘蓝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作者开展了外短缩茎割伤处理对结球甘蓝裂球时间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割伤外短缩茎可有效延迟叶球开裂时间,延长结球甘蓝存圃期.参试结球甘蓝品种叶球成熟后的平均田间存圃期为15.06 d,经外短缩茎割伤处理后,其最长存圃期可达29.56 d.切割深度≤茎粗的1/2时,割伤越严重叶球开裂时间越晚;切割深度>茎粗的1/2时,不同切割深度与叶球开裂时间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建议实际操作时仅需外短缩茎受伤即可,无需精准切割.

    结球甘蓝外短缩茎割伤处理裂球时间

    不同成熟期采收对番茄裂果率和品质的影响

    黄凯美聂智星朱碧云董丁发...
    35-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者以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番茄品种杭杂603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成熟期采收对番茄裂果率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完熟期采收的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的含量较高,品质较好,但裂果率较高;坚熟Ⅱ期采收的番茄果实裂果率比完熟期减少46.8%,口感一般,常温贮放3 d后品质较佳;坚熟Ⅰ期采收的番茄果实无裂果,但口感差,贮放5 d后品质较佳;半熟期采收的番茄果实无裂果,但口感差,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品质略有提升.应根据运输距离和贮藏时间选择合适的成熟期采收番茄,以提高番茄的口感品质.

    不同成熟期采收番茄果实品质裂果率杭杂603

    浙鲜12鲜食大豆春季栽培模式筛选试验初报

    王加杰丁桔
    37-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杭州地区鲜食大豆春季种植模式,作者以浙鲜12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其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浙鲜12鲜食大豆的生育期为77~90 d,熟期早,于5月中旬~6月下旬分批采收上市,产品供应期长,可满足市场需求."露地+地膜"直播模式浙鲜12的有效荚率最高(92.2%),且明显高于其他栽培模式;露地直播模式浙鲜12的标准荚率(75.0%)、每荚粒数(2.1粒)高于其他栽培模式;"大棚+地膜"移栽模式浙鲜12鲜食大豆的有效荚数、标准荚率和产量虽然偏低,但鲜食大豆平均售价达12元/kg,每667 m2 净效益达3 889.4元,经济效益较高."露地直播"模式每667 m2净效益最低(1 370.3元).菜农可根据实际情况同时选用多种模式种植鲜食大豆,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浙鲜12鲜食大豆春季栽培模式筛选试验浙江杭州

    不同种植模式对阳荷植株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黄健华周金忠黄会陶平...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作者以本地选育的阳荷品种红星一号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多种种植模式(净作、套作)对阳荷植株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筛选适应当地产业现状的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净作模式阳荷的分枝数多、花苞产量高、纯利润高,但生产成本高、花苞优品率低;套作玉米模式阳荷的植株长势佳、花苞优品率高、纯利润较高、利润率高;林下套作模式阳荷的分枝数少、花苞产量低、生产成本低.阳荷实际生产中,如考虑带动农民就业、市场批发销售、便于生产操作等因素,可选用净作种植模式;若考虑降低生产投入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线上零售、花苞优品率等因素,建议选用套作玉米模式.

    阳荷净作套作产量效益贵州毕节

    江苏地区设施西瓜蚜虫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朱阿秀胡婕牟文雅林双喜...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江苏地区设施西瓜的蚜虫防控效果,作者调查了东台市、南京市江宁区西瓜蚜虫的发生特点和消长规律,并开展了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药剂防控西瓜蚜虫效果试验.江苏省东台市、南京市江宁区西瓜蚜虫一般在每年4月底开始发生,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程度.铺设银灰色地膜、释放龟纹瓢虫(益害比为1∶5)可有效控制蚜虫数量,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对蚜虫的防控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

    设施西瓜蚜虫发生规律综合防控技术江苏地区

    昆山地区设施番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周斌高会会查国贤朱秀红...
    47-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江苏省昆山市设施番茄种植面积的增加,番茄病虫害的发生日益严重.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昆山地区设施番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总结了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技术,如选用抗病品种、保护天敌种群、色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措施.

    设施番茄病虫害发生规律绿色防控江苏昆山

    菜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刘燕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菜豆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蔬菜.根腐病是菜豆主要土传病害,发病严重时会降低菜豆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种植效益.该文介绍了菜豆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总结了菜豆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菜豆根腐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农业防治化学防治

    不同食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及不同颜色诱捕器对南亚果实蝇的诱杀效果试验

    王敏夏声广吕雄新李月红...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各类食诱剂和诱捕器对南亚果实蝇的诱杀效果,作者开展了不同食诱剂和诱捕器组合及不同颜色诱捕器对南亚果实蝇的诱杀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安中绿诱捕器+绿如蓝诱剂"处理诱虫量最多(1 278头),其次为"新安中绿诱捕器+盈必绝饵剂"处理(345头),再次为"新安中绿诱捕器+康碧饵剂"(235头)、"绿如蓝诱捕器+绿如蓝诱剂"(206头)和"绿如蓝诱捕器+盈必绝饵剂"处理(174头),"绿如蓝诱捕器+康碧饵剂"处理诱虫量最少(11头);白色诱捕器诱虫量最多(110头),其次为黄色诱捕器和绿色诱捕器(均为98头),红色诱捕器诱虫量最少(75头),不同颜色诱捕器对南亚果实蝇的诱杀效果差异不大.生产上,建议使用杭州绿如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剂型实蝇引诱剂与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诱捕器组合防治南亚果实蝇.

    南亚果实蝇食诱剂诱捕器诱杀效果

    三元缓释肥在甘蓝上的减量增效应用研究

    李卫东瞿高霞张婉英郭路峰...
    55-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缓释肥对甘蓝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明确氮、磷、钾元素对甘蓝产量的贡献率及肥料农学效率和肥料利用率,作者以飘扬甘蓝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元缓释肥处理甘蓝的单株鲜质量为1 466 g、单球质量为1 123 g、球横径为15.1 cm、球高为10.2 cm、每667 m2产量为4 189 kg,均高于其他处理,甘蓝的商品性最佳;三元缓释肥减氮10%处理甘蓝的商品性和商品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近;三元缓释肥减氮15%处理甘蓝的商品性和商品率较常规施肥处理有所降低,说明在施用三元缓释肥条件下可以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减量幅度应控制在15%以内;三元缓释肥减氮15%处理的相对产量最高(67.09%),三元缓释肥处理化肥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38.06%)、经济产量和肥料农学效率最高;各处理氮肥对甘蓝产量贡献率均最大、农学效率均最高,说明氮元素产生的经济产量高于磷、钾元素.甘蓝生产中,建议每667 m2施三元缓释肥40 kg作基肥,生长期追肥3次,每667 m2分别追施46%尿素7.0 kg、8.0 kg、10.0 kg.

    三元缓释肥甘蓝植株性状产量肥料利用率农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