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徐学敏

季刊

1674-1242

todaymd@yahoo.com.cn

021-62932257

200030

上海市交通大学教学三楼110室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Journal Shanghai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稿源来自全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各医疗单位。编委会由上海市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及各大医院资源专家组成,编委会主任由上海复旦大学王威琪院士担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具身认知的内在神经机制及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戚文静随力龚瑾左明亮...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通过身体和环境的互动建构的,强调身体和环境对认知过程有重要影响.目前具身认知已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该文归纳了具身认知的内在神经机制,强调了具身认知与脑内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激活、刺激-反应兼容性效应及错觉的产生有关,总结了基于具身认知的具身技术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与应用,阐述了几种应用于人机交互领域和具身认知相关的脑电信号,最后在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方面对具身认知和实现具身的技术手段进行了展望.

    具身认知虚拟具身虚拟现实脑机接口

    孟鲁司特联合普米克令舒吸入剂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汪要辉郭秀秀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联合普米克令舒吸入剂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患儿TNF-α、IL-10 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2 月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仅采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吸入剂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优良率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TNF-α指标水平、IL-10 指标水平改善情况及各项症状消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效果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右项动脉血氧分压、TNF-α指标水平、IL-10 指标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各项动脉血氧分压、TNF-α指标水平、IL-10 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症状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普米克令舒吸入剂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更有利于促进患儿动脉血氧分压、TNF-α指标水平、IL-10指标水平的改善,缩短患儿症状消退时间.

    孟鲁司特普米克令舒小儿毛细支气管炎TNF-α指标IL-10指标

    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早期干预和治疗研究进展

    杨李厂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因尤其复杂.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AD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感染病毒后的老年人患AD的风险提高了50%以上[1].目的 对AD的传统致病假说、致病机理最新研究、上市药物和最新治疗方法等进行系统性总结.方法 整理了AD的发病机制、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早期干预和治疗结果的研究成果,使其研究成果体系化和全面化.结果 与结论 随着发病机制、影像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和成果,针对AD这一全球性难题不断涌现出新思路和新方法,如RNAi治疗方法和TRIM11基因治疗方法等.创新之处 该文章总结了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如患者脉络丛的变化、血液诊断、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为AD研究提供了更多理论参考.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早期干预影像学治疗

    医疗器械产品稳定性研究及审评思路

    仲志真段世梅顾旸铭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中国及美国与医疗器械稳定性研究有关的指导性文件和标准,指导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在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内结合风险管理开展产品稳定性研究活动,也为技术审评人员在审评相关内容时提供思路.方法 从货架有效期、使用稳定性、运输稳定性 3 个方面论述稳定性研究的内容,针对每个方面提供验证方案的设计思路,并从审评的角度为注册申请人在注册申报时如何提交一套完整的、便于审评人员研判的研究资料提供建议.结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器械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因此产品稳定性研究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企业和审评人员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与判定.

    产品稳定性研究货架有效期使用稳定性运输稳定性风险管理

    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应用质量与安全评价标准体系研究

    程立瑞朱志刚严浩李树晗...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能提高操作精度,缩短手术用时,患者出血少,恢复速度快.近年来,国产创新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目前国内外缺乏相关评价标准,增加了临床应用的风险.为科学评价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质量与安全,急需研究建立质量检测与评价标准.该研究从控制系统、图像质量、机械精度、电气安全4个维度优选评价指标.在控制系统方面选取软件功能检测规范指标;在图像质量方面选取图像质量检测规范指标;在机械精度方面选取机械臂检测规范指标;在电气安全方面选取设备外观检测规范和产品故障预防与维护控制规范两个指标.通过验证试验研究合理可行的检测与评价方法,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应用质量与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填补国内外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相关标准方面的空白.

    手术机器人质量控制检测与评价卫生标准腔镜手术

    经颅磁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富佳琦魏珍玉梁华征钟萍...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刺激方法,因其具有相对安全、无创的特点而成为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热点.该文首先介绍了经颅磁刺激原理;然后分别介绍了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整体认知功能及不同认知域的治疗效果;接着分别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整体认知功能治疗效果的影响;最后总结了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机制,并探讨了可能的治疗方案.

    经颅磁刺激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

    深度学习在放射学科和麻醉学交叉领域的应用进展

    张振强王远军王振猛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很多医疗领域变得更加高效和可靠.现代麻醉学的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手术室内,还包括门诊、内镜科等,这就使麻醉医生的负担进一步加重.放射学科与麻醉学的结合为麻醉手术提供了更精确、更安全和更高效的方法,而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该领域带来了许多前沿创新.该文综合归纳了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该交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相关应用进行了分类和总结.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该文重点讨论了医学影像领域的图像识别和目标定位等具体应用,并探讨了深度学习在麻醉学领域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深度学习麻醉学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目标定位

    呼气信号三分类癌症检测模型的设计及评价

    岳静文郝丽俊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电子鼻呼气检测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无创癌症检测技术.然而,现有的检测模型研究大多围绕将某一类疾病患者与健康人的区分展开.为了通过电子鼻呼气检测实现对多种癌症的鉴别,该文基于 KNN 构建 了一种三分类癌症检测模型.方法 首先通过电子鼻采集 210 名志愿者的呼气号样本,其中160 名肺癌或肝癌患者均为医院的确诊患者,50 名健康对照者则为医院的职工或学生.对呼气样本进行预处理得到大小为 210×180 的原始特征数据集.然后通过卡方检验完成数据特征初筛,并利用 LDA 优化方法得到训练特征集.接着利用 K 值选择学习曲线,训练并得到最优 KNN 三分类癌症检测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多维度评价.结果 优化后的 KNN 三分类癌症检测模型可有效区分健康人、肺癌患者和肝癌患者,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平均准确度可达到 92.5%.可见,机器学习算法可助力电子鼻呼气检测在癌症检测中的推广应用.

    呼吸检测三分类特征优化学习曲线多维度评价

    肿瘤射频消融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黄川骅刘宝林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研究旨在探讨射频消融在大尺寸肿瘤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以提高射频消融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基于射频消融的原理,分析"降滚"现象对大尺寸肿瘤完全消融的限制,并探讨大血管散热引起的消融不完全问题,从而引出在射频消融中应用数学建模仿真来判断消融损伤程度的方法.结果 和结论 该研究基于相关研究现状,强调数学建模仿真在射频消融中的作用,即术前模拟以预测消融效果,指导临床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创新之处 该研究总结了优化消融器械设计、模拟仿真等措施以改进治疗效果,并展望了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方向,如引入肿瘤联合治疗和智能化技术,以提高射频消融的精准性和完全性.

    射频消融降滚大尺寸肿瘤血管散热建模仿真

    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索

    周颖张敏燕王殊轶赵改平...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文旨在迎接我国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行业的新业态和新挑战,探索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在概述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行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访谈和线上问卷的方式,调研40家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重点关注科技创新能力和形式、行业发展瓶颈等重要问题.结果 通过整理和分析调研数据,得出行业发展的5个积极趋势:完善机构整体布局,加强区域特色中心建设;完善第三方合作研究组织和第三方评审机构的准入与监管机制;鼓励科技创新,优化人才队伍,赋能检验检测技术高质量发展;构建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信息化共享平台;加强在用医疗器械设备的安全监测.创新之处 采用专家访谈和循证研究的方法,获取客观可靠的数据,为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检验检测问卷调研科技创新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