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徐学敏

季刊

1674-1242

todaymd@yahoo.com.cn

021-62932257

200030

上海市交通大学教学三楼110室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Journal Shanghai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稿源来自全国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各医疗单位。编委会由上海市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及各大医院资源专家组成,编委会主任由上海复旦大学王威琪院士担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弹性成像评估用于HT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苏梅菊吉瑾喆宋雅冰
    287-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评估用于桥本甲状腺炎(HT)背景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5 月因HT入院的 83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超声与UE检查,以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表现、UE评估结果及UE对HT背景下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83例患者的140个甲状腺结节中,有48个良性结节、92个恶性结节.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恶性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低回声、微钙化、RI≥0.07、血流信号Ⅱ~Ⅲ级的占比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UE评估结果显示,HT背景下恶性结节的弹性评分、应变率比值、结节直径均大于良性结节(P<0.05).在 140 个甲状腺结节中,常规超声诊出 45 个良性结节、95 个恶性结节,与金标准共同诊出 36 个良性结节、86 个恶性结节;UE诊出 47 个良性结节、93个恶性结节,与金标准共同诊出45个良性结节、90个恶性结节.两者存在不一致之处.ROC曲线分析显示,UE诊断的敏感度(96.74%)、特异度(89.58%)均较常规超声(敏感度 89.13%、特异度 75.00%)高.结论 UE通过病灶的弹性评分、应变率等诊断HT背景下甲状腺结节的病变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超声弹性成像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不同级别脑膜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许帅王亚峰洪晓雪王朋...
    293-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同级别脑膜瘤的诊断价值,为脑膜瘤的术前评估和分级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4 月至 2024 年 2 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 80 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 2016 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低级别组(WHO Ⅰ级,40 例)和高级别组(WHO Ⅱ级和Ⅲ级,40 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 1 周内接受 3.0T MRI扫描,包括常规序列和DWI序列.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mean)、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min)及对侧正常白质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并使用ROC曲线分析各ADC参数对脑膜瘤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①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在ADCmean、ADCmin和对侧正常白质ADC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低级别组的ADCmean、ADCmin和对侧正常白质ADC值均高于高级别组(t=2.037、2.586、2.795;P=0.045、0.012、0.007).②ROC曲线分析显示,ADCmean、ADCmin、对侧正常白质ADC及联合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637、0.659、0.690和 0.767,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③联合预测因子的诊断效能最佳,其特异度为 0.850,约登指数为 0.425,截断值为 3.299.对侧正常白质ADC值在敏感度方面表现最佳,为 0.650.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膜瘤的术前分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ADCmean、ADCmin和对侧正常白质ADC值可作为鉴别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膜瘤的影像学指标.联合应用这些参数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脑膜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分级诊断

    基于自主导航和感知抓取的智能照护机器人系统研究

    雷浩杨涵王金武
    299-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设计了一款带有机械臂,可以自主导航、感知抓取的智能照护机器人,以满足老年人对照护的多样化和复杂性需求.首先,应用Cartographer算法实现照护机器人在养老场景下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功能.其次,利用构建好的SLAM地图,将分段混合搜索(SHS)等法用于自主导航.此外,利用Y-GGCNN网络进行精确的物体姿态分析和抓取.因此,照护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社区照护任务(如搀扶老人、端茶倒水、开门、取快递、盖被子等)中展现出卓越的自适应能力和优秀的操作性能.实验表明,基于自主导航和感知抓取的智能照护机器人系统在真实世界环境中的操作精度与响应速度能得到有效提高.该系统为老龄化社会的社区养老提供了一个高效和智能的照护解决方案,解决了人力护工短缺的问题,适用于医院、养老院、家庭等场所.

    社区照护机器人自主导航感知视觉移动App端

    体外血液循环冠状动脉亚低温控制装置研制

    钱志文陈明惠范骎闫小响...
    315-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亚低温治疗可以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心肌存活率,改善远期预后.针对国内亚低温治疗仪普遍采用外源性灌注液进行灌注治疗、不良反应较多、设备体积和质量大、温控精度不高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便携、控温准确的体外血液循环冠状动脉亚低温控制装置.方法 温控系统使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冷源,并重新设计制冷装置,结合模糊PID控制技术,实现对温度的准确控制.建立温控系统模型,使用阶跃响应法辨识系统参数,最后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温控实验.结果 该体外血液循环冠状动脉亚低温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在被控液体温度控制能力实验中,温度响应迅速,能快速到达设定的温度,稳态误差在±0.1℃以内.在模拟亚低温控制实验中,混合液温度在实验开始后145s到达设定的温度,并且稳定在 34±0.1℃.结论 该文提出的体外血液循环冠状动脉亚低温控制装置与传统设备相比在便携性和温控精度上有较大提升,对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亚低温治疗体外血液循环半导体制冷模糊PID

    多材料3D打印柔性关节的设计与测试

    吕坤勇冯奕逍
    325-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柔性关节是微创外科手术器械提高灵巧度和增加活动空间的关键部件.为了降低柔性关节及器械的制造难度,该文利用多材料 3D打印技术设计了新型柔性关节并进行了初步验证.新型柔性关节由硬材料与软材料交替连接组成,弯曲时形变集中在软材料区域.该文对柔性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学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探索了柔性关节在放大驱动和多级串联中的应用.该文还对新型柔性关节的弯曲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多材料 3D打印柔性关节具有 2 个自由度,可实现约90°的弯曲.实际弯曲角度与理论模型的变化趋势一致,单平面测试最大弯曲角度误差为8°,空间测试最大偏转角度误差为 9°,弯曲角度误差为 9°.测试结果还表明,柔性关节在放大驱动和多级串联应用中的样品符合预期.柔性关节采用多材料 3D打印技术制作,不仅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还能有效避免材料疲劳,降低制造难度,在新型智能微创手术器械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多材料3D打印柔性关节运动学模型

    胫骨骨膜牵张技术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立陈双龙邱少华李龙建...
    335-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胫骨骨膜牵张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9 月至 2023 年 10 月期间龙岩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5名糖尿病足患者(30个患肢)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3例,15个患肢)和对照组(12例,15个患肢).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胫骨骨膜牵张手术.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足部溃疡愈合率、保肢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足皮温、趾端血氧饱和度、踝肱指数(ABI)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足部溃疡愈合率(100%)和保肢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66.67%和 53.33%,P<0.05).治疗后,实验组在VAS评分、患足皮温、趾端血氧饱和度、ABI和SF-36 各维度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接受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胫骨骨膜牵张技术能有效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和保肢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糖尿病足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胫骨骨膜牵张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基于跌倒评估工具的多层次护理用于骨科老年患者院内安全管理中的实践

    卢小琼
    341-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跌倒评估工具的多层次护理用于骨科老年患者院内安全管理中的实践.方法 选取仙游县总医院在 2021 年 2 月至 2024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骨科老年患者,按随机对照 1∶1 原则分为例数相同的 2 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跌倒评估工具的多层次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及下床活动总依从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 82.00%(P<0.05);干预后 14d及出院前,观察组患者活动与害怕跌倒量表(SAFFE)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数字评估量表(NRS)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00%,低于对照组的 16.00%(P<0.05).结论 基于跌倒评估工具的多层次护理在骨科老年患者治疗中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和活动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跌倒评估多层次护理骨科老年患者院内安全管理

    危重症专职护理联合改良式体位管理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周文智汤海祥杨鑫刘巧惠...
    348-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联合改良式体位管理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接受治疗的122例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和改良式体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SCL-90 评分、MFI-20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干预后SCL-90 评分和MFI-20 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5.00%vs.16.13%,P=0.034).结论 危重症专职护理联合改良式体位管理能有效缩短ICU呼吸衰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疲劳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危重症专职护理改良式体位管理呼吸衰竭康复效果

    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对急诊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赖镜洪兰建雄陈艺娜
    35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对急诊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设计,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4 年 3 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就诊的 88 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6 例).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躯体功能(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评分、mRS评分)、运动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站立平衡测试)、心理状态(PHQ-9 评分、GAD-7 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在Barthel指数、Fugl-Meyer量表评分、mRS评分、6 分钟步行试验、站立平衡测试、PHQ-9评分和GAD-7评分方面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急诊脑卒中患者的躯体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脑卒中预见性护理躯体功能康复满意度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杨敏徐磊闫兴洲李新宇...
    362-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 80 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rTMS和HBO治疗,为期 4 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MoCA评分和P300)、脑血流情况(TCD)和情绪状态(HAMA和HAMD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认知功能改善(MoCA评分增加、P300 潜伏期缩短、P300 波幅增加)、脑血流改善(Vm、Vd、Vs增加,PI降低)和情绪状态改善(HAMA和HAMD评分降低)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MS联合HBO治疗能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脑血流状况和情绪状态,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从而为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颅脑损伤重复经颅磁刺激高压氧认知功能脑血流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