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傅继梁

双月刊

1008-0392

yxxb@tongji.edu.cn

021-65980705

200092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公开发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重要数据库和文献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剖宫产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徐振东刘志强
    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剖宫产会对产妇机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但近年剖宫产率却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对产妇和新生儿危害巨大,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剖宫产对PPD的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当前研究认为,剖宫产尤其是急诊剖宫产可能会加剧产妇的产前焦虑和术后疼痛,并影响产后哺乳等多个方面,进而增加PPD的发生风险.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可能是由于剖宫产影响激素的分泌、促发中枢炎症反应等.本文回顾并总结了相关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分析剖宫产与PPD的关系,为认识剖宫产的潜在危害、探索PPD的有效防控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剖宫产产后抑郁症产后疼痛

    miR-122在PM2.5诱导的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华铮姜洋闫嘉乐张军芳...
    170-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PM2.5引起的肺损伤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肺损伤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对PM2.5诱导下肺损伤的多组学数据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及分子功能分析,确定肺损伤相关的分子靶标,构建PM2.5诱导的SD大鼠肺损伤模型并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暴露组的大鼠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增大,部分肺泡断裂、融合;Masson染色结果发现暴露组大鼠肺部呈现出少量纤维化.本次实验结果发现,在PM2.5诱导条件下,miR-122表达显著上调,其靶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R)表达显著下调.结论 PM2.5会导致大鼠的肺损伤,推测miR-122通过调控其靶基因IGF1R进而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并引起细胞凋亡,加剧肺损伤.

    PM2.5肺损伤miR-12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大鼠

    异佛莱心苷抑制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李巍汤子慧刘菲朱欣彦...
    176-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异佛莱心苷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14)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异佛莱心苷治疗组和水飞蓟素治疗组,每组6只.肝纤维化模型组、异佛莱心苷治疗组和水飞蓟素治疗组通过腹腔注射CC1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每周3次,共12周.从第6周起,异佛莱心苷治疗组小鼠每日灌胃异佛莱心苷(10 mmol/L),水飞蓟素治疗组小鼠每日灌胃水飞蓟素100 mg/kg,连续给药6周.采集各组小鼠静脉血,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肝组织做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组织免疫荧光检测TGF-β1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TGF-β1、IL-1β、IL-6和TNF-α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脏AKT/Smad2通路变化.结果 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和AST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异佛莱心苷治疗组和水飞蓟素治疗组小鼠血清ALT和AST均较肝纤维化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小鼠肝重和肝重/体重也较肝纤维化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形态较肝纤维化模型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组织免疫荧光显示肝纤维化模型组TGF-β1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异佛莱心苷和水飞蓟素治疗后肝脏TGF-β1表达降低.异佛莱心苷治疗组和水飞蓟素治疗组炎症指标(TGF-β1、IL-1 β、IL-6和TNF-α)较肝纤维化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肝纤维化后p-Smad2、Smad2和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但异佛莱心苷治疗后肝脏组织中AKT/Smad2表达下降(P<0.05),提示该通路异常激活被抑制.结论 异佛莱心苷对小鼠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和AKT/Smad2通路有关.

    异佛莱心苷肝纤维化Smad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

    浸润性肺腺癌的倍增时间与驱动基因状态的相关性

    丁鲁敏孙希文
    18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伴或不伴基因突变的原发性肺腺癌在体积倍增时间(volume doubling time,VDT)和质量倍增时间(mass doubling time,MDT)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前至少进行2次胸部非增强CT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射科医师手工分割的三维掩模计算VDT和MDT.采用Bland-Altman方法进行观察者内变异性评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驱动基因有无突变肿瘤的VDT和MDT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EGFR突变位点VDT和MDT的差异.结果 共计279例患者(男性99例,女性280例),平均年龄(62.15±8.90)岁,共287个结节.根据驱动基因状态分为突变组72例,野生组215例,基因突变发生率为74.9%(215/287).突变组和野生组MDT在驱动基因状态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d vs 824 d,P=0.004),VD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7 d vs 593 d).EGFR阳性腺癌的MDT 比 EGFR 阴性腺癌长,但 VDT 差异并不显著(VDT,758 d vs 593 d,P=0.382;MDT,824 d vs 537 d,P=0.004).在生长结节中,驱动基因阳性腺癌的VDT和MDT均比野生型腺癌长(VDT,759 d vs 592d,P=0.048;MDT,749 d vs 499d,P<0.001;VDT,768 d vs 593 d,P=0.081,MDT,737 d vs 518d,P=0.001).结论 在原发性浸润性肺腺癌中,驱动基因阳性(尤其是EGFR阳性)的肿瘤倍增时间更长,且在生长中的结节中更为显著.

    浸润性腺癌计算机体层成像驱动基因倍增时间

    不同诊断标准下的代谢综合征与无症状心血管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赵芳杨蓉苏玉霞顾静岚...
    18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选取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上海北部社区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无症状心血管损害与4种不同诊断标准判定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 研究选择1 958例无心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群,年龄66.5~73.1岁.MS的定义依据以下标准:2005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第三次会议(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Ⅲ,NCEP 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Chinese Joint Committee for Developing Chinese 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in Adults,JCDCG).无症状心血管损害指标包括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早期组织多普勒血流速度、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动脉斑块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评价无症状心血管损害与4种不同诊断标准判定的M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NCEP Ⅲ(2005)、IDF、CDS和ICDCG诊断标准判别的MS患病率分别为46.4%,37.1%,21.6%和28.7%.(2)未校正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种不同诊断标准判定的MS均与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动脉硬化和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均P<0.01).(3)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和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后,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动脉硬化和微量白蛋白尿与4种不同诊断标准判定的MS的关联仍存在(均P<0.01).结论 在上海北部社区老年人群中,不同诊断标准判定的MS与无症状心血管损害均密切相关.

    代谢综合征无症状心血管损害老年人

    孕妇特质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联性研究

    王涛曹志娟李觉
    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孕妇特质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的现状及两者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2018年12月1日—2019年6月30日期间招募同济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建档产检的孕妇309名,通过自设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用国际量表评估孕妇的睡眠质量及特质应对方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特质应对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纳入孕妇308名,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研究对象的得分为5.77±2.93,其中睡眠质量差(PSQI>5)的孕妇共140名(45.5%),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睡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上存在特定睡眠问 题的人数分别有 66(21.4%)、102(33.1%)、33(10.7%)、44(14.3%)、60(19.5%)、1(0.3%)、102(33.1%).睡眠质量的7个维度中主观睡眠质量(1.07±0.67)、入睡时间(1.23±0.84)、睡眠紊乱(1.13± 0.55)、日间功能障碍(1.37±0.83)4个维度的平均分均>1.积极应对与PSQI得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和日间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消极应对与PSQI得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紊乱和日间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结论 妊娠期妇女的睡眠质量与特质应对之间存在关联性,且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孕妇睡眠质量的提高.

    睡眠质量特质应对方式妊娠期妇女

    12.5%麦芽糊精果糖溶液在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研究

    卓嘉璐荀林娟郭盼盼刘枫...
    203-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前口服12.5%麦芽糊精果糖溶液的有效性及适用性.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住院的行ESD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术前8 h 口服12.5%麦芽糊精果糖溶液800 mL,术前2 h 口服12.5%麦芽糊精果糖溶液400 mL;对照组行常规术前禁食禁饮.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的血生化指标、炎症指标和主观舒适度评分(饥饿感、口渴感、疼痛感和焦虑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创伤后成长评定,并记录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收集患者116例,其中试验组57例,对照组59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胰岛素、电解质指标、营养指标及炎症指标均随时间因素显著变化(P<0.05).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钾、钠、钙、磷和镁是相互影响的(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口服12.5%麦芽糊精果糖溶液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的饥饿感和口渴感(P<0.05).PTGI变化表明患者经历创伤后成长更多,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反流误吸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ESD的患者在术前口服12.5%麦芽糊精果糖溶液是可行和安全的,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患者术后的饥饿感、口渴感及精神状态.

    碳水化合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加速康复外科

    环泊酚在无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何侃刘亚萍吴杰杨小虎...
    210-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环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因胆总管结石拟行无痛ERCP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C组50例、R1组50例、R2组50例.C组采用0.1 μg舒芬太尼联合2 mg/kg丙泊酚诱导,6 mg/(kg·h)丙泊酚术中维持方案;R1组采用0.1 μg/kg舒芬太尼联合0.4 mg/kg环泊酚诱导,1 mg/(kg·h)环泊酚术中维持方案;R2组采用0.1 μg/kg舒芬太尼联合0.5 mg/kg环泊酚诱导,1.5mg/(kg·h)环泊酚术中维持方案.比较3组镇静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 3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即刻MOAA/S评分、诱导完成30 s后MOAA/S评分、呛咳发生率、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R1组、R2组体动发生率与镇静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1组比较,R2组的体动发生率更低,镇静成功率更高.3组患者心动过缓、呃逆、术后恶心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R1组低血压发生率更低(P<0.05),R1组、R2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更少(P<0.05),R1组、R2组注射痛更少(P<0.05).3组患者各时间段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进入检查室时、转入苏醒室时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麻醉诱导后R1组、R2组平均动脉压更高(P<0.05),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后R1组平均动脉压更高(P<0.05),手术结束时R1组平均动脉压更高(P<0.05);与R1组相比,R2组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后平均动脉压较低(P<0.05).结论 以0.1 μg/kg舒芬太尼联合0.5 mg/kg环泊酚诱导及1.5 mg/(kg·h)环泊酚术中维持方案在无痛ERCP中应用效果较好,兼具了镇静成功率高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的优点.

    环泊酚镇静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波动及胰岛素分泌特征的临床研究

    徐慧蔚杨篷周慧杨社珍...
    216-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动态监测系统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波动并观察胰岛素分泌的改变.方法 选取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确诊的30例甲亢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及动态血糖监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波动及评估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甲亢治疗前,女性患者日间血糖波动幅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血糖标准差水平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5).甲亢治疗后患者餐后1 h葡萄糖、餐后1 h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血糖波动幅度(日间平均血糖度、最大血糖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甲亢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并发生胰岛素抵抗,且男性甲亢患者血糖波动更为显著.甲亢患者在经治疗后胰岛素抵抗程度、餐后血糖和血糖变异性等随着甲状腺功能的恢复而改善.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耐量试验动态血糖监测

    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单节段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袁韩涛姜海涛盛文博杨蓉蓉...
    22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采用经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73例,其中Wiltse入路44例,传统后正中入路29例,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TLICS评分>4分,术前脊髓神经功能评定全部为Frankel E级.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肌酸激酶、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Cobb角),VAS评分的临床疗效.结果 73例患者中,65例患者得到随访,内固定术后随访时间16~45个月,平均(31±1.5)个月.所有患者螺钉位置良好,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现象.(1)两组患者在术前椎体高度、Cobb角、肌酸激酶、VAS评分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总体治疗效果:两组患者间内固定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及后凸畸形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Wiltse组内固定术后肌酸激酶含量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Wiltse组内固定术后腰背痛VAS评分优于传统组(P<0.05);Wiltse组末次随访时,多裂肌形态良好,传统组多裂肌形态消失,被无规则疤痕组织取代.结论 Wiltse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较传统手术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出血少、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肌间隙入路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