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陶柏康

双月刊

1009-3176

xzxyxb@mail.sdx.sh.cn

021-22880427

200233

上海市虹漕南路200号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为培养高素质的中高级国家公务员服务。为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行政学理论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服务。本刊坚持高学术标准,高学术品位,发表了多位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层选择性应付民众诉求的发生机理及其治理策略

    辛方坤
    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是观察中国治理实践、理解中国行政体制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在"人民至上"的新时代,基层是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基础环节.已有研究多关注基层工作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应付行为,鲜有其"问题解决者"角色的相关研究.依据政治系统理论,并结合研究事实的发展过程,可以从联系阶段的程序依赖、转换阶段的策略空转、输出阶段的避责建议三个方面,对基层工作者的选择性应付进行类型化分析.研究发现,复合交织的立体化系统环境、复杂性转向的情境化诉求与诉求转换处理的系统限制性三重因素相互叠加,共同影响并导致了选择性应付行为的发生.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优化基层工作的系统环境、探索建立解决民众诉求的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长效发展机制.

    基层工作者选择性应付民众诉求治理策略

    适度关联与有效治理:社区共同体建构的逻辑

    张煜婕
    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想的社区共同体应体现广泛的公共参与,确保每位成员的声音得到充分尊重.当社区治理由少数成员主导时,其合法性与有效性便受到质疑.以S市为例,采用纵向民族志方法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之前,S市的关键社区决策常由少数成员单方面决定.2021年之后,通过将协商民主与社会工作方法相结合,社区开始整合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生命政治的理论框架,以适度关联为中介,不仅提升了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还确保了社区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生命相关权益得到保障和维护,从而推动社区治理向最优解发展.通过适度关联迈向有效治理是社区共同体建构的关键逻辑.

    适度关联有效治理社区共同体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命政治

    差序同构:中国政府纵向职责体系的结构形态

    黄洪凯周振超
    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完善的纵向政府职责体系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国政府纵向职责体系从外观上看是"上下一般粗"的形态.事实上,经过历次职能转变、职责优化和政府机构改革,纵向政府职责体系开始呈现"差序同构"特征.渐次形成的职责体系圈层网络,中央政府位于圈层中心位置,其职责要求作为原则性规则为地方政府所遵循,即"同构性";不同于政府职责范围自上而下逐渐递减,地方政府履事责任的清晰度与行政链条长短呈正比,即"差序性".纵向政府职责差序同构形态有利于确保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上下贯通、实现有限资源有效整合、满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

    政府职责职责同构差序同构条块关系基层减负

    我国都市圈人口分布特征及圈层建设路径探析

    尹德挺曹鸿宇王小玺
    4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研究都市圈的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从人口分布角度探析都市圈发展关键症结所在,有助于把握都市圈人口发展规律,推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对重要都市圈人口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都市圈呈现"人口规模增长更为快速、少子化老龄化更为突出、先发城市吸引人口更为强劲、人口集聚头部效应更为显著、第三产业人口集聚态势更为明显"的特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外围"人口经济协同效应不足、"中心"优质公共服务集聚效应过强、"中心-外围"职住分离压力未减等挑战.通过梳理都市圈人口分布优化的路径机制和国际都市圈建设经验,提出以打造城市规划图,塑造产业协作圈、城市交通圈与都市生活圈为抓手,从实施科学统筹规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以及调整公共服务布局四方面优化人口分布格局.

    都市圈人口分布圈层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升级

    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何以影响城市韧性治理——基于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刘博嘉李智超
    5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系统正面临多维度的社会风险,如何建设韧性城市、持续增强城市各类风险抵御能力,成为亟待探究的重要议题.基于注意力配置的视角,以2010-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地级市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安全注意力对城市韧性治理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城市安全议题的注意力能够显著促进城市韧性治理,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从作用机制看,地方政府安全注意力主要通过财政资源和制度压力两条路径提升城市韧性.其中,地方政府安全注意力能够通过财政资源间接影响城市韧性;与此同时,制度压力正向调节了地方政府安全注意力与城市韧性治理之间的关系.基于此,从优化协调发展、增加资源供给和完善地方官员的目标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注意力配置财政资源制度压力城市韧性治理城市群

    新时代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发展理路与创新方向——基于"价值—制度—效能"分析框架

    张晓杰王桂新李安琪
    7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也彰显出"中国之治"的本土属性特征,对其价值取向、政策发展脉络、推进逻辑与发展趋势的深度研究,有助于客观把握改革取得的成效及现实问题,明确改革深化的方向和重点.基于"价值—制度—效能"分析框架,系统阐述新时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演进,从以民生需求为价值导向的均等化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到以增加制度供给促进均衡协同发展,进而迈向以治理效能驱动均等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完善、水平提升与效能彰显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形成价值-制度-效能的整体性治理经验与特色.面向高质量发展要求,其创新方向应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民生,凝聚共识、植根本土、共建共享与创新探索中国特色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理路创新方向

    公共管理"注意力分配"研究应该注意什么——兼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

    苏寻马卫红
    8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意力分配是近年国内公共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且相关研究呈现明显的研究偏好.从比较视角检视此种倾向可以丰富和扩展该领域的研究多样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在思维方式、关注焦点、方法运用、变量操作等方面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国外注意力分配相关文献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主要把注意力分配作为结果变量来看;国内研究则集中于政府官员的注意力分配,分析注意力分配对其行动的影响,但对注意力分配变量性质的认知却不统一.对于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建议着重注意以下议题:注意力的适应性功能、行为主体的"幻想"对注意力分配的牵引作用、行为学习与模仿效应对注意力分配解释力的消解,以及注意力损耗等现象.

    注意力分配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变量关系公共管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助残社会组织韧性生成研究——以S市15家助残社会组织为例

    陈蓉蓉韩央迪
    9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韧性研究已成为新时代观察助残社会组织作用转型的重要视角.以S市15家助残社会组织实证研究为例,将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何以生成韧性的实践进路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考量,为构建我国助残社会组织韧性治理体系提供经验.研究发现,其韧性生成由"潜在基因-显性响应"组成,潜在韧性基因表现在关系、战略、文化、社会、专业、资源、结构等方面,显性响应过程经由"韧性触发-韧性反弹-韧性反超"三个阶段,从"资源整合"到"资源探寻"再到"使命实践"统筹发展与安全,并呈现适应性、变革性和成长性的助残社会组织韧性生成规律.为实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助残社会组织作用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能力建设为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风险治理机制成为助残社会组织韧性建设的路径所在.

    国家治理现代化助残社会组织韧性生成资源依赖理论

    征稿启事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