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检验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

吕元

月刊

1673-8640

shjyyxzz@126.com

021-68316211;021-68316300-1102

200126

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

检验医学/Journal Laborator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杂志。坚持以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检验与临床三结合,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的方法与试剂、仪器的性能和特点内容。既体现了上海检验医学界的学术水平,也为全国各级临床检验人员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新理论、新技术。 本刊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远程网络采编系统。进入网站,点击左侧“作者中心”中的“投稿(注册或登录)”栏,首次投稿时需要登记作者信息并注册,注册成功后即可在线投稿。注意请作者以实名、实际电子邮箱登记,否则无法进一步联系。投稿成功后,我们的系统会自动发送邮件和手机短信通知您稿件的进展程度,您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自主查询稿件处理情况,完全实现在线的稿件处理过程。网上投稿不方便者仍需使用纸质稿件,请电话或E-mail通知本刊(电话:021-68316211,021-68315766;E-mail:shjyyxzz@126.com),但2种投稿方式只选其一,请勿重复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检测的临床意义

    吕敏敏黄莹于兰曹丽婷...
    723-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30例(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组)、同一类型种植体的健康口腔种植体者30例(健康口腔种植体组)和体检健康者30名(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RF4、sST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IRF4、sST2水平与年龄、探诊深度(PD)、龈沟液量、出血指数(SB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RF4、sST2诊断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效能.结果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组PD、龈沟液量、SBI均显著高于健康口腔种植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健康口腔种植体组、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组血清IRF4、sST2水平依次升高(P<0.001).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男性、女性之间血清IRF4、sST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的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IRF4、sST2水平高于<60岁的患者(P<0.001).血清IRF4、sST2与年龄、PD、龈沟液量、SBI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IRF4、sST2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0.890、0.978.结论 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患者血清IRF4、sST2水平显著升高,与牙周指标密切相关,或可作为口腔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指标.

    干扰素调节因子4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口腔种植体周围炎

    颅脑外伤患儿血清FoxO3a和Cav-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嵇冉李娜张玉刘一鸣...
    728-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儿血清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和陷窝蛋白-1(Cav-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颅脑外伤患儿107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组(49例)、中度组(37例)和重度组(21例).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并检测血清FoxO3a、Cav-1水平.对所有患儿从入院当日起连续随访60 d,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FoxO3a、Cav-1判断颅脑外伤患儿预后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颅脑外伤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FoxO3a和Cav-1水平均依次升高(P<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FoxO3a和Cav-1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血清FoxO3a和Cav-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颅脑外伤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4、0.843、0.908.预后不良组入院GCS得分≤8分、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受伤至入院时间、D-二聚体(DD)、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GCS评分≤8分、合并其他脏器损伤、FoxO3a≥6.31 ng·mL-1、Cav-1≥23.15 ng·mL-1是颅脑外伤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943、2.061、2.649、3.337,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414~2.669、1.474~2.881、1.711~4.100、2.076~5.362,P<0.001].结论 血清FoxO3a、Cav-1水平异常与颅脑外伤患儿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FoxO3a高水平和/或Cav-1高水平是颅脑外伤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叉头框转录因子O3a陷窝蛋白-1颅脑外伤儿童预后

    不同血清IgG4临界值对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效能

    嵇金陵姜玉章韩崇旭王丽...
    733-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血清IgG4临界值对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苏北人民医院和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接受血清IgG4检测的患者5059例,其中IgG4-RD患者38例(IgG4-RD组)、非IgG4-RD患者5021例(非IgG4-RD组);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13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效能.分析不同IgG4临界值鉴别诊断IgG4-RD的效能.结果 38例IgG4-RD患者中,有35例(92.1%)IgG4>1.35 g·L-1,34例(89.5%)IgG4>2.01 g·L-1;有23例(60.5%)患者多器官受累.5021例非IgG4-RD患者中,有430例(8.6%)血清IgG4>1.35 g·L-1,203例(4.0%)血清IgG4>2.01 g·L-1.正常对照组、非IgG4-RD组和IgG4-RD组血清IgG4水平依次升高(P<0.001).以1.59 g·L-1为临界值,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4%.以1.35、1.40、2.01、2.80 g·L-1为临界值,IgG4鉴别诊断IgG4-R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1%、92%和92%、89%和96%、79%和97%.结论 IgG4水平升高不仅见于IgG4-RD,还常见于非IgG4-RD.临床应根据不同诊治需求,基于相应的IgG4临界值来辅助诊断IgG4-RD.

    IgG4临界值IgG4相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和miR-14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高金锁
    738-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和miR-14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0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食管癌患者132例(食管癌组)、食管良性疾病患者125例(良性对照组)和健康体检者130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清miR-134、miR-149相对表达量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72-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miR-134、miR-149与CEA、CA125、CA72-4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134、miR-149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食管癌的效能.结果 食管癌组血清miR-134相对表达量和CEA、CA125、CA72-4水平均高于良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P<0.05),良性对照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miR-149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良性对照组miR-149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CEA、CA125和CA72-4阳性率均高于良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不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转移的食管癌患者之间血清miR-134、miR-149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与CEA、CA125、CA72-4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5、0.419、0.457,P<0.001),血清miR-149与CEA、CA125、CA72-4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29、-0.534、-0.458,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34、miR-149单项检测诊断食管癌的AUC分别为0.768、0.773,miR-134+miR-149的AUC为0.910,CEA+CA125+CA 72-4的AUC为0.901,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16.结论 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34、miR-149均呈异常表达,且与病情密切相关,或可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指标.

    miR-134miR-149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

    血清铁蛋白/白蛋白比值用于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

    张士跃任猛殷昌斌
    74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白蛋白(Alb)比值对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STE-ACS患者121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并检测其出院前的SF、Alb水平,计算SF/Alb比值.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TE-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决策曲线分析SF/Alb比值预测STE-ACS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净获益率.结果 121例STE-ACS患者中有117例完成随访,其中24例(20.51%)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糖尿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SF、SF/Alb比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lb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他项目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糖尿病史、LDL-C升高、SF升高、SF/Alb比值升高、HbA1c升高、HDL-C降低、Alb降低是STE-ACS患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阈值为0.15~0.18、0.25~0.50、0.53~0.68时,SF/Alb比值预测STE-ACS患者介入治疗短期预后的净获益率高于SF、Alb单项检测,且在高风险阈值(0.00~1.00)范围内其净获益率基本>0,净获益率最大值为0.205.结论 SF/Alb比值对接受PCI的STE-ACS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铁蛋白白蛋白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血红蛋白、胆红素、乳糜、羟苯磺酸钙对3种检测系统的干扰

    龚敬凯欧元祝虞啸炫葛丹红...
    749-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源性干扰物质血红蛋白(Hb)、胆红素、乳糜微粒和外源性干扰物质羟苯磺酸钙对干化学(Vitros 5600系统)和湿化学(cobas c501系统、迈克-7180系统)检测系统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的影响.方法 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要求,采用高、低2个水平的血清或血浆基础样本,与干扰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Hb、胆红素F、乳糜和羟苯磺酸钙干扰样本,模拟轻、中、重度干扰.分别采用Vitros 5600系统、cobas c501系统和迈克-7180系统检测干扰样本,计算干扰样本与基础对照样本检测结果的相对偏移和绝对偏移.结果 在Hb干扰试验中,Vitros 5600系统13个项目中有9个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cobas c501系统13个项目中10个受干扰,迈克-7180系统11个项目中有8个受干扰.在胆红素干扰试验中,Vitros 5600系统11个项目中有3个受干扰,cobas c501系统11个项目中有5个受干扰,迈克-7180系统9个项目中有2个受干扰.在乳糜干扰试验中,Vitros 5600系统12个项目中有2个受干扰,cobas c501系统12个项目中有4个受干扰,迈克-7180系统10个项目中有4个受干扰.羟苯磺酸钙对3种检测系统的肌酐(Cr)项目均有明显干扰,但Vitros 5600系统的受干扰程度要小于其他2种系统.结论 在常规生化项目的检测中,不同的检测系统均会受内源性和外源性干扰物质的影响,但干化学检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整体强于湿化学检测系统.

    血红蛋白胆红素乳糜羟苯磺酸钙检测系统干扰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特征及其意义

    黄琳玲许美蓉沈晓雯顾玲莉...
    759-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血流感染(BS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125例CRE-BSI患者(耐药组)和130例碳青霉烯类敏感细菌BSI患者(敏感组),以同期10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个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标志基因Beclin-1、LC3、Atg5a的mRNA水平差异.收集耐药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死亡患者、存活患者临床特征和Beclin-1、Atg5a、LC3的mRNA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耐药组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耐药组外周血淋巴细胞Beclin-1、LC3、Atg5a的mRNA水平低于敏感组和对照组(P<0.05).耐药组外周血淋巴细胞Beclin-1、LC3、Atg5a的mRNA水平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耐药组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Beclin-1、LC3、Atg5a的mRNA水平和年龄、呼吸道来源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以及hs-CRP、PCT、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Beclin-1、LC3的mRNA水平和呼吸道来源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APACHE Ⅱ评分是耐药组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RE-BS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减弱与病情加重、预后不良有关.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淋巴细胞自噬预后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单体预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出血和血栓

    邓爽方靖舒甘芳宴
    764-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弹力图(TEG)和纤维蛋白单体(FM)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出血和血栓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8-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6例行ECMO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出血和血栓分别细分为出血组(16例)、无出血组(10例)和血栓组(5例)、无血栓组(21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组凝血参数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ECMO患者发生出血和血栓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PTT、TEG、FM预测ECMO出血和血栓的效能.结果 26例患者出血和血栓发生率分别为61.5%(16/26)和19.2%(5/26),相关事件发生中位天数分别为3和6 d.出血组最大APTT、平均APTT、TEG参数反应时间(R)相关参数[普通杯(CK)、肝素酶杯(CKH)、ΔR(RCK-RCKH)]均高于无出血组(P<0.05);血栓组FM高于无血栓组(P<0.05).最大APTT、TEG RCK、TEG RCKH、TEG ΔR是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风险比(HR)分别为1.010、1.029、1.216、1.018;FM是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HR为1.008.最大APTT、TEG RCK、TEG RCKH、TEG ΔR预测ECMO患者发生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0.800、0.763、0.744,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FM预测ECMO患者发生血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结论 最大APTT、TEG RCK、TEG RCKH、TEG ΔR可预测ECMO患者出血,联合指标预测价值最优.FM可预测ECMO患者血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单体出血血栓体外膜肺氧合

    乳糜血对肿瘤患者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干扰和纠正

    张佳玲齐军
    770-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糜血对肿瘤患者血细胞分析相关参数的影响,并探讨血浆置换法对乳糜血的纠正作用,为实验室准确报告血细胞分析结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检验科接收的确认为乳糜血的肿瘤患者全血标本54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浆置换前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以仪器"乳糜/HGB异常?"报警消除、MCHC恢复到正常水平或稳定状态,或与历史结果相符为乳糜血被纠正.比较纠正前后各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差异.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了解乳糜血标本来源.结果 乳糜血标本主要采集自中老年乳腺癌、肺癌、肝癌、胰腺癌患者(37.04%,20/54).纠正前WBC、PLT、HGB、MCH、MCHC显著高于纠正后(P<0.05);RBC、HCT、MCV纠正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糜血主要影响WBC、PLT、HGB、MCH、MCHC结果,血浆置换法可以消除干扰.

    乳糜血血细胞分析血浆置换干扰肿瘤

    血清CXCL1和sCD40L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张富娥杨靖马福英
    774-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8例,根据随访90 d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53例)和死亡组(6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血清CXCL1和sCD40L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向前法)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1、sCD40L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效能.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入院至手术时间≥72 h、收缩压、舒张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CXCL1和sCD40L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1).入院至手术时间≥72 h、GCS评分、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评分和血清CXCL1和sCD40L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XCL1和sCD40L水平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5、0.880、0.948.结论 血清CXCL1和sCD40L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或可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趋化因子配体1可溶性CD40配体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