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丝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丝绸

浙江理工大学 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陈文兴

月刊

1001-7003

zgsilk@189.cn

0571-88081769;88847926

310018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1号楼5F

丝绸/Journal Silk 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6年创刊,由国家纺织工业局主管,中国丝绸总公司、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办。月刊,大16开本,56页,每月2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7003,国内统一刊号:CN33-1122/TS。主要专栏设有:改革管理、研究探讨、技术应用、品种花色、樯准测试、历史文化、综述译介等;副栏目有:待业论坛、科苑新葩、市场巡礼、科技动态、技术问答、经验杂谈、简讯报道等。本刊是丝绸行业内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技术类期刊,被列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家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荣获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报刊奖和浙江省1999-2000年度科技期刊一等奖。刊出的文章技术水平高,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40多年来一直深受国内外订户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选择集规模对服装网购决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梁冠涵李敏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断细分市场推出越来越多产品种类的问题,文章基于选择超负荷理论,以736名网购用户为被试,采用网页开发技术搭建模拟线上购物平台,通过2项实验重点考察了服装网购情景下选择集规模对决策满意度的影响,并探究消费者困惑和调节模式在这一关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选择集内选项数量与决策满意度的关系呈倒U形结构,且存在一个"最优值";2)消费者困惑能够在选择集规模与决策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选择集规模对决策满意度的直接预测作用及消费者困惑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收到调节模式的调节.相比运动模式者,评估模式者从大选择集进行决策时决策满意度更低,更容易出现选择超负荷.

    选择集规模决策满意度网络购物消费者困惑调节模式

    北朝对波对凤鸟纹绮绵"风帽"探析

    张沐旸田辉高丹丹
    10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人主要佩戴的一种包裹头部、垂裙系带的帽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文章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的北朝对波对凤鸟纹绮绵"风帽"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献、图像及实物资料出发,对其族属、穿着者身份、年代、形制的时代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此件"风帽"为北朝后期的吐谷浑贵族男性穿着,所属年代上限在北魏洛阳时期,下限在隋唐之际.这件珍贵的文物结构与已知同类文物均不相同,展示了一种北魏孝文帝汉化后上狭下阔、帽屋尖小、帽屋帽裙分离的独特"风帽"形制,为这一时期的"风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照.

    "风帽"北朝鲜卑帽吐谷浑首服形制类型学

    以图像为中心的"羲之巾"形制考析与流行探究

    胡绮文牛犁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羲之巾"这一巾式出现于众多王羲之画像与明代士人的画像、古籍、文物中.《汝水巾谱》中亦有其图绘与记载,但在明代首服的研究中,对于"羲之巾"形制、发展与演变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图像,运用艺术考古法、文献法及归纳法等对"羲之巾"形制特征进行分类与总结,并探究其背后的流行原因.研究表明:"羲之巾"的巾身造型为软巾包裹式与筒形贯头式,披幅造型为一体折叠瓦楞式与相叠层檐式,巾后垂系长至肩部的飘带.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羲之巾"形象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王羲之人物画像中,于明清时期广为士人佩戴而流行于世,其流行原因主要受明代中晚期"好古惟新""文化偶像"的士人风尚对首服造物美学与流行表现的影响.

    羲之巾首服服饰图像形制特征服饰流行士人风尚文化偶像

    故宫院藏清代坐垫的工艺研究

    张云王旭任萌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三件清代(公元1644-1911年)坐垫的材料性质和染色工艺,了解宫廷坐垫制作技艺,文章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对其不同颜色的纤维和内部填充物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表明,三件垫子的表皮纤维材质是桑蚕丝,宝座垫的内部填充物是棉,方凳垫的内部填充物是灯芯草.染色纤维使用的均为清代常用的植物染料,虽然染料种类不多,但配方多样,有单一植物染色的也有套染染色的.其中,黄色有黄檗染色的也有槐米和黄檗套染的,蓝色是靛蓝染色的,绿色是靛蓝与槐米套染的,红色是黄檗和红花套染的.文章首次对宫廷坐垫的工艺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结果对此类纺织品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清代家纺品宫廷坐垫染料分析材料鉴别制作工艺

    杭缎的溯源及品种特征分析

    金瑶瑶周赳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杭缎隶属于传统十四大类丝绸品种之一的缎类品种,是古代和近现代杭州地区生产的最重要的丝绸品种之一.文章从杭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杭缎的品种进行界定,并从艺术特征和技术特征两个维度对杭缎进行美学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宋代时杭州地区已有缎织物出现,明代时杭州的缎成为独立品种并在清时被冠名"杭缎",杭缎有素缎、提花缎和缎地像景三类;纹样分传统中式以图达意和西式立体写实两类风格;色彩多为杭青色、浅色、红色与青色;杭缎产品具有光泽柔和、质地细腻和手感柔软的优秀特征.本研究成果将助力杭缎品种的历史传承和当代创新.

    丝绸杭缎历史溯源品种美学特征

    调研分析:辽宁满族刺绣的非遗特性

    赵莹张馨月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满族刺绣是辽宁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刺绣工艺,是满汉文化交融的一种艺术形式,以淳朴的图案和粗犷、豪放的北方风格而别具一格,其非遗特性在辽宁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辽宁岫岩与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通过对辽宁各地满族刺绣的考察、调研、采访,从其历史与传承性、地域与民族性、文化与艺术性、民俗与实用性、非遗传承人及技艺进行分析,梳理辽宁满族刺绣的非遗特性,基于田野调查与图文分析,总结其非遗价值,思考其未来传承方式和发展路径.

    满族刺绣非遗特性传承满族文化民族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