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三晋基层治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三晋基层治理
三晋基层治理
三晋基层治理/Journal 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Sanji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治理理念转化为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几点思考

    张建洁薛剑李艳辉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治理理念是社会治理活动中关于治理模式和手段所需遵循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现代治理理念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有助于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和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提升.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主要依托,其建设质量关乎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决定着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效果.然而,由于基层治理中仍然存在部分基层干部的创新意识缺乏、专业素养不高、基层资源匮乏等问题,制约了现代治理理念向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的转化.推动现代治理理念转化为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既是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为此,要着力于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主动性,积极践行现代治理理念;加强组织培训,为基层干部"充电赋能";整合基层资源,为基层干部提供优良环境.

    基层治理基层干部治理能力治理理念

    以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樊睿静张清雅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回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数字赋能可以帮助政府机构和社区居民实现信息共享和治理共建,提高治理的合法性和效果;数字赋能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资源,帮助政府作出更准确、科学的决策,从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数字赋能可以避免信息碎片化和重复劳动,改变基层治理中各方关系的模式和方式,重建交互规则.未来,应进一步推进以党建引领增进各治理主体协同效应,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与此同时,要关注数字伦理的问题和技术应用的风险,进行多维度的均衡与变革,为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拓展发展空间.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时代价值内在机理优化路径

    论中华"和"文化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价值与功能

    韩露石银辉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与价值支撑.中华"和"文化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将其融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具有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中国农村中华文化特质、促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发展自身的重要价值.为此,要发挥中华"和"文化共生功能,以"尊重自然"为基础把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挥协调功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挥导向功能,以"知行合一"的规范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挥凝聚功能,以"共同缔造"的思维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中华"和"文化和美乡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以自我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路径

    张培星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大党独有难题,党探索出依靠自我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路径.即以自我革命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始终保持初心使命和统一认识;以自我革命指导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干事创业的清醒认知;以自我革命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夯实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为抓手,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大党独有难题

    发达地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J市为例

    张杰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浙江省J市作为先发地区在探索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在对共同富裕的认知、农村低收入群体自身、现实推进、收入增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困境,制约了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深入推进和如期实现.为此,需要通过构建党建引领的发达地区农村共富机制、数字化赋能激活农村低收入群体内生发展动力、构建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长效机制、统筹农村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平衡性关系、健全农村的兜底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着力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

    发达地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的路径选择

    郭丽霞武焱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要紧盯产业振兴落脚点、着力点、创新点和突破点,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夯实乡村产业振兴根基;强化人才、土地、资金资源要素保障,注入乡村产业振兴强劲动力.

    特色产业产业融合龙头企业集体经济资源要素

    低龄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的制度环境、主体类型与实践方式

    田钰燕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龄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基于参与式治理理念,可从制度环境、主体类型、实践方式三个方面构建低龄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框架.从制度环境看,低龄老年人参与乡村振兴具有宏观制度环境、微观制度环境和制度执行环境等三个层次,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低龄老年人活力.从主体类型看,参与乡村振兴的低龄老年人主体类型可以划分为老年个体和老年群体,其中老年个体包括离退休老年个体和非离退休老年个体,老年群体有老年社会组织、老年大学和社区老年自组织.从实践方式看,低龄老年人主要通过志愿服务、就业与再就业、个人捐赠等直接方式,以及消费帮扶、资源链接等间接方式参与乡村振兴.

    低龄老年人乡村振兴制度环境老年组织

    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优化——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H市的实证调研

    杨大燕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一书记借助党的组织体系进入农村社会的领导核心,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制度运行中存在选派标准把关不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权责匹配不够平衡、组织保障力度不够、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合力帮扶格局未形成等困境.要进一步完善"第一书记"选派标准、优化第一书记管理制度,明晰第一书记岗位职责、强化第一书记保障制度、健全第一书记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整合第一书记资源,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根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优化实证调研

    美丽乡村建设中基层政府行为优化策略

    周蜜周定财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基层政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实施主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必须进一步优化基层政府行为.基层政府要通过科学规划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完善美丽乡村制度建设,优化基层公共服务供给,强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与人才要素保障,加强村民与政府之间的双向沟通等途径,推动乡村建设在生态、文化、产业等方面高质量发展.

    美丽乡村政府行为基层政府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探析——对北京市燕山地区的相关考察

    何忠乐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执政党建设的永恒命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难题共同构成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内在逻辑,在总结北京市燕山地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党组织领导力和组织力、智能化、品牌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内在逻辑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