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经济与政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与政治

王逸舟

月刊

1006-9550

010-85195784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世界经济与政治/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反映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方面的研究成果。重在分析全球经济趋势、政治格局变化,透视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关系、军事问题,探索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问题研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柳华文
    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促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两者有机结合的生动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份纲领性文件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方面再次强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并做出专门部署,这为中国全面发展对外关系提供系统性法律支撑.2023年中国《对外关系法》的出台是以涉外法治推动大国外交的里程碑式立法成就,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了确定性、透明度、责任感和公信力.法治视角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世界意义,也取得了一些创新性发展和历史性突破.中国涉外法治的发展意味着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双向兼顾和深刻互联,体现了中国法治建设内涵与外延的深刻变化,也彰显了中国在全方位开展大国外交、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公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方式等方面的进步.明确的政策引领与有力的法治保障将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行稳致远.

    涉外法治大国外交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

    地理游戏、版图认知与近代的主权国家意识——一项关于领土观念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于京东
    2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代西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领土型国家的出现不仅伴随着新的空间意识、主权认知与国际关系格局,还重塑了人们的感知方式与生活体验.新型地缘政治观念与国家认同的传播不仅仅依托于文本,也离不开生动、直观、可视化的图像作品,因而在地理学发现、国土测量与新式地图集流行的同时,带有地图的游戏也成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出版物,并因其趣味、通俗和廉价的特点而成为知识传播与政治地理启蒙的有效手段.地理游戏不仅将疆域版图、历史传统和国内外时事热点等纳入虚拟场景,其玩法规则也呼应现实中的外交博弈、国土整合与公共治理,更以一种微观、日常、自下而上的方式,在面向全民不断地普及国土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基于地缘共同体的叙事线索与框架图式,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于领土和祖国的政治忠诚与情感依赖.从这个角度来看,游戏也反映了抽象的"主权国家"概念如何具象化和实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据此可以探究那些在长时段和基础性层面形塑着个体与国家行为的文化语境和规范体系.

    地图游戏领土主权国家意识集体记忆

    安全感:国家安全研究中一个被忽视的维度

    张清敏
    6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国家安全研究把国家安全看作国家生存免于危险与威胁的客观状态.心理学研究认为,安全是一种感受和意识,威胁是一种主观解读,离开被威胁的主体,威胁不可能存在.国家安全感是决策者对国家安全的主观感受,源于对国家安全威胁的感知.受主体差异的影响,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者对威胁的认知可能与现实的威胁不一致,从而产生错误的威胁知觉.决策者的信仰是影响国家安全知觉的根源,刻板印象和简单的归因、历史类比和隐喻等典型认知方式既是帮助决策者认知威胁和产生安全感受的主要途径,也是造成对于国家安全威胁产生错误知觉或无意偏见的内在机理.国内政治则是导致对国家安全威胁产生错误知觉或有意偏见的外部机理.对国家安全威胁的错误知觉可能致使决策者低估或夸大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影响国家的安全感受,导致不符合实际的安全政策,最终威胁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消除客观的国家安全威胁,也需要消除不符合实际的不安全感.为此决策者需要避免对国家安全威胁产生错误知觉,因而国家安全研究者也应将心理因素纳入国家安全研究.

    国家安全感错误知觉威胁认知启发式思维国家安全战略

    转移视线与中亚边界争端

    周明冯林贺
    8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领土问题的特殊性,边界争端会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亚地区的边界争端呈现出升级与缓和两种趋势.为解释相似时期内不同边界争端的互动结果,作者基于转移视线战争理论,构建了一个以行为选择与目标选择为自变量的分析框架:首先,决策者基于自身的转移意愿与转移能力做出转移视线的行为选择.其次,转移国会认真筛选具备转移特性的目标国,转移价值与转移成本的衡量决定最终的目标选择.最后,在多方主体互动下,"示范—模仿"机制促进争端模式趋同.分析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之间形成的两组边界争端案例可以发现:塔吉克斯坦转移意愿高且能力强,最终选择转移视线争端;吉尔吉斯斯坦意愿与能力较弱,所以选择了领土声索;乌兹别克斯坦没有转移意愿.对于塔吉克斯坦而言,与乌兹别克斯坦相比,吉尔吉斯斯坦在转移视线争端上的转移价值、制衡机制、联盟制约、实力平衡和信息充分等方面的条件更为成熟,加上吉乌之间的争端缓和使塔吉克斯坦产生了相对剥夺感,于是塔吉克斯坦选择吉尔吉斯斯坦作为转移视线的目标.吉乌之间的争端解决模式为吉塔边界争端的缓和提供了范本.上述中亚国家边界争端的案例分析尝试性地对转移视线战争理论做了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中亚边界争端转移视线争端领土声索国际冲突中亚秩序

    国际争端与国内冲突升级——基于菲律宾摩洛分离主义运动升级的过程追踪研究

    苏若林刘芷君
    11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国国内冲突与其外部冲突之间存在何种关联是国际安全领域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相关研究往往围绕国内冲突对国际冲突的影响展开,但较少讨论国际冲突对国内冲突特别是冲突升级产生的因果作用.为此,作者聚焦于族群冲突这一国内冲突类型,分析了国际争端如何影响国内族群冲突升级这一问题.通过拓展经典的全内生冲突升级互动模型,将国际争端作为研究分析的逻辑起点,作者分析了国际争端如何在国内族群间的历史积怨和族群的跨国亲缘关系这两个驱动因素的影响下促进族群意识形态极化、族群内团结以及寻求盟友与调动物质资源这三个中间机制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而形成冲突升级螺旋并推动国内族群冲突升级.具体来说,当处于国际争端中的母国政府对外国的亲缘族群实施压制措施时,这会让那些与母国政府存在历史积怨的少数族群在心理上会倾向于支持与其有亲缘关系的跨国族群,并向母国政府提出不满和反抗.少数族群此时如果再遭受本国政府的暴力镇压,则该族群的意识形态可能会极化并激发族群的内部团结,促使族群寻求盟友以及调动物质资源反对本国政府,导致族群冲突升级.菲律宾与马来西亚沙巴领土争端引发的菲律宾摩洛分离主义运动升级案例验证了这一理论机制的有效性.

    国际争端族群冲突冲突升级跨国亲缘联系冲突关联

    Abstracts

    153-157页

    注释体例

    158-160页

    《世界经济与政治》征稿启事

    《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