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经济与政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与政治

王逸舟

月刊

1006-9550

010-85195784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世界经济与政治/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反映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方面的研究成果。重在分析全球经济趋势、政治格局变化,透视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关系、军事问题,探索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问题研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空间生产逻辑

    王存刚孟凯强
    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的空间生产意蕴.当今世界所面对的挑战和难题源自资本主义全球空间生产的内在矛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应对共同挑战而提供的行动方案.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空间生产元理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创新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空间生产逻辑体系.在哲学立场上,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差异性"替代"同质性",塑造出人本、多元、发展、开放和可持续的新空间价值体系;在历史方位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抽象-差异"转型的矛盾空间历史阶段,作为一种愿景为真正共同体差异性空间生产的到来提供了规范性引领;在实现理路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国际关系是全球化时代空间交往基本形式之一的现实,以"均质差异"为理念,力图对国家利益关系、社会制度关系和文明关系进行空间性重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空间生产逻辑是批判与创建、历史与当前、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空间生产国际关系空间理论均质差异新型国际关系

    从自然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关于人类生存方式、共同命运及未来全球秩序的思考

    李慧明
    3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自然共同体直到生产力推动下"人类社会"的兴起,人类历史日益成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深入,现代性、现代思想和主权观念客观上也扩展到了世界各地,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现代国际社会逐步形成.自20世纪中后期首次具备毁灭自身的能力以来,人类进入与以往时代有着根本区别的生存性风险时代,人类共同命运初步显现.正是在这些历史基础之上,着眼于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立基于正在形成中的人类共同命运,着眼于人类整体利益和共同价值,针对当下人类社会面临的日益紧迫的生存性风险,为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应对方案和前进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以人类共同命运为核心特征的价值共同体,全球化推动世界历史的深化以及人类面临的生存性风险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而人类的共同领会及其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价值共识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规定.全球秩序正处于激烈变革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积极发挥全球治理的功能和作用,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秩序正在形成.

    自然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生存性风险共同命运全球秩序

    领土争端与国家间结盟:被牵连的风险

    姚炯
    5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临领土争端的国家可能会请求与他国结盟,力图在争端中不落下风,潜在结盟国却担忧可能被牵连.这是因为求盟国及其领土对手在处理领土争端时的强硬行事逻辑以及求盟国在结盟后可能采取的别有用心的行为增大了(激烈的)领土军事冲突爆发的概率,而约束盟友和弃盟等手段的规避风险效果也较有限,因此对于被牵连风险的顾虑妨碍了潜在结盟国与求盟国之间的联合.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领土完整行为规范的普及改变了国家处理领土争端的方式,显著减小了(激烈的)领土军事冲突爆发的概率,这也缓解了潜在结盟国的被牵连顾虑,加之结盟有利可图,潜在结盟国因而愿与求盟国联手.基于1816-2001年相关数据的一系列实证检验支持这一论述.作者论证了被牵连风险对于国家间结盟的影响,强调这一风险与一国的潜在结盟国及后者的对手均有关.基于这一发现,现实中一国可以主动采取措施,增加领土对手的潜在盟友对于被牵连风险的顾虑,从而阻止两者联手,防止领土争端局面进一步复杂化.

    领土争端联盟被牵连风险军事冲突领土完整行为规范

    国际危机中声望动机的识别

    丁鲁
    89-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危机中,决策者需要识别对手的动机,以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其中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动机识别工作是判断对手追求声望的动机.具体而言,决策者有时判断声望动机在对手的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时则判断声望动机仅发挥次要作用.作者因此探讨决策者依据什么条件判断声望动机为对手主导(或次要)动机.根据声望动机识别理论,当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决策者会判断声望动机在对手的决策中发挥主导作用:其一,决策者判断对手的非理性程度高,且危机所涉及对手的物质利益重要性高;其二,决策者判断对手的非理性程度低,且危机所涉及对手的物质利益重要性低.在其他情况下,决策者会判断声望动机仅在对手的决策中发挥次要作用.对阿比西尼亚危机和第三次柏林危机两个案例的过程追踪研究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有效性,有助于理解国际危机中的妥协行为,并对制定合理的声望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国际危机声望动机动机识别阿比西尼亚危机第三次柏林危机

    组织行为与制度变迁——欧盟能源治理的三重逻辑

    江思羽
    11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安全是地区能源治理的核心 目标.通过分析欧盟能源治理制度的变迁,作者提出了能源治理环境与制度变迁的三种逻辑,分别是安全环境与生存性逻辑、技术环境与后果性逻辑以及制度环境与适当性逻辑.这三种逻辑分别与供应稳定、价格低廉和生态环保的能源安全目标相对应,体现了地区能源治理制度的不同特点.在欧盟能源治理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其主导逻辑各不相同.在技术环境影响下,欧盟能源治理制度受后果性逻辑主导,强调欧盟在政治、经济和外交层面加强统一行动,旨在以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能源安全目标.随着安全和技术环境趋于稳定,制度环境的显著变化为适当性逻辑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了条件,能源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被确立为地区能源治理制度的核心.2022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深刻影响了欧盟对能源安全的认知,短期内生存性逻辑主导了欧盟能源治理制度的变迁.从长期来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并未改变,适当性逻辑仍将深刻影响欧盟能源治理的制度变迁.

    欧盟能源治理制度变迁后果性逻辑适当性逻辑生存性逻辑

    Abstracts

    153-157页

    注释体例

    158-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