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陈凯先

双月刊

1674-3849

wst@casipm.ac.cn

010-62616352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ournal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指导下创办的,集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先导性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目前国内中医药界最活跃、影响最大、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期刊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中医药管理、科研、生产、流通、教学、临床、 出口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其宗旨是弘扬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中药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而造福全人类。   主要刊登内容:国家有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展及 相关政策: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饮片炮制直至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标准等:从药材直至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实践;中药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实践;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国际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范例,中药进入各国的途径、申报程序等;国内外有关部门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现状、措施及典型实例;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其它有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   主要栏目:中药现代化专论、战略决策与法规、思路与方法、高技术应用、药学前言、中药资源保护、药品分析与鉴定、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市场评述与展望、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产业经济研究等。  本刊作为唯一一本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为科研、教学部门 等医疗单位和产业部门介绍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宣传临床经验、展示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中药规范化、规模化。   本刊现己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列为收录源期刊。  本杂志为双月刊,全年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肠道黏膜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机制

    马祥雪温永天尹晓岚张北华...
    640-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是目前研究UC发病机制的热点。脾虚是UC发病的基础,"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UC肠道黏膜免疫稳态失衡的关键原因。本文以"脾为之卫"为切入点,探讨UC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为从脾论治UC夯实理论基础,且为从恢复肠黏膜免疫稳态角度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

    脾为之卫脾虚肠道黏膜免疫溃疡性结肠炎

    基于脾-线粒体相关性探讨ICC功能障碍

    卫裕晨王一茗张泰亢晶...
    646-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症状重叠常常存在病情错综复杂、临床中诊疗困难、易加重患者的心理、经济负担及造成相应的医疗资源的消耗等现状。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可能存在潜在的病理生理学联系,目前主要认为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及胃排空延迟所致胃肠道动力障碍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布散精微于周身,蕴含机体所需能量及物质。线粒体有"动力工厂"之称,通过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生成ATP为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同时还可以生成血红素。脾与线粒体的功能体现了相同生命活动的两种不同诠释方式。相关研究认为,辨证为脾虚时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所致的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功能障碍与胃肠动力障碍关系密切。故本文基于"脾与线粒体"相关性,探讨ICC功能障碍与FD-GERD症状重叠的关系,提出脾虚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引发ICC功能障碍是造成FD-GERD症状重叠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从通降理论入手,可以为诊治FD-GERD症状重叠提供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脾与线粒体Cajal间质细胞症状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通降理论

    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述评

    卢梦雄薛红张北华唐旭东...
    652-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在病证动物模型上颇有收获。本文对脾虚证动物模型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动物选择、造模方法、评价指标、消化系统病证结合模型进行总结和评论。模型动物多选用以大鼠为代表的小型啮齿类。目前,多基于病因病机造模,而较少使用化学药物与物理因素造模,复合因素造模法最常见。评价指标则分为中医证型指标、与"脾"功能和特性有关量化指标,以及方剂反证。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为代表的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心。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成绩斐然的同时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缺乏脾虚证模型行业标准和共识,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脾虚理论的现代阐释缺乏统一,学界亟需解决上述问题以促进发展。

    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评价指标病证结合

    近20余年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刘佳丽张北华尹晓岚王凤云...
    659-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并手动筛选CNKI、万方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1日-2023年6月16日收录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 3。6。0。9220筛选重复的研究文献并管理,应用CiteSpace 5。7。R5软件绘制作者及其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和表格,构建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谱和表格、突现图、聚类网络图谱和表格、聚类时间线图,并逐一分析。结果 共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文献407篇,年发文量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高产作者依次是唐旭东、吕林、王凤云、张声生、黄穗平、尹晓岚、马祥雪;发文较多的研究机构依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高频关键词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脾虚气滞证""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脾虚证"等,据此生成高中心性关键词列表(中心性≥0。1)、排名前20的突现词、14个聚类标签及研究文献的时间线图。结论 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医证型、临床研究和机制研究3个方面。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健脾中药复方治疗脾虚证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尹晓岚马祥雪张北华唐旭东...
    669-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查阅了近10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有关健脾中药复方治疗脾虚证的相关研究,聚焦胃肠动力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脏高敏感、消化道机械屏障破坏、肠道微生态紊乱、免疫状态失衡6方面,概述分析了常见胃肠病健脾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与不足,旨在为健脾中药复方相关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健脾中药复方脾虚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藏药"叶格兴"的基原及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杨安南冯艳李志峰李亚荣...
    675-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澄清常用藏药"叶格兴"的基原,考察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为规范临床用药、质量控制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考证、植物分类学鉴定、化学成分考察、药理活性鉴定,结合资源分布及临床使用现状调查分析。结果 藏药"叶格兴"涉及2科4属7种,即忍冬科接骨木属,菊科千里光属、合耳菊属、风毛菊属,文献记载的基原植物中最早使用的"叶格兴嘎保"即"白"者应是双花千里光、川西千里光;"叶格兴那保"即"黑"应为柳叶菜风毛菊及血满草;莱菔叶千里光(异叶千里光)、菊叶千里光(菊状千里光)、接骨草为云南、甘肃、川西习用、市场流通的主要代用品。叶格兴主要含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酚酸等化学成分;叶格兴黑者主要用于"愈创",白者主要用于"消炎"与现代药理研究抗炎、抗氧化、抗菌等活性相对应。结论 鉴于"叶格兴"的基原涉及到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叶格兴"已成为这些植物类药材的统称;据考证结果及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从有利于规范临床用药、保证疗效和药材质量的角度,其名称和基原宜规范为:"(ཡུ་གུ་ཤིསྒྲིང་དཀརི་པསྦྱོ།/)叶格兴嘎保"(即白者),来源为双花千里光(红缨合耳菊)、川西千里光(川西合耳菊);"(ཡུ་གུ་ཤིསྒྲིང་ནག་པསྦྱོ།/)叶格兴那保"(即黑者),来源为柳叶菜风毛菊、血满草,莱菔叶千里光(异叶千里光)、菊叶千里光(菊状千里光)为各地代用品;接骨草作为独立药物。应加强各地方代用品的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不同资源物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等的比较研究,规范其品种-名称-基原,以合理利用其资源。

    叶格兴藏药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基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OGD/R模型研究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纪秋如泥文娟王晓艳张书琦...
    691-7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上下游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7个成分的最佳造模时间;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探索最佳给药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个成分对VEGF、VCAM-1、PAI-1、NF-κB、IL-1和IL-6表达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7个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HUVEC氧糖剥夺6 h再复氧为最佳造模时间。高剂量绿原酸组、阿魏酸组、洋川芎内酯H组,低、中剂量丁烯基苯酞组,中、高剂量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组显著降低LDH漏出率(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VEGF、ICAM-1、V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部分剂量组细胞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绿原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IL-6的表达显著增加,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IL-1表达显著减少,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PAI-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ERK、VEGF、NF-κB、VEGFR2和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洋川芎内酯H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AKT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 当归-川芎中的药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因子、炎症因子和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

    当归-川芎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药效成分缺糖缺氧/复氧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基于UHPLC-MS/MS法分析补肾利咽汤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暨多指标成分的筛选与含量测定研究

    赵威马永璠刘忠义宋丽敏...
    704-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UHPLC-MS/MS)法同时测定补肾利咽汤(BSLYT)中化学成分,建立BSLYT物质基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莫诺苷、马钱苷、木蝴蝶苷A、木蝴蝶苷B、黄芩苷、落新妇苷等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质谱数据,建立指纹图谱。用外标法计算BSLYT样品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不同批次样品的差异。结果 质谱共指认出了69种化合物,经过与高效液相色谱比对,共指认出13种化合物。15批BSLYT物质基准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在0。90以上,共指认了27个共有峰。聚类分析(CA)将物质基准分为2类,即S1、S2、S5、S8、S9、S13、S15为一类,S3、S4、S6、S7、S10-S12、S16为一类。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影响物质基准分类的化学成分,分别归属于木蝴蝶、山茱萸和土茯苓。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6个成分,分别为莫诺苷、马钱苷、木蝴蝶苷A、木蝴蝶苷B、黄芩苷、落新妇苷含量范围分别在0。31%-0。51%、0。12%-0。22%、0。09%-0。19%、0。09%-0。24%、0。07%-0。18%、0。08%-0。29%。结论 本文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为补肾利咽汤的物质基准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补肾利咽汤物质基准超高效液相-质谱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化学计量学

    肺脏病相关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述评

    臧凝子李品庞立健吕晓东...
    72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物实验是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药类动物实验的重要研究对象,良好的再现性、可重复性、专一性、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是动物模型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肺脏病动物实验研究的不断开展,相关证候动物模型构建和评价方法得到一定完善,但在模型评价方面仍存在主观描述多、精确量化少,宏观表征多、微观证据少,病相关指标多、证相关指标少,指标缺乏主次分层等问题。因此,笔者基于文献综述方法系统梳理了目前肺脏病证候模型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加强模型动物四诊表现及反应特征规律研究、造模干预措施标准化研究、四诊信息采集工具和客观化评价研究、中医证候模型评价量表研究可能作为未来模型优化的可行途径。以期通过本文对未来肺脏病证候模型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肺脏病证候模型研究进展指标体系量表

    安寐丹调控Orexin信号通路改善睡眠剥夺斑马鱼模型学习记忆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叶子靖徐波夏婧鲁海菲...
    731-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培元固本安神法代表方安寐丹对睡眠剥夺(SD)斑马鱼模型学习记忆的作用,并基于食欲素(Orexin)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机制及最佳显效剂量。方法 120尾4月龄野生型AB系斑马鱼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安寐丹低剂量组(0。009 mg·mL-1·d-1)、安寐丹中剂量组(0。027 mg·mL-1·d-1)、安寐丹高剂量组(0。081 mg·mL-1·d-1)、褪黑素组(0。4 mg·mL-1·d-1),采用LED灯光照诱导方法建立斑马鱼SD模型,利用斑马鱼行为追踪系统监测各组斑马鱼24 h行为学变化,T型迷宫检测各组斑马鱼学习记忆能力差异,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斑马鱼脑部神经元的状态与数量,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斑马鱼脑部神经元结构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斑马鱼食欲素A(OXA)、食欲素B(OXB)含量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检测脑组织OXA/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信号通路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总静止次数、持续时间以及距离减少(P<0。05),进入目标区域(OR)潜伏期延长(P<0。01);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核变性、胞质透明增多、着色浅,细胞核塌陷、核膜破裂溶解、染色质固缩、线粒体肿胀畸形、内有空腔、形成板层状髓鞘样结构;脑组织OXA、OXB蛋白显著升高(P<0。01),OXA mRNA和蛋白显著上调(P<0。01),P38 MAPK和ERK1/2 mRNA和蛋白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能延长SD斑马鱼静息运动总时间(P<0。05),缩短斑马鱼到达OR潜伏期(P<0。05);保护神经细胞结构与形态,减轻脑组织损伤;降低脑组织OXA、OXB含量(P<0。01),下调OXA mRNA和蛋白表达量(P<0。01),上调P38 MAPK和ERK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P<0。01);且量效关系明显,安寐丹高剂量效果最优。结论 培元固本安神法代表方安寐丹可以改善斑马鱼SD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OXA/P38 MAPK/ERK1/2信号通路,缓解脑部神经元损伤相关,且安寐丹高剂量组显效最佳。

    安寐丹睡眠剥夺斑马鱼学习记忆食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