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陈凯先

双月刊

1674-3849

wst@casipm.ac.cn

010-62616352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Journal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是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指导下创办的,集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学术性为一体的先导性科技期刊,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是目前国内中医药界最活跃、影响最大、对社会贡献最大的期刊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刊面向全国中医药管理、科研、生产、流通、教学、临床、 出口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其宗旨是弘扬中医药,宣传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使中药产业成为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进而造福全人类。   主要刊登内容:国家有关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进展及 相关政策:从药材种子选育、栽培、饮片炮制直至中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方法、标准等:从药材直至成药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与实践;中药系列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与实践;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前景,国际化的战略、政策、措施及范例,中药进入各国的途径、申报程序等;国内外有关部门中药、植物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现状、措施及典型实例;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其它有关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等。   主要栏目:中药现代化专论、战略决策与法规、思路与方法、高技术应用、药学前言、中药资源保护、药品分析与鉴定、基础研究 与临床应用、市场评述与展望、知识产权保护、中药材生产与基地建设、产业经济研究等。  本刊作为唯一一本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杂志,为科研、教学部门 等医疗单位和产业部门介绍最新成果、促进中医药成果转化、宣传临床经验、展示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中药规范化、规模化。   本刊现己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药学文摘》、《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列为收录源期刊。  本杂志为双月刊,全年6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阳艾内生菌与关键次生代谢产物的相关性探究

    李孟芝李超崔占虎韦艳...
    1202-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南阳艾不同部位内生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及其与关键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之间的关系,探究南阳艾内生菌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南阳艾不同组织内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南阳艾不同组织中关键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而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筛选与南阳艾关键次生代谢产物显著相关的内生菌群落。结果 南阳艾内生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和组成具有显著组织差异,根中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指数(Chao和Ace)均显著高于茎和叶。通过LEfSe分析,确定根瘤菌属、链霉菌属、黄单胞菌科、子囊菌纲等为南阳艾生物标记物。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根瘤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链霉菌属、曲霉属、油壶菌属等属的丰度与部分苯丙素类和黄酮类代谢物的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筛选了一些南阳艾次生代谢物显著相关的内生菌群落,为进一步分离南阳艾关键次生代谢产物相关的内生菌株,提升南阳艾的品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南阳艾内生菌多样性组成次生代谢产物

    人参生长过程对外源磷肥的需求规律研究

    陈莹莹李洁赵贵萍张乃嘦...
    1213-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农田参对外源磷肥的需求规律,为配方施肥和专用肥研发奠定基础。方法 以二年生和三年生人参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过磷酸钙及无磷霍格兰德营养液(Hoagland溶液)为供试肥料,设置P2O5浓度分别为0 mmol·L-1、0。5 mmol·L-1、1。5 mmol·L-1、3 mmol·L-1、6 mmol·L-1、8 mmol·L-1,监测不同浓度磷肥对人参农艺指标、光合特性以及对人参皂苷Rg1、Rb1、Re积累的影响。结果 外施1。5-3。0 mmol·L-1磷肥对二年生及三年生人参的株高、茎粗、根重、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总皂苷含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二年生人参根重较无磷组提高16%,皂苷含量增加24%;三年生人参根重较无磷组可提高89%,皂苷含量可增加132%。P2O5适宜施用量分别为每株26。6 mg、53。3 mg。结论 外施适宜浓度磷肥,可提升人参外部形态特征、改善光合生理特性并增加活性成分含量。

    人参磷肥肥料皂苷产量

    艾草β-石竹烯合成酶AaCPS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与表达分析

    程湘明玥游景茂石召华...
    1223-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艾草Artemisia argyi β-石竹烯合成酶基因(β-caryophyllene synthase,AaCPS)进行全长克隆、亚细胞定位与表达模式分析,为艾草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基因功能解析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艾草转录组数据筛选注释为CPS的基因,采用PCR方法克隆获得目的基因cDNA的全长,对其编码区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的瞬时表达法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析不同采收期(4月、5月、6月、7月)AaCPS基因表达模式,HS-SPME-GC-MS测定β-石竹烯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艾草中克隆得到的AaCPS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647 bp,编码54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3 667 Da,等电点为5。40,含Terpene_synth和Terpene_synth_C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aCPS蛋白与同科植物黄花蒿CPS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SDS-PAGE结果证实在75 000-120 000 Da出现目的蛋白条带(包含28 132 Da的标签蛋白),说明所获基因能够成功表达出蛋白;亚细胞定位显示其编码蛋白位于细胞质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aCPS基因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7月达到最高。HS-SPME-GC-MS结果显示β-石竹烯含量从4月逐渐升高,在6月达到最高,与4-6月AaCPS基因表达量趋势总体一致。结论 通过对AaCPS基因的克隆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艾草倍半萜物质生物合成途径的功能鉴定奠定基础。

    艾草β-石竹烯合成酶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亚细胞定位

    水蛭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基因HnGU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研究

    石萍张德利邢康康游华建...
    1233-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克隆获得水蛭Hirudo nipponia 弹性蛋白酶抑制剂(guamerin)基因HnGU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原核表达、时空表达模式等研究,以期为揭示水蛭抗凝类小分子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分子调控机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日本医蛭为研究对象,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方法(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取HnGUA基因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HnGUA,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了水蛭不同吸食阶段4个组织的HnGUA基因表达模式。结果 HnGUA基因cDNA全长507 bp(GenBank登录号OP490295),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231 bp,编码7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8。17 kDa和4。44,包含一段长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多重比对分析结果显示,HnGUA蛋白与其他蛭类抑制剂基因编码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原核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构建的pET32a-HnGUA载体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诱导的重组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6 kDa左右,与预测大小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nGUA基因存在时空表达差异,其主要在皮肤和嗉囊组织中表达。结论 该研究首次在日本医蛭中克隆得到HnGUA基因,使其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且进一步研究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为后续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基础,同时对于不依赖于水蛭药材直接生产活性成分,加快实现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日本医蛭HnGUA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表达模式

    荔枝草抗炎质量标志物的研究

    孔庆新王淇漩汲晓玲刘学琴...
    1242-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阐明荔枝草抗炎质量标志物,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为荔枝草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表征荔枝草的主要成分,根据二级质谱裂解碎片信息,并结合文献数据,进行分析鉴定。进一步通过SwissADME平台,从鉴定获得的化学成分中筛选出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高且符合类药五原则的活性成分;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和预测荔枝草的成分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GeneCards数据库等筛选疾病靶点。采用String11。5 数据库和Cytoscape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利用DAVID6。8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富集得到的通路进行实验验证,以阐明其作用机制。对关键通路采用反向溯源分析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实验验证,并建立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从荔枝草中共鉴定出36个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化合物等;进一步筛选出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190个;通过网络拓扑筛选获得核心靶点18个;富集分析发现荔枝草抗炎作用主要涉及的通路为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对NF-κB信号通路进行反向溯源得到高车前苷、高车前素、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4个相关成分,分子对接发现其与PTGS2的活性位点的结合能分别为-9。5、-9。7、-9。4和-9。4 kcal·mol-1,均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根据质量标志物的可测性,确定高车前苷和高车前素可作为荔枝草的抗炎质量标志物。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高车前苷和高车前素能显著降低COX-2和NF-κB p-p65的表达(P<0。05,P<0。01)。结论 荔枝草抗炎质量标志物为高车前苷和高车前素,可通过NF-κB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荔枝草抗炎质量标志物分子对接高车前苷高车前素

    中药山慈菇基原物种生态适宜性关键生态因子及区划研究

    池玉洁朱明玉刘义飞刘迪...
    1254-1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山慈菇基原物种科学引种和选址扩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通过查询多个数据库和实地调查,收集山慈菇基原物种在全国范围内的257个有效分布数据。综合海拔、温度、太阳辐射、降雨量和水汽压5个类别共68个生态因子,利用Maxent和ArcGIS对山慈菇基原物种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得到影响山慈菇生态适宜性的关键生态因子主要是降雨量、太阳辐射以及海拔,不同基原物种间关键生态因子有显著差异。最适宜杜鹃兰、独蒜兰以及云南独蒜兰生长的潜在区域分别集中在台湾、华南地区以及云南四川相接一带。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对其潜在分布区分别进行了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为山慈菇合理引种栽培及人工规范化扩种提供科学依据。

    山慈菇Maxent模型及ArcGIS生态因子生态适宜性

    体外抗过敏作用研究方法优化及中药药对抗过敏活性筛选

    李依林左泽平田颖颖刘闯...
    1261-1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两种中药体外抗过敏活性筛选方法,比较5个中药药对的体外抗过敏活性。方法 优化RBL-2H3(Rat basophil leukemia cells)细胞脱颗粒实验方法,通过甲苯胺蓝染色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和组胺(Histamine,HIS)释放3个指标比较5个药对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活性;优化了透明质酸酶抑制实验,对5个中药药对的透明质酸酶抑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在RBL-2H3细胞脱颗粒实验中,5个中药药对中荆芥-防风、麻黄-细辛、防风-白芷、川芎-细辛均能不同程度抑制模型细胞释放β-HEX(P<0。05),苍耳子-辛夷与细胞共培养后脱颗粒模型细胞上清中β-HEX释放率显著升高(P<0。05);5个中药药对均可以降低脱颗粒模型细胞上清中HIS释放量。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实验中,各药对的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川芎-细辛>防风-白芷>荆芥-防风>麻黄-细辛,其中川芎-细辛抗过敏活性最强。结论 两种方法获得的不同药对体外抗过敏活性趋势具有一致性,说明两种方法可以用于体外抗过敏活性的筛选。

    抗过敏透明质酸酶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RBL-2H3细胞

    新加苁蓉菟丝子汤经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以修复卵巢颗粒细胞损伤的研究

    史薇刘敏王智超吴也可...
    1269-1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新加苁蓉菟丝子汤对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雷公藤甲素建立人卵巢颗粒细胞(KGN)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调经促孕丸组、新加苁蓉菟丝子汤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抑制剂组和SIRT1抑制剂+新加苁蓉菟丝子汤组。用雷公藤甲素孵育6 h造成颗粒细胞功能损伤后再予SIRT1抑制剂以及空白或含药血清。干预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ELISA试剂盒检测抗苗勒激素(Anti-Müllerian,AM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抑制素B(Inhibin B,INHB);生化试剂盒检测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JC-1 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数量和活性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 SIRT1、p-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 辅助活化因子 1(Peroxl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 coactlvator-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 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的蛋白表达;PCR检测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mRNA表达和线粒体DNA拷贝数(Mitochondrial DNA copy number,mtDNA)。结果 中成药调经促孕丸和补肾养血活血复方新加苁蓉菟丝子汤均可提高颗粒细胞活力(P<0。05);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提高ATP酶活性和MMP(P<0。05);改善线粒体形态结构损伤;增加线粒体数量、活性和mtDNA表达(P<0。01),上调SIRT1、PGC-1α、NRF1和TFAM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结论 新加苁蓉菟丝子汤对雷公藤甲素所致卵巢颗粒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SIRT1/PGC-1α信号通路促进新生线粒体生物合成以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

    新加苁蓉菟丝子汤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功能障碍SIRT1/PGC-1α卵巢颗粒细胞

    黄芪甲苷与丹参酮IIA配伍拮抗内皮细胞糖氧剥夺损伤促进血管新生

    张蕾蔺琳武继彪李超...
    1279-1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药对黄芪、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与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an ⅡA)配伍拮抗内皮细胞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效应,探索其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建立OGD损伤模型,实验设置对照组、模型组、AS-Ⅳ组、Tan ⅡA组和配伍组。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AS-Ⅳ与Tan ⅡA配伍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的影响;利用Annexin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VE-cadherin、TGF-β1、VEGFA、eNOS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eNOS的蛋白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氧剥夺使HUVECs增殖、迁移与成管功能受损,诱导细胞凋亡,降低VE-cadherin、TGF-β1、VEGFA、CD31、eNOS的蛋白表达以及NO含量(P<0。01)。药物配伍组与模型组相比能修复损伤的内皮细胞,促进其增殖、迁移和成管,抑制糖氧剥夺诱导的细胞凋亡,提高VE-cadherin、TGF-β1、VEGFA、CD31、eNOS的蛋白表达以及NO含量(P<0。05)。结论 AS-Ⅳ与Tan ⅡA配伍具有拮抗内皮细胞糖氧剥夺损伤、激活血管新生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激活eNOS,促进内皮细胞NO的生成与释放。

    糖氧剥夺损伤黄芪甲苷丹参酮ⅡA血管新生内皮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病证结合模式下结直肠癌动物模型构建的思考

    郭欣煜王菲叶许云龚璐天...
    1290-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动物模型是结直肠癌基础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构建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特色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使动物模型既符合西医疾病特征又具备中医证候的特点,对中医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基础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的方式总结了当前常用的结直肠肿瘤动物模型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与特点,以期为从事结直肠肿瘤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结直肠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中医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