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民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

郝时远

双月刊

1006-8287

sjmzbjb@cass.org.cn

010-6893280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世界民族/Journal World Ethno-National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民族学专业学术期刊。选登国内外学者研究世界民族的论著和资料。主要内容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族际热点问题透视、民族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国外民族考察报告、人物与机构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族性身份的塑造及其政治后果

    周平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份是标示社会个体经由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结构所确定的人身位置的社会机制.历史上形成并长期存在的客观性身份机制演进到20世纪末,遇到了通过主观认同而构建的身份的挑战.在主观性身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族性认同为核心的族性身份异军突起,并推动了族性身份群体的构建.由此形成的社会身份的异质化,对支撑现代国家体制的国民身份形成了严重冲击,并导致相关国家社会政治身份的复杂化.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而为社会身份体制注入的异质化力量,直接导致了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底层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的底层逻辑,如果其他的社会政治因素或力量与之结合并共同发挥作用,社会的撕裂就难以避免了.因此,族性身份的塑造成为社会撕裂的深层的根源.既然如此,在族性身份塑造问题上采取审慎的态度,就成为必然和理性的选择.

    身份认同国民身份族性身份社会撕裂

    中华民族的文明内涵及其本质属性

    都永浩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是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文化的根基",是核心的精神价值和政治信仰,是人类公认、共享的精神成就以及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技术成就.因此,中华民族的文明内涵必然构成为中华民族的本质属性.内部性、共创性、共享性、凝聚性是中华古代文明形成的特点;中华古代文明的内涵主要包括包容性、协和性、转换性、一体性、正统性、一致性、进取性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主要包括主体性、共同性、人民性、本土性等内涵.在中华古代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的影响下,中华民族体现出了内部辐射属性、内聚与内聚化属性、历史演化属性、"和生同不"属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固有的人民性、整体性、内部性、统一性、共同性、延续性等本质属性.

    中华古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本质属性

    现代民族国家前途的三大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于春洋周佳薇
    2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国家是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现代国家形式.审视现代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可以发现,全球化是民族国家置身其中的时空场域,国家认同是维系民族国家合法性的底层逻辑,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则是民族国家实现存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分析表明,全球化在削弱国家认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在保有和增进国家认同,而"民族认同国家"的状况则决定着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化在展现复杂特性的同时,并未改变其挑战民族国家合法性的趋势,还在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制造新的不平等;无论从强度还是层次上看,依然存在很多影响国家认同状况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系统评估、慎重对待;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作为一种"慢变量"而发挥作用,其自身也面临一系列冲击和挑战.现代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与 自身的持续性建构能力及其成效密不可分,也与外部世界的环境变迁及其剧烈程度息息相关,在偶然与必然、个性与共性、时间与空间的交互作用之下,展现其丰富的可能性.

    民族国家全球化国家认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

    美国网络白人极端主义研究

    王伟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白人极端主义组织在网络上日益活跃.它们利用网络来宣传白人至上思想、募集资金、招募成员,通过网络动员以极端方式来反对穆斯林、移民、犹太人、黑人等其他少数族群.网络白人极端主义具有受众年轻化,信息多样化,强煽动性和私密性的特点.虽然,美国在宏观战略、政府治理体系、法律制度、社区治理等方面加强了对网络白人极端主义的治理,但由于言论自由、经济的网络运营模式、网络上不平衡的接入水平、不平衡的数字素养和技能等原因致使白人极端主义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网络种族主义白人极端主义治理

    苏东剧变后西方民粹主义政党的兴起及特征分析——基于政党政治的视角

    赵丁琪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粹主义政党的兴起是苏东剧变后西方政党政治演变的历史后果.苏东剧变后,伴随着社会民主党等左翼政党的蜕变和转向,西方主流政党在政治纲领、意识形态、阶级基础等方面日益趋同化,形成了一种新自由主义"共识政治",并日益被国家所同化.西方政党政治由此陷入了三重危机,即合法性危机、组织危机和认同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后,面对西方社会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困境,丧失了政治职能的主流政党对此无能为力.主流政党的同质性与社会结构的异质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成为西方民粹主义政党兴起的核心推动因素.

    政党政治民粹主义政党国家化新自由主义共识政治

    云南河口口岸越南边民的边贸活动

    马翀炜侯莹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口口岸位于中国云南省河口县城南端,隔南溪河与越南老街市相望.越南边民的边贸活动已经成为河口口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情的发生使边贸活动遭受重挫.为了应对席卷全球新冠疫情造成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保证人民生命健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紧急防控措施.疫情防控的例外状态对河口口岸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造成了重大影响.例外状态之后,尽管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文化交流的重启、经济活动的复苏以及社会新现象的兴起等都表明河口仍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口岸.聚焦河口口岸越南籍人员的经济活动及日常生活的变化情况,发现例外对于日常所具有的诸多意义,探讨如何迅速恢复常态并进而取得更大的发展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边境贸易河口口岸越南边民例外状态重启日常

    埃塞俄比亚提格雷人问题的多重面向

    王涛杨昊东
    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埃塞俄比亚提格雷人问题有深刻的历史根源.贵族对中央权力的争夺与对地方自治权的维护、农民生存压力的增加引发20世纪40年代"沃亚内叛乱".虽然在叛乱中出现了分离主义主张,但更多人关注的是赋税问题,期待政府政策的调整.平息叛乱后,中央政府进一步将提格雷人边缘化,当地生存环境未得到改善,引发70年代由知识分子领导的提格雷人民族主义运动."提人阵"宣称分离建国主张,但随着力量对比的改变转而寻求夺取中央政权,并以民族联邦制改造埃塞国家.1991年执政以来,"提人阵"试图在政治、经济上控制其他族群,在国家层面扩张提格雷人特权.随着"提人阵"最终丧失中央政权,"繁荣党"重启集权化改革,提格雷人再次提出分离主义与族群自治的主张,2020年内战由此爆发.提格雷人摇摆于"按自身心意改造埃塞国家"与"分离独立建国"两端,但从未做好分离建国的准备;提格雷人反对其他族群对本族自治权的侵犯,但在执政时却屡屡侵犯其他族群权益,试图建立扩张至全国的、可容纳其他族群忠顺者的提格雷人特权网络.提格雷人兼取统一、自治、分离等理念并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其中,统一是提格雷人自治权的扩大化与特权化,分离则是提格雷人突破自治、维护自身权利的最后手段.

    埃塞俄比亚提格雷人问题分离主义族群自治民族联邦制

    英国中东战略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立

    何志龙黄心怡
    8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基于阻止域外大国向阿拉伯国家渗透和得到阿拉伯国家在战时的合作与支持,以及维护战后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两度公开倡导阿拉伯国家成立联盟,并采取具体推进措施为联盟成立扫平道路.英国对伊拉克首相努里积极推动的大叙利亚与伊拉克联盟方案间接否定,对沙特国王伊本·沙特主张由英国主导成立联盟的建议婉言谢绝,积极支持埃及首相纳哈斯领导协调已独立的所有阿拉伯国家成立联盟.英国通过倡导阿拉伯国家成立联盟,加强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同时也杜绝阿拉伯国家走向完全统一的可能;建立阿拉伯国家之间解决矛盾争端的机制,既避免英国调解阿拉伯国家之间纷争的困境,也防止外部大国干涉渗透的可能;明确了阿拉伯国家共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责任,从而也摆脱了英国单独解决的政策风险.英国在满足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夙愿的同时,谋划了战后的中东战略布局.

    英国阿拉伯国家联盟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

    新喀里多尼亚的非殖民化:原因、进程与困境

    赵少峰马红艳
    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18世纪末新喀里多尼亚开始进入西方殖民统治视野,此后揭开了其与"文明"世界相互交织的碰撞史.自1853年法国吞并新喀里多尼亚后的170年时间里,双方之间的矛盾不断积聚,并发生了激烈冲突事件.按照《努美阿协定》,新喀里多尼亚在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举行了三次独立性公投,然而寻求独立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从表面上看,新喀里多尼亚独立运动是独立派(原住民)与法国政府权力博弈的产物,但其实质是利益之争、族际冲突及认同混乱的结构性矛盾的体现.2021年,新喀里多尼亚举行的独立公投是最后一次公投行动,但是新喀里多尼亚独立派不认同公投结果并停止独立行动.就目前观察,在没有其他外部力量介入的情况下,新喀里多尼亚短期内很难实现完全独立.

    新喀里多尼亚法国卡纳克人非殖民化

    巴基斯坦信德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起源、嬗变及危害

    杨玉龙
    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40年代巴基斯坦争取独立的过程中,信德族精英积极支持印巴分治决议,为巴基斯坦独立建国作出重要贡献.然而,建国以后信德族在国家结构形式改革、穆哈吉尔移民问题、国家语言地位问题与巴基斯坦政府及其他族群之间产生深刻的利益冲突.以古拉姆·赛义德为代表的信德政治精英主张以信德民族分离主义为目标来维护本民族利益,其民族分离主义思想被称为"信杜德什",该思潮进而发展为一股极端化民族主义为表现的"信杜德什运动".近年来,信德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在不断分化中重新聚集,与俾路支民族分离主义组织建立起跨族群的合作态势,这些新趋势对巴基斯坦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造成严峻挑战,对"中巴经济走廊"新一阶段的项目合作构成一定安全隐患.

    信德民族分离主义巴基斯坦信德人信杜德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