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烧结球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烧结球团
烧结球团

黄金才

双月刊

1000-8764

zz@sjqt.com.cn

0731-82760619

410007

长沙市劳动中路3号

烧结球团/Journal Sintering and Pelletiz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介绍烧结球团专业在科研、设计、生产领域中的新成果和新动态,交流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介绍国外有关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钢铁烟气CO催化剂失活机制及其改进方法研究进展

    甘敏马世辉范晓慧刘凯杰...
    1-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铁烧结烟气组成复杂,容易导致CO催化剂活性下降,因此抑制催化剂失活、延长催化剂寿命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就CO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及其改进工艺进行综述,介绍各种毒害物质的作用机制及其对CO催化反应的影响,探究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并提出相应预防或恢复措施.催化剂失活主要包括化学中毒、黏结物阻隔、高温失活、水汽中毒、气固反应失效以及机械磨损等原因.结果表明:积碳、结焦和水化反应易在催化剂表面中毒,形成惰性覆盖层阻隔反应进行;长时间高温反应容易导致催化剂表面固结;气固反应中氧气或氯气会和金属活性相反应,形成挥发性氧化物或氯化物进入气相造成物质损耗.此外,采取气流吹拂或催化床层堆叠挤压会降低孔隙结构强度,引发颗粒破碎并粉尘化,影响催化剂的寿命.将金、银贵金属分散支撑在氧化铝或其他非贵金属载体表面,可以降低贵金属消耗量.贵金属在高温热处理中保持稳定的高分散状态,会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纳米颗粒,并和过渡金属协同作用造成晶格畸变,构筑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通过工艺设计来轮换参与反应的催化剂是其活性再生的主要手段.将置换下来的废催化剂送入再生系统中,通过洗涤吹拂等方式清洗堵塞孔隙通道的沉积焦炭及侵占位点的毒素,可消除对CO催化氧化体系的阻碍.

    烧结烟气金属催化剂一氧化碳中毒失活活性再生

    钢渣在碳捕集领域的研究进展

    刘军王泽培曹志众陶梦洁...
    11-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钢铁冶金行业面临的碳减排挑战,研究者们提出利用钢渣等大宗冶金固废进行CO2捕集的技术路径,并在近些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对钢渣的特性及其综合利用方式进行概述,重点围绕钢渣在碳捕集领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开展综述与分析;研究探讨钢渣矿化封存CO2、钢渣建材化养护固定CO2和钢渣制备CO2捕集材料的前沿进展,并深入剖析钢渣制备CO2捕集材料领域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基于这些分析,本文提出未来基础研究的重点与技术攻关方向,旨在为钢铁企业废弃物的协同治理与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支持与借鉴.

    冶金固废钢渣双碳资源循环碳捕集

    钢铁生产全流程中CO2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

    孟鑫李晨晓赵鹏冯子康...
    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面临着高碳排放量的挑战.本文通过总结钢铁行业的碳排放现状,分析不同钢铁制造流程特点以及不同流程下的碳排放强度;介绍欧盟的ULCOS、日本的COURSE 50、韩国的POSCO等低碳冶金项目及其开发和应用的新技术,着重对比分析主要的CO2捕集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CO2在钢铁冶炼全流程工序中的应用,证实CO2在钢铁冶炼全流程中的应用效果和潜力;详细阐述CO2在烧结机、高炉、电弧炉、转炉以及精炼和连铸等环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CO2在炼钢温度下的性质,指出CO2可以作为氧化剂参与炼钢过程,并具有降低碳排放、提高钢水质量等优势.CO2捕集及其资源化利用对于钢铁工业绿色低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应进一步研究CO2的捕集和利用技术,推动其在钢铁冶炼全流程中应用,以实现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钢铁行业碳排放资源化利用低碳冶金碳捕集

    氮氧化物和二英低温脱除的锰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仲佳鑫徐慕涛陈利国程鑫培...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化进程推进中钢铁材料被大量使用,以钢铁为代表的行业快速发展并产生了多污染物复合排放问题.其中,氮氧化物(NOx)与二英(PCDD/Fs)是两种代表性污染物,而目前使用催化剂催化降解这两种污染物是最具潜力的方法.本文从各种锰基催化剂的制备、活性以及催化机理进行总结梳理,综述低温脱硝催化剂、低温脱二英催化剂、低温同时脱硝脱二英锰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不同催化剂活性与制备条件的变化关系以及催化分解机理.锰基催化剂对NO,、二英以及两种污染物的协同脱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SCR法NOx二英锰基催化剂协同脱除

    钢铁有机危废热解焚烧净化工艺全过程二英防控技术

    李勇李俊杰魏进超李谦...
    44-5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有机危废热解焚烧净化工艺中二英的毒害属性,实现钢铁有机危废与钢铁流程的高效协同处置功能,本文通过梳理二英的生成机理和有机固废热解过程中二英的释放规律,分析钢铁有机危废回转窑热解过程中二英的迁移规律,检测固相热解渣中二英含量,开展颗粒活性炭对二英的吸附-再生机理及循环吸附-再生性能的调研工作.结果表明:热解-焚烧处理工艺可提前对可燃性气体中的酸性气体(HCl、SO2、H2S等)进行净化,并且整个工艺流程持续保持还原性气氛,可以有效抑制前驱物合成及氯化反应的进行;在热解完成后的固相热解渣中检测出的二英含量极低,远低于国家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因此证明控温控氧热解环境能够抑制二英的生成;焚烧烟气检测结果证明,活性炭对二英的循环吸附/热分解能力较强.基于活性炭移动床工艺开发的钢铁有机危废控温控氧热解焚烧全流程二英防控新技术,可以协同脱除多种污染物.

    钢铁行业有机危废热解-焚烧二英活性炭

    工业烟气SCR脱硝过程智能控制模型的研究进展

    章新宇任文锦余正伟龙红明...
    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升,氮氧化物(NOx)排放的控制成为大气污染物治理的重要议题.传统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脱硝工艺虽然已经较为成熟,但大多仍采用粗犷的人工控制或精细化程度较低的自动、半自动化控制方式,存在排放波动大、资源消耗大、劳动强度大等诸多缺陷.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逐步被引入到工业烟气SCR脱硝过程控制中用以克服传统控制方式的不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烟气脱硝过程智能控制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的烟气脱硝优化控制方法;对采用BP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如LSTM、CNN)等方法进行NOx浓度预测和脱硝控制优化以及BP神经网络的优化算法(如结合灰狼算法、粒子群算法等)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比基于PID的模糊控制与二自由度策略等自适应控制模型的优势与控制效果,探讨脱硝过程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最后,展望了脱硝过程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以期为工业烟气污染物治理提供参考.

    工业烟气脱硝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优化控制

    淡水河谷-中南大学低碳与氢冶金联合实验室介绍

    67页

    微波辐照活性炭对烧结烟气硫硝脱除的研究进展

    孟令一石焱胡长庆王健雄...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波辐照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能高效脱除烧结烟气中的SO2和NOx.该技术在实验阶段SO2和NOx的脱除率可达到95%以上,且具备占地面积小、工艺流程少、节能环保的理想效果,在工业烟气处理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基于微波在烧结烟气中的传播加热特性及活性炭的良好吸附性,二者协同促进催化还原反应发生,组成一套高效的烧结烟气处理工艺.本文将微波辐照活性炭烟气硫硝脱除技术与传统烧结烟气处理技术进行对比,总结该工艺的优势和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深入研究该工艺的技术细节和反应机理,找到该工艺在能源消耗、副产物处理、污染协同处理和研发成本中存在的现有不足,深入剖析该工艺应用于实践领域存在的弊端和制约因素,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为下一步研究指明道路.

    微波活性炭烧结烟气脱硫脱硝

    铜铈基整体式催化剂CO催化氧化性能及中试试验

    郭泽浩王延江佘雪峰李晓海...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uO-CeO2为活性组分、莫来石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Cu-Ce整体式催化剂用于实际烧结烟气的CO催化氧化.在不同制备方式及反应条件下对催化性能进行测试,当活性组分同时浸渍,浸渍液浓度为2 mol/L,反应条件为180℃、4 500 h-1时,CO的转化率达93%;经过200 h催化后,催化效率仍可超过90%.在180℃的反应温度下,催化剂在含SO2和H2O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H2O和SO2能够明显抑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且SO2的抑制效果更明显.通入H2O会覆盖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抑制CO和O2的吸附,导致催化效率降低.SO2的引入导致催化剂表面积累了SO42-物种,从而抑制CO催化氧化,导致催化剂不可逆失活.同时,批量制备1 m3整体式催化剂用于烧结烟气CO净化中试试验,在持续720 h的中试试验中,进口烟气温度约为200~220℃,平均出口烟气温度约为240℃,CO催化效率大于70%(平均为73%),出口 CO质量浓度约为1 700 mg/m3.

    Cu-Ce整体式浸渍法烧结烟气CO净化中试试验

    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产业学院介绍

    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