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振腹手法对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干预机制研究

    周可林董硕国生魏培栋...
    1551-1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振腹手法对抑郁症大鼠模型骨骼肌组织炎症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2 只大鼠随机抽取 8 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进行3 周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CUMS)造模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振腹组和氟西汀组,干预4 周,在第7 周末完成行为学检测,取大鼠骨骼肌组织样本分别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 β)、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物-1α(PCG-1 α)、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含量.结果:第 7 周末,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振腹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绝望时间、总移动距离、穿格次数均显著改善(P<0.01).第7 周末,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振腹组大鼠的IL-4、IL-10 显著升高(P<0.01),IL-1β、IL-6、IL-8、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核因子κB蛋白含量下降(P<0.05),mRNA含量显著下降(P<0.01);SIRT1 蛋白含量、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1);PGC-1α蛋白含量升高(P<0.05),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振腹推拿手法可以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骨骼肌组织核因子κB蛋白的表达,促进SIRT1、PGC-1 α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抑炎因子的含量,减少炎症介质的含量.

    振腹推拿抑郁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骨骼肌炎症损伤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炎症介质手法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发热模型大鼠的退热作用和机制研究

    洪倩马增春王增慧韩莉...
    1558-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退热作用机制.方法:将45 只雄性SD大鼠皮下注射20%酵母混悬液,制备酵母发热模型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柴桂低剂量组、柴桂中剂量组、柴桂高剂量组,每组9 只,模型组给予0.75 mL/kg剂量生理盐水溶液灌胃,布洛芬组给予0.75 mL/kg剂量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灌胃,柴桂各剂量组分别给予 1.25 mL/kg、2.5 mL/kg、5 mL/kg剂量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灌胃;另取 9 只未造模大鼠为空白组,给予0.75 mL/kg剂量生理盐水溶液灌胃.给药 1h、2h后,比较各组大鼠体温变化情况;给药2h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 β(IL-1β)、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下丘脑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 1h、2h后各给药组大鼠体温升高幅度均有所降低,且随着时间延长体温下降趋势越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布洛芬组、柴桂各剂量组大鼠IL-1 β、NO、MOP含量以及PGE2、cAMP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柴桂各剂量组的效应强度与剂量均正相关,但均弱于布洛芬组.结论: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能够降低酵母发热模型大鼠的体温升高,且退热作用较为温和;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炎症介质IL-1 β、NO、MOP的生成与释放,减少下丘脑发热中枢PGE2、cAMP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退热作用退热机制发热模型大鼠酵母体温炎症介质下丘脑发热中枢

    基于邪伏膜原理论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

    张宗金王悦芬赵文景崔方强...
    1563-1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代谢记忆学说背景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沉积于肾脏,导致疾病移时后发、迁延难愈与中医邪伏膜原理论相吻合.现基于邪伏膜原学说,提出DN 气阴不足、气化不利、痰瘀互结、邪伏膜原的病机.治疗方面,在透达膜原的基础上,重视三焦的畅通.从邪伏膜原角度论治DN,扩展了邪伏膜原学说的应用范畴,开拓了中医药治疗DN的新思路.

    膜原邪伏膜原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疾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保肾方三焦中医药治疗

    从"位、时、象"识六经及临床应用探赜

    陈永刚王明航赵晶晶李素云...
    1567-1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位、时、象"三法,从空间、时间和形态 3 个角度认识六经,并根据六经病之特点结合临床应用之体会,分析病证的"连续性与间断性""六经病的单一性与复杂性""症状的显性与隐性""因果关系""脉证关系""伤寒与杂病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应用经方治疗疾病提供思路.

    六经伤寒论辨证方法

    明清时期慢性肾脏病医案辨证用药特点研究

    谭丹妮喻嵘史留阳刘旭...
    1572-1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借助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研究明清时期慢性肾脏病(CKD)证候类型、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阅读明清时期各家医案,整理CKD相关医案构建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 对组方用药、症状、证素进行频次统计分析;SPSS Modeler 14.0 进行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SPSS Statistics 23.0 进行系统聚类及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医案 175 例,涉及233 味中药、115 个症状、7 个病位证素和 16 个病性证素.药物使用频次≥平均频次药物62 味,其中高频药物是茯苓、泽泻、甘草、熟地黄、牡丹皮、黄柏.药物关联规则将最小支持度与最小置信度分别设置为 10%、70%,得到二阶关联组合24 项;最小支持度与最小置信度分别设置为 10%、90%,得到三阶关联组合 23项.复杂网络生成的核心组方为泽泻、茯苓、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甘草、白术、陈皮、牡丹皮.系统聚类得到茯苓、泽泻、熟地黄、牡丹皮等 14 组药物聚类组合.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2 个公因子.频次分析CKD病位证素以肾、脾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气虚、阳虚、湿热、水停为主.结论:CKD多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多为脾肾虚损,变生病理产物湿热、瘀血、水饮等,治疗以补益脾肾、填精固元为基本原则,针对兼证及病理产物随证搭配.

    慢性肾脏病数据挖掘明清时期医案用药规律证素尿血溺毒

    医疗大数据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马欣欣万生芳魏昭晖郭倩...
    1579-1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是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产物,因其蕴含巨大价值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通信等学科中.所有与医疗及健康相关的海量数据均可被称为医疗大数据,医疗大数据的兴起促进了国内外智能医疗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医疗大数据背景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逐步展开,但从目前研究成果可知,人工智能在西医学中的应用更为广泛,而在中医学研究中仍处于初步阶段,具有较广泛的研究前景及应用价值.目前,中医诊断以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为主,四诊信息采集缺乏规范化、客观化、标准化,且在传染病流行期间,进行舌象、脉象等近距离观察将增加疾病传播风险,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各项疾病诊疗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医诊断应用价值四诊合参中医术语数据挖掘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探讨慢性肾脏病3~4期湿浊证患者的特征

    郑鑫邓跃毅李芳严梦婷...
    1583-1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诊断慢性肾脏病(CKD)3-4 期湿浊证患者尿液及血清的差异性标志物.方法:选取2019 年6 月 1 日至2019 年 12 月31 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收治的CKD3~4 期湿浊证患者60 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 10 例作为对照组,运用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结果:代谢PCA得分值的空间分布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尿液、血清代谢产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置换检验结果提示:R2Y =0.67>0,Q2Y =0.43>0.17 个差异代谢物排序后,经标准品鉴定出5 个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分别为:熊果苷、水杨苷、4 氧代脯氨酸、胍基乙酸及肌酸,并且明确其变化方向和主要参与的代谢途径(糖酵解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血清OPLS-DA置换检验结果提示:R2Y =0.70>0,Q2Y =0.50>0.16 个差异代谢物排序后,经标准品鉴定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分别为:丙酮酸、琥珀酸半醛、富马酸、柠檬酸、苹果酸和α珀酮戊二酸,并且明确其变化方向和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结论: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好地提升CKD3~4 期湿浊证的诊断精确度,是CKD3~4 期湿浊证的良好诊断手段.

    非靶标代谢组学慢性肾脏病3~4期湿浊证

    基于《中国方剂数据库》分析瘀毒证方剂药物组合配伍特点

    杜天依孟闫燕张帆姜众会...
    1590-1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药物组合配伍特点.方法:利用《中国方剂数据库》,运用主题词检索提取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分析其高频药物,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治疗瘀毒证的药物间配伍关系.从功效、主治、药对配伍等多角度探讨治疗瘀毒证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治疗瘀毒证方剂 176 首,涉及中药 331 味.在高频药物中,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占比最高.关联规则显示,123 首内服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 32 个,53 首外用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 17 个,常用配伍有: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杀虫止痒药,杀虫止痒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结论:《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瘀毒证的方剂主要以清热解毒凉血药物为主,辅以活血、通经、止痛、理气、熄风、燥湿等药物,为临床应用活血解毒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据挖掘瘀毒证活血解毒《中国方剂数据库》组合配伍关联规则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

    熊康王祯芝张美玲焦云洞...
    1596-1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研究针灸治疗帕金森病认知障碍(PDCI)的选穴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筛选2000 年 1 月至2021 年 11 月期间收录的针灸治疗PDCI的相关文献,建立腧穴处方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 18.0、SPSS 25.0 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 篇,包含针灸腧穴处方39 首,共涉及穴位 108 个(含经外奇穴、头针穴区等),最常选用腧穴是百会,常选用经络是督脉、少阳足经、任脉等,较常见的腧穴组合为百会-四神聪-悬钟、百会-印堂-风池等.结论:针灸治疗PDCI,讲求标本同治,选穴配穴灵活巧妙,重视多经络多脏腑同调.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针灸数据挖掘腧穴经络关联规则聚类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名老中医治疗腹泻组方的用药规律

    赵浩斌翟双庆
    1601-1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名老中医治疗腹泻的用药经验和规律.方法:以名医传承平台为数据源,按照西医病名"腹泻"对自建库以来所有相关病例进行搜索,通过数据挖掘软件对筛选后的方剂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因子分析以及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结果:检索到 131 首方剂,177 味中药,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和收涩药为主.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肝经、肺经、脾经和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 104 项,其中为4 味药物的规则有37 项.因子分析可提取的公因子数有9 个,系统聚类得出 7 大类.基础方剂主要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芍药甘草汤、左金丸、半夏泻心汤、葛根芩连汤、二神丸等.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是白术、甘草、白芍、茯苓、陈皮、党参、薏苡仁.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腹泻遵循《黄帝内经》相关理论,以祛湿、升阳和固本止泻为基本原则,但对小肠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待后续研究.

    《黄帝内经》名老中医腹泻数据挖掘用药规律复杂网络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