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小金制剂质量研究

    于密密范妙璇李铮陈有根...
    2565-2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小金制剂系列品种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识别模式方法评价市售不同厂家小金制剂的质量一致性.方法:采用HPLC建立不同厂家47批小金制剂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不同批次小金制剂的质量差异性成分,对小金制剂进行整体评价.结果:建立了小金制剂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9个共有峰,不同厂家小金制剂的相似度差异较大,相似度在0.90以上的仅占63%.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47批小金制剂可聚为3类,并从标定的9个共有峰中筛选出了小金制剂的4个质量标志物.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可以快速、可靠地评价不同厂家、不同批次小金制剂的质量,为小金制剂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小金制剂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质量控制一致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西洋参-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探究

    周莹洁李思耐尚菊菊
    2571-2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西洋参-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西洋参-黄芪的有效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T2DM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构建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出西洋参-黄芪作用T2DM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分析核心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构建关键化学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并利用Auto Dock4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文献检索筛选西洋参-黄芪有效化学成分26种,西洋参9种,黄芪17种,预测靶点184个,与T2DM的靶基因取交集得到靶点162个.中药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共有187个节点,378条连线,筛选出关键成分13种.黄芪关键成分是槲皮素、西洋参关键成分是β-谷甾醇,核心靶点21个与T2DM相关的靶点有PTGS1、PTGS2、NOS2、AR、ERS1、ERS2.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发现西洋参-黄芪主要参与RNA信号转录、唾液分泌、类固醇激素调节等生物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西洋参-黄芪药对与脂肪细胞内脂肪分解调节、cGMP-PKG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槲皮素与核心靶点度值前5位的靶点蛋白(PTGS2、NCOA2、PTGS1、PRSS1、RXRA)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西洋参-黄芪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西洋参黄芪2型糖尿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关于开展归芪活血胶囊征文的通知

    《世界中医药》编辑部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577页

    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干姜、细辛及其药对挥发性成分

    何嘉伟江汉美邸江雪田宇...
    2578-2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定分析比较干姜、细辛及其药对的挥发性成分,为其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对干姜、细辛及其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采用单因素考察法确定最优萃取条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从干姜、细辛及药对中共鉴定出78种成分.其中从干姜中鉴定出38种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95.13%;从细辛中鉴定出33种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97.69%;从药对中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性总成分的96.31%.3组数据的PCA综合得分差异较大,其中药对得分最高.结论:干姜、细辛及其药对,其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均有差异,且两药配伍后产生了新的挥发性成分,因此从挥发性成分变化方面为药对发挥协同增效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为其后续药效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干姜细辛药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配伍

    针刺太冲穴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大鼠血清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林淑芳王嘉驹陈白曹丽萍...
    2584-2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模型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模型组(n=40),模型组大鼠以附子汤灌胃结合颈肩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肝阳上亢偏头痛模型,其中30只大鼠成模,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非穴组,每组10只.太冲组针刺双侧太冲穴,非穴组针刺双侧肋下非穴,留针30 min.观察大鼠行为学(耳红持续时间、挠头及爬笼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太冲组及非穴组均在注射硝酸甘油后4 min左右耳红,持续3 h左右消失;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太冲组大鼠耳红持续时间较短(均P<0.05).针刺前,除空白对照组外,大鼠的挠头、爬笼次数增加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1 h、2 h,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太冲组大鼠挠头、爬笼次数均减少(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GRP、TNF-α含量增高(P<0.05),5-HT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非穴组比较,太冲组大鼠血清中CGRP、TNF-α含量减少(均P<0.05),5-HT含量增多(均P<0.05).结论:针刺双侧太冲穴可缓解偏头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CGRP、TNF-α含量,提高5-HT含量有关.

    偏头痛肝阳上亢针刺太冲穴血管活性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肿瘤坏死因子-α

    芪参桃红颗粒对心力衰竭小鼠心肌重构的干预作用及对自噬相关miRNA的影响

    靳嘉麟刘静万洁李冬...
    2589-2596,2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芪参桃红颗粒对压力负荷心力衰竭模型小鼠不同时期胸主动脉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术后2周、4周心肌重构的干预作用及对自噬和相关微RNA(miRNA)的影响.方法:将9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芪参桃红颗粒组(后简称QSTH,T组)、QSTH+雷帕霉素组(TR组)、QSTH+3-甲基腺嘌吟组(T3M组)、依那普利组(E组),假手术组(S组).于术后2周、4周,监测心功能,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凋亡检测并定量分析,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左室组织自噬体形成情况,并对S组、M组、T组左室组织行miRNA测序并验证.结果:术后2周时,T组在提高左心射血分数方面优于其他组(P<0.05),术后4周时,T组、E组在提高左室心射血分数方面优于其他组;除S组,其他组可见不同程度心脏几何形状变形、心肌肥厚.T组和E组相比较其他组,心肌纤维凋亡百分比更低(P<0.05).除S组,其他组可见自噬滤泡、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肌纤维细胞排列紊乱.M组相较于S组,测序结果提示新陈代谢通路、溶酶体通路与心肌自噬的联系非常密切并且其富集因子较高,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T组较M组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溶酶体通路富集明显,与自噬密切相关.结论:QSTH有效改善由压力负荷导致的心力衰竭小鼠的心功能及其心肌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基于miRNA调节自噬通量以产生相应的保护作用.

    芪参桃红颗粒心肌重构心力衰竭胸主动脉缩窄自噬miRNA基因测序

    没食子软膏对二硝基氯苯致大鼠湿疹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马璇郝梦张明惠秦华夏...
    2597-2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没食子软膏治疗大鼠湿疹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地塞米松)、没食子软膏低剂量组、没食子软膏中剂量组、没食子软膏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利用7%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涂抹背颈部皮肤构建湿疹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各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14 d,取样.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液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湿疹大鼠病灶处皮肤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皮肤中白细胞介素4受体α、白细胞介素-5、JAK1、p-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皮肤中PI3K、AK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没食子软膏低剂量组、没食子软膏高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湿疹大鼠血液中单核细胞百分比,没食子软膏中剂量组、没食子软膏高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湿疹大鼠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没食子软膏可以显著改善湿疹大鼠的皮肤病理特征,下调皮肤中白细胞介素4受体α、白细胞介素-5、JAK1、p-STAT6蛋白表达水平,PI3K、AKT基因表达水平.讨论:没食子软膏能够起到治疗湿疹大鼠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JAK1/STAT6/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没食子软膏湿疹苏木精-伊红染色血液学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定量PCRJAK1/STAT6/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灵芪合剂影响肝细胞生长因子/上皮间质转化因子通路抑制结直肠癌

    王国胜李嘉雯李娜何西涛...
    2603-2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灵芪合剂对结直肠癌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且明确灵芪合剂是否可通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上皮间质转化因子(c-Met)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发展.方法:将直肠癌大鼠分为灵芪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同时进行中西药对比的治疗效果,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荧光检测和凋亡的检测等技术手段的检测与分析,观察肿瘤的生长、细胞凋亡情况和HGF/c-Met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中HGF蛋白表达增强,c-Met蛋白表达减少;在灵芪合剂治疗后,HGF的表达减少,c-Met的表达增强,这与免疫荧光表现结果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芪合剂通过抑制HGF的表达,上调c-Met的表达,抑制HGF/c-Me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实现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

    肝细胞生长因子/上皮间质转化因子信号通路结直肠癌灵芪合剂直肠癌细胞凋亡治疗中药

    中成药联合口服降糖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陈宇阳赵恒侠张靖悦连李荣...
    2607-2619,2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分别联合常用口服降糖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文献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23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分别对不同结局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采用网状Meta分析进行有效性比较及排序.结果:1)空腹血糖方面:7种中成药联合口服降糖西药均优于单纯口服降糖西药治疗,参芪降糖颗粒联用口服降糖西药疗效更为显著.2)餐后血糖方面:除消渴丸外,其余6种中成药联合口服降糖西药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纯口服降糖西药治疗,参芪降糖颗粒联用口服降糖西药疗效最为显著;3)糖化血红蛋白方面:除参芪降糖颗粒外,其余6种中成药联合口服降糖西药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纯口服降糖西药治疗,其中消渴丸疗效最佳.结论:7种中成药均能改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但由于临床试验的局限性,仍需要更多严谨、科学的临床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

    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疗效中成药口服降糖西药2型糖尿病

    中医药干预向心性肥胖的现代文献研究

    杨亚伟于泽楷扈新刚约日古丽·麦海提...
    2620-2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向心性(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指标、疗效评价标准的应用现状及各干预措施的效果比较.方法:检索2001-2021年中医药干预向心性肥胖的临床文献,统计分析各项干预方法、诊断标准、疗效指标及疗效标准的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结果:最常用的干预方法为针刺疗法(68次,61.82%);最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39篇,38.61%);常用的主要疗效指标分别是腰围(WC)(88次,87.13%)、体质量指数(BMI)(82次,81.19%)和体质量(BW)(75次,74.26%);次要指标是三酰甘油(TG)(26次,25.74%)、高密度脂蛋白(HDL)(23次,22.77%)和总胆固醇(TC)(23次,22.77%);最常用的疗效评价标准为《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38次,52.78%);联合疗法对向心性肥胖的改善率最高(9.72%),联合疗法中埋线+推拿对向心性肥胖的改善率最好(17.03%).结论:中医药干预向心性肥胖具有研究前景,但目前向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疗效指标及疗效标准不够统一和规范,需要进一步统一诊疗标准,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可靠的循证依据.

    中医药向心性肥胖诊断标准疗效标准文献研究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