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中医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李振吉

月刊

1673-7202

sjzyyzz@vip.126.com;wfcms2006zzs@163.com

010-58650023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19号财富嘉园A座303室

世界中医药/Journal World Chinese Medicine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世界中医药》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世界中联的国际性、专业性杂志。拟于2006年11月正式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中医药》杂志以增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为己任。本刊的办刊方针是提高兼顾普及,继承与创新并重,展现中医药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成果。《世界中医药》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世界各国高质量的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又能满足各国中医药从业者提高技能的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科研成果”、“科研动态”、“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名老中医经验”、“理论研究”、“综述”、“论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教学”等。另外,杂志还登载中医药在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情况,中医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为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成国际化精品期刊,使中医药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欢迎各界人士为本刊撰写文章或提出建议,共同把《世界中医药》杂志办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固本解毒方调控肺腺癌免疫微环境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实验验证

    郭宵飞张平白建琦杨晨...
    2865-2871,2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固本解毒方干预肺腺癌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筛选出固本解毒方的候选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获取肺腺癌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后获得潜在作用靶点;运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数据库(STRING)建立PPI网络,以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进行结果验证.结果:共获得固本解毒方的候选活性成分251种,潜在作用靶点217个;中药的核心有效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等,关键潜在作用靶点为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1(MAPK1)、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3(MAPK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14(MAPK14);所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Beta-sitosterol 与各核心潜在作用靶点均有良好结合活性;动物实验证明,固本解毒方能有效抑制STAT3、MAPK1、MAPK3蛋白的表达,激活MAPK14蛋白的表达.结论:固本解毒方可能是通过激活或抑制MAPK14、STAT3、MAPK1、MAPK3等核心潜在作用靶点的表达,调控PI3K-AKT、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干预肺腺癌免疫微环境.

    固本解毒方肺腺癌免疫微环境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实验验证靶点拓扑分析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益母草中多酚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王洁侯敏娜王梅梁晓...
    2872-2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选出益母草中多酚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没食子酸标准品为对照,以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为自变量,以益母草多酚得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参数;并通过DPPH、ABTS自由基法研究益母草多酚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益母草中多酚最优工艺为:乙醇浓度42%,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15 min,此时得率为3.78%,与理论得率3.82%,相差0.04%,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益母草中多酚提取.抗氧化实验可知,益母草多酚和维生素C对DPPH、ABTS的清除率均随二者在测试浓度(4~14 mg/mL)范围内正相关;当浓度为14 mg/mL时,维生素C和益母草多酚对DPPH的平均清除率分别是89.34%和75.96%,差异不明显;对ABTS的平均清除率分别是79.52%和61.81%,差异在高浓度时较为显著.结论:益母草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该研究为益母草资源广泛开发提供参考.

    益母草多酚超声波提取响应面法工艺优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抗氧化

    动力学结合现代技术的肉苁蓉润制过程表征

    陈丽霞叶丽芳张英吴孟华...
    2878-2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现代技术直观、量化表征肉苁蓉的润制过程,为肉苁蓉润制关键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构建肉苁蓉吸水和膨胀动力学曲线并进行非线性拟合,研究肉苁蓉润制动力学特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LF-NMR/MRI)和物性分析技术,分别研究肉苁蓉润制过程的水分相态及其分布状态变化、物性特性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肉苁蓉不同润制时间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肉苁蓉润制的吸水和膨胀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F-NMR/MRI结果显示随着润制时间的延长,水分逐渐由外周向内部渗入,结合水比例逐渐减少,自由水比例逐渐增多.随着润制时间的增加,各物性指标逐渐下降.润制36 h内,肉苁蓉浸出物有下降趋势,指标成分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动力学结合LF-NMR/MRI和质构仪分析技术可直观量化表征肉苁蓉的润制过程,为阐明肉苁蓉润制传统经验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

    肉苁蓉润制吸水率膨胀率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质构仪水分

    芪参颗粒防治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实验验证

    张敬美薛思明李伟利陈欢...
    2884-2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验证芪参颗粒(QSG)治疗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QSG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等疾病数据库搜索阿霉素心肌损伤靶点,使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进行互作分析.利用Cytoscape构建网络,Hip-lot数据库进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对QSG的药效、靶点及通路进行验证.结果:QSG中共检索到174种化学成分,无重复靶点261个,疾病数据库共检索到1 521个无重基因,二者交集靶点为156个.PPI网络提取了排名前十的基因,大多与炎症反应相关.KEGG富集结果显示主要与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verified by experi及癌症信号通路等相关.体内实验结果表明,QSG可明显提高小鼠的心功能,改善病理组织损伤并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同时能显著提高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并降低磷酸化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MAPK)及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表达.体外结果表明QSG可明显降低炎症介质的含量,且联合使用阿霉素时不会影响阿霉素本身的抗肿瘤效果.结论:QSG显示出良好的抗阿霉素心肌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相关.

    芪参颗粒阿霉素心肌损伤网络药理学炎症反应实验验证作用机制

    基于肉瘤基因信号通路探讨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

    潘小娟史晓光汪唐顺陈振宙...
    2892-2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槲皮素通过RAS/RAF/MEK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极高剂量组,采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法测定不同组别的MCF-7细胞24 h、48 h、72 h的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别MCF-7细胞的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组别MEK1、RAS、YAP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染色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极高剂量组的MCF-7细胞活力均出现下降,呈浓度依赖,不具有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细胞MCF-7的晚期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极高剂量组MCF-7细胞的MEK1、RAS、YAP蛋白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极高剂量组的MCF-7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具有针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对RAS/RAF/MEK1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乳腺癌RAS/RAF/MEK1信号通路槲皮素MCF-7细胞细胞凋亡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关于开展川蛭通络胶囊征文的通知

    《世界中医药》编辑部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898页

    蒺藜生药粉及其水提取物的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罗福祥马福昌艾西木江·热甫卡提阿不都吉力力·阿布都艾尼...
    2899-2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蒺藜生药粉及其水提取物的肝毒性作用机制.方法:蒺藜生药粉、蒺藜水提取物经口给予SD大鼠1个月.选取健康大鼠1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蒺藜粉低、中、高剂量组,蒺藜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检测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实时PCR检测大鼠肝组织法尼醇X受体(FXR)、细胞色素7A1(CYP7A1)、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α)表达,组织病理学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解剖观察肝重量、肝系数均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蒺藜粉高剂量组GOT显著升高(P<0.01),蒺藜水提物高剂量组GOT、GPT显著升高(P<0.05或P<0.01);蒺藜水提取物高剂量组GSH、MDA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中剂量组MDA表达显著升高(P<0.01),低剂量组SOD显著降低(P<0.05);蒺藜生药粉中、高剂量组CYP7A1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蒺藜水提物中剂量组CYP7A1表达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PPAR α显著降低(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蒺藜粉中、高剂量组及蒺藜水提物各剂量组均可见肝细胞水肿、肝细胞脂肪变性,灶状炎细胞浸润,且蒺藜水提取物程度更深.结论:蒺藜水提物对肝脏的影响较为显著,且蒺藜肝毒性机制可能是抑制PPAR α的表达,使CYP7A1、MDA的表达过度所引起的.

    蒺藜蒺藜生药粉蒺藜水提物肝脏肝系数肝毒性机制血液生化学

    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和生物网络分析整合策略研究益肾固络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机制

    卞振华张文明唐静月胡敏敏...
    2904-2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尿液代谢组学和生物网络分析整合策略研究益肾固络合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关键代谢途径和潜在靶点.方法:建立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的CGN大鼠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代谢组学筛选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尿液内源性代谢标志物和代谢途径.整合生物网络分析工具对益肾固络合剂调节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网络分析,挖掘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生物功能和潜在靶点.结果:基于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花生四烯酸等20个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内源性代谢标志物.对益肾固络合剂调控的关键内源性代谢物生物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四烯酸代谢是益肾固络合剂发挥治疗CGN作用的潜在关键通路,其代谢途径上的细胞色素P450 4A11(CYP4A11)等10个靶点为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潜在靶点.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益肾固络合剂治疗CGN的作用机制,为益肾固络合剂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益肾固络合剂慢性肾小球肾炎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作用机制尿液代谢组学生物网络分析花生四烯酸代谢

    基于"传承"理念的温病血分证"凉血散血"再认识

    赵岩松窦豆侯雪雍谷晓红...
    2913-2917,2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病血分证热瘀胶结的病机认识及叶桂提出的"凉血散血"是温病经典理论智慧和中医治疗特色的体现.结合现代研究对经典深入理解,从而将凉血、解毒、养阴、化瘀治法所体现的"凉血散血"恰当的辨证应用,不仅可在急性外感热病治疗中发挥疗效,也可拓展应用于内伤疾病的治疗.对中医经典的准确理解是使其服务于当代临床的根本,也是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的本质.

    温病血分证凉血散血传承热瘀胶结临床应用

    基于文献与清代医案的半夏泻心汤证因机辨析

    周冉冉罗亚敏李伊然李冉...
    2918-2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古往医家对此方论述颇丰,辨证论治而取效于临床.每首方剂皆有其相应的证机,病机作为疏通中医古今异病同治的枢纽,贯穿于病脉证并治动态诊疗全过程.现通过梳理历代半夏泻心汤的理论文献,研究清代医家应用此方的医案,从理论到临床辨析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与病机,并以Cytoscape、TBtools软件进行可视化,为研究经方古为今用提供参考思路.半夏泻心汤证理论文献与医案阐述的因机互有异同,清代医家临证应用多种辨证方法合而辨机,较为重视体质致病的影响,体现中医圆机活法的论治思维.

    半夏泻心汤病因病机医案文献清代分析和编辑软件生物信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