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工业
塑料工业

陈敏剑

月刊

1005-5770

office@plast.com.cn

028-85570801、85558516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30号

塑料工业/Journal China Plastics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月刊,本刊为专业技术刊物。刊登塑料工业技术方面的论文与科技成果。主要栏目有:合成工艺与工程、成型加工与设备、材料性能与应用、塑料助剂与配混、物化分析与测试、新技术与产品开发、国外动态、塑料市场等。读者对象为塑料工业科技人员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响应曲面的卡盖双浇口工艺参数优化与模具设计

    王星星施允洋张杰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用电源卡盖结构复杂与多加强筋的结构特征,在其注塑成型过程可能会阻碍了材料的流动诱发熔接线、翘曲变形等问题,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和结构强度.因此,本文将理论算法与有限元仿真相结合开展卡盖制品注塑成型工艺优化与模具设计研究.研究结果如下:首先,根据产品特征确定了点浇口及位置,进而结合Moldflow开展单浇口和双浇口的对比分析并确定了双浇口;其次,以熔接线长度为优化目标,建立响应曲面法实验方案并开展仿真分析;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确定了以熔接线为优化目标的最优工艺组合,即塑料制品的熔体温度(A)为 260℃、模具温度(B)为 65℃、注射时间(C)为1.5 s、保压压力(D)70 MPa及保压时间(E)10 s,此时的熔接线最大长度约为5.8 mm,相比于初始分析方案的31.5 mm降低了81.6%;最后,采用UG进行了卡盖的注塑模具设计并进行生产验证,产品填充完整且表面质量良好,为生产提供指导意义.

    模流分析响应曲面法熔接线模具设计

    空间扭曲的导光条注塑模具设计

    许红伍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光条的重要特征是导光齿,针对导光齿呈空间扭曲状态分布的长条形导光条模具的开模方向设计难点,提出了基于特征面的法向集合选择模具Z向的方法.先分析零件特征,进行特征面归类,整理归类好的特征面的法向集合,寻找法向的分布规律,根据分布规律确定模具的开模方向范围,再借助零件上其他特征缩小开模方向范围,直至选定合适的开模方向和模具坐标系.在模具结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模具受力平衡,设计了瓣合分型+空间大角度抽芯的多层组合式分型机构,最终成功设计了一套一模两件带组合抽芯机构的热流道模具.模具受力平衡,产品质量好.

    导光条开模方向组合抽芯模具受力注塑模具

    树脂渗透剂的制备及其后处理对3DP成型件抗压性能的影响

    胡彦萍张捷吴伟伟
    86-9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利用三维粉末黏结(3DP)工艺成型标准圆柱件时,为了制备3DP工艺后处理环节所需的树脂渗透剂,以抗压强度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了实验方案,确定了优化配比方案.以此为后处理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抗压强度测试讨论了渗透参数(渗透次数、渗透方式以及渗透间隔时间)对3DP工艺成型件的抗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树脂渗透剂可有效改善成型件的抗压性能.在渗透处理时,采用浸润的渗透形式,通过多次浸润、渗透间隔时间逐次递增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成形件的抗压性能.

    树脂渗透剂三维粉末黏结工艺后处理抗压性能

    基于Vague集和响应面模型的注塑工艺多目标优化

    张庆何也能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注塑工艺多目标优化问题,以塑件的翘曲变形量、顶出时体积收缩率和缩痕深度作为优化目标,选取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时间、保压压力、保压时间等工艺参数为试验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结合模流分析建立试验样本,利用Vague集方法计算各优化目标相似度,通过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CRITIC)法确定各优化目标影响权重,得到综合相似度;建立综合相似度与各工艺参数之间的响应面模型,运用灰狼算法进行工艺参数寻优,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将Vague集和响应面模型相结合的优化结果显著,为实际生产过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Vague集响应面模型灰狼算法注塑成型多目标优化

    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指纹数据一致性评价研究

    孙梦捷赵镭王永香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外生物降解塑料产品指纹数据库研究和应用的短缺,以及市场对于生物降解材料一致性验证的需求,建立生物降解塑料产品指纹数据库和一致性评价方法.通过采集各种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指纹信息,建立生物降解塑料产品指纹数据库,通过指纹数据有效性研究,将指纹数据库应用于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一致性评价.本文通过优化指纹采集条件并研究指纹数据有效性,建立了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一致性判定准则.通过本研究可以开展生物降解塑料产品一致性评价工作,为广大企业提供质量控制技术服务,为监管部门提供一致性监管技术支持,并为后续开展生物降解产品认证打下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指纹一致性评价

    可降解生物基含酯键环氧树脂的固化动力学研究

    岳生金贾红丽颜春祝颖丹...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可降解生物基含酯键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分别建立了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自催化模型以及结合n级反应和自催化模型的分段模型,并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级反应模型与实验曲线的偏差较大,自催化模型与实验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仍然存在一定偏差,而结合两者的分段模型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表明分段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该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为其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成型工艺条件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可降解生物基环氧树脂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固化动力学拟合模型

    不同纤维增强对PZT/PVA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姬程飞宋崇阳
    114-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电陶瓷复合材料较低的力学性能限制其应用.为进一度探究纤维种类及掺量对锆钛酸铅(PZT)/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性能影响规律,对不同纤维掺量下碳纤维/PZT/PVA、芳纶纤维/PZT/PVA复合材料开展电学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纤维种类、掺量及PZT/PVA体积比对试件介电、压电性能及弯曲、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电镜扫描(SEM)分析纤维掺量对试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纤维掺量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过量的纤维使得复合材料结构孔隙结构增加,介质常数和压电常数均减小,介质损耗增大.7%芳纶纤维/0.5PZT/0.5PVA、5%芳纶纤维/0.6PZT/0.4PVA、3%芳纶纤维/0.7PZT/0.3PVA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压电性能较高.芳纶纤维掺量为 9%时,芳纶纤维/0.5PZT/0.5PVA、芳纶纤维/0.6PZT/0.4PVA、芳纶纤维/0.7PZT/0.3PVA、芳纶纤维/0.8PZT/0.2PVA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 10.72%、14.49%、13.85%及16.78%,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24.04%、23.94%、27.00%和28.52%.纤维在试件内部形成网状结构从而提升试件力学性能,且由于芳纶纤维不导电,因此可以在复合材料中加入芳纶纤维的数量比碳纤维多,其力学性能也会大大提高.

    碳纤维芳纶纤维锆钛酸铅/聚乙烯醇介电性能压电性能力学性能微观结构

    PBAT/PLA薄膜在受控堆肥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

    徐伟赵新亭尤里武王力...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快速检测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薄膜的生物降解性能,参考GB/T 19277.1-2011 的检测方法,针对堆肥水分含量对实验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薄膜在受控堆肥条件下的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结果表明,45%的含水量最有利于堆肥降解实验的进行,以腐熟堆肥为接种物建立的测试方法满足标准要求,所测试薄膜的最终生物分解率和相对生物分解率均大于90%,可完全降解.堆肥实验过程中薄膜的累积二氧化碳(CO2)释放量、生物分解率、相对生物分解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一致,随时间变化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呈S型曲线."迟滞—生物分解—平稳"三阶段的表现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关.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堆肥降解生物降解性能

    聚乙烯醇水基胶对卷烟中空滤棒的粘接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何屹杨本刚蔡持尹嵩...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卷烟滤棒生产过程中成型纸与滤棒中空丝束段间的中线胶粘接效果,从性能、施胶方式等全过程各因素探究特定烟用水基胶对上机适用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流变研究了不同规格水基胶的流变特性,分析了水基胶膜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一步评价各水基胶的干燥速度和润湿性能,对水基胶的粘接强度进行测试,推测了最终粘接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固含量相近的条件下,各水基胶均表现出良好的抗剪切能力,黏度较高的水基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制备得到的胶膜也具有更高的强度;但水基胶过高的黏度会降低其干燥速度和对滤棒的润湿性,进而影响水基胶的粘接.因此,黏度适中的水基胶具有最好的粘接效果.

    水基胶卷烟滤棒流变性能润湿性粘接强度

    矿物钢塑复合材料与木塑复合材料性能对比研究

    卓林纪琳赵法敏莫伟恒...
    13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矿物钢塑复合材料板材与传统木塑复合材料进行系统表征,并对外观及微观结构、无机组成成分、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矿物钢塑复合材料板材的形状规则、无翘曲变形,样品断面较为密实,而木塑板材液氮脆断面存在界面剥离,易发生变形翘曲.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三种板材的基体材料均为聚氯乙烯(PVC)树脂,其特征峰与PVC红外光谱类似.热重分析(TG和DTG)表明,木塑复合材料的热失重速率和质量损失率大于其余两种矿物钢塑,矿物钢塑的热稳定性较木塑复合材料得到了较大提升.随着铸造灰和钢渣的加入,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均得到了提高,且经铸造灰填充的矿物钢塑力学性能为三者中最高,其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为 33.0 MPa和 4.72 GPa.矿物钢塑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材料,为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的高附加值回收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矿物钢塑复合材料木塑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