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李平

月刊

1000-3894

bjb-iqte@cass.org.cn

010-85195717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ournal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兼容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两个学科,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中的焦点问题及时反映两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国内外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反映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智能化和城镇化中走向共同富裕

    王永进刘玉莹
    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中央多次强调发展智能制造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如何定量评估两者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收入分配政策以兼顾效率和公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户籍、异质性劳动力、内生自动化技术选择的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构建区分城市与农村的模型进行补充分析.研究发现,户籍放松虽提高了低技能劳动要素的流动性,释放了经济活力,使得全国真实GDP增长2.04%、福利水平提高2.05%,但也伴随着技能溢价提高8.64%、收入差距提高5.39%的"副作用"产生.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户籍放松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会降低51.39%.因此,在智能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必单纯依靠对高技能劳动者的累进收入所得税来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而是可以通过对机器人征税来缓解对劳动者征税所引起的社会压力.

    新型城镇化高低技能劳动力流动智能制造收入差距福利水平

    中国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的动态变迁、国际比较与反事实模拟

    丁晓强葛海燕
    2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科学测度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则是有效识别产业链潜在系统性风险来源,确保产业链安全稳定的基础.本文构建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及其结构的测算方法,并利用OECD发布的全球投入产出表,系统考察1995~2018年中国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的演变规律以及全球产业链重构对中国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供给侧(综合、简单、复杂)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以及需求侧(综合、简单)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均呈现扩张趋势,但风险程度并不突出,这反映出中国产业链安全稳定的发展空间较为充足.中国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在全球产业链中面临的潜在系统性风险过于集中;各行业的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差异较大,多数行业均有所扩张.基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反事实模拟结果表明,以RCEP国家替代中美产业链可以有效降低中国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但目前仍不具备以RCEP国家完全替代中美产业链的条件.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保障中国产业链安全稳定运行以及优化国际产业链布局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全球产业链对外风险敞口结构分解反事实模拟

    外资嵌入国内大循环与制造业价值链功能升级

    陈福中罗科董康银
    4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资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其通过嵌入国内大循环、联结国际循环对中国制造业的价值链功能专业化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区分企业所有制类型的生产分解框架,测度了外资嵌入国内大循环的增加值贡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外资嵌入国内大循环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功能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活跃于国内大循环的外资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迈向价值链高端功能活动环节.机制检验强调,外资能够延长国内产业链长度、提升国内产业链完整度和获利度,进而推动制造业实现价值链功能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处于内资企业上游位置、服务国内供给端大循环、嵌入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金融危机后的外资成分能够产生更明显的价值链功能升级效应.拓展分析表明,与国外企业的中间品后向关联可以进一步增强外资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功能攀升的积极作用.本文不仅验证了外资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的突出作用,也凸显了外资在联通内外循环上的独特优势,从而为新形势下中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发展格局生产分解框架外资价值链功能升级

    央行沟通公告有助于提升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吗?

    欧阳志刚胡雯华
    6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利率向货币市场短期利率的传导效率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的关键环节,针对这一关键环节,本文将央行沟通公告区分为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定量公告和未明确操作目标的定性公告,实证研究不同形式的央行沟通公告对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定量公告有助于提升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定性公告影响不显著.在所有定量公告中,"小纸条"对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提升作用最显著.本文进一步构建沟通语调变化和文本相似度指标检验"小纸条"提升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路径.结果表明,"小纸条"沟通语调变化通过制造"新信息"提高公共信息精度,增强公众对公开市场操作政策的信任度,对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产生影响.相邻"小纸条"间相似的沟通习惯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公众准确理解货币当局意图,提高公众对公共信息的理解准确度,提升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上述结果证明,定量公告有助于提升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且央行沟通精度越高,政策利率引导效果越明显,"小纸条"具有常规货币政策沟通工具的效果.

    央行沟通公告政策利率传导"小纸条"信息

    政府数据开放与资本区际流动:企业异地投资视角

    彭远怀胡军
    8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区际有序自由流动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但制度性的政府行为严重制约着资本区际流动.那么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府数据开放能否促进资本区际有序自由流动呢?文章利用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开通的准自然实验,从企业异地投资视角考察了目的地政府数据开放对资本区际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在目的地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开通后的子公司数量和注册资本均显著增加,表明政府数据开放能促进企业异地投资;第二,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是重要作用机制,体现在企业主要是向比所在地市场化进程更慢、政府干预程度更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目的地增加投资,且异地投资造成的边际税费负担和非生产性成本显著减少;第三,非国有产权、较强融资约束、较少异地投资经验会增强政府数据开放对企业异地投资的促进作用;第四,政府数据开放质量越高、数据质量越高、平台越完善以及政策保障越强时企业异地投资越多.以上结果意味着发展较差地区高质量开放政府数据有助于吸引更多发展较好地区的资本流入,这为促进资本区际有序自由流动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启示.

    政府数据开放资本区际流动异地投资制度交易成本

    高校基础研究创新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本地交流成本的视角

    冷萱李涵何佳鑫
    11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研究创新关乎国家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如何推动基础研究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以地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本地交流成本降低对高校基础研究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收集了 2006~2020年中国高校分学科的基础研究产出指标,实证研究发现地铁开通使得该城市对应高校学科层面的基础研究产出显著提升了约4%,动态效应表明这一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强化.机制分析表明,城市地铁通过降低本地交流成本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合作,最终提升了基础研究产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的结果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为推动高校基础研究创新提供了参考,也为理解交通强国产生的创新效应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面对面交流本地交流成本科学合作高校创新

    金融制度改革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新三板分层制度的证据

    赵琦钟夏洋
    13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层制度是资本市场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化制度安排,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2016年开始实施的分层制度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3~2020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通过文本分析法构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标,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分层制度能够显著驱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表明,分层制度提高了新三板市场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了外部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推动要素资源向创新层企业集聚,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此外,分层制度促进创新层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了多样性董事会功能,缓解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问题,使企业调整经营战略,激发其数字化转型动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分层制度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和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更为显著.本文验证了资本市场制度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作用,不仅为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相关启示,而且对理解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三板分层制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多层次资本市场

    清洁能源发展的健康效应——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

    王维国付嘉为范丹
    150-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解决能源消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的负面影响,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挑战,而清洁能源发展则为此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治理路径.本文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投产运营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15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考察了清洁能源发展如何影响公众健康.研究发现,西气东输工程产生了健康效应,在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能显著提升沿线地区的公众健康水平.但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城市居民和老年人群体,且家庭用能结构改善、企业污染减排、城市环境质量提升是主要作用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煤改气"政策有助于增强工程的健康效应.福利分析显示,该工程降低了个人及地区医疗支出,并促进了当地就业.本文的发现对如何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鲜明的政策启示.

    西气东输工程清洁能源发展健康效应

    扶贫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来自光伏产业扶贫的证据

    江鸿泽梁平汉
    17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推动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0~2020年国家级贫困县面板数据,以光伏扶贫政策的下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评估光伏扶贫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光伏扶贫政策使重点扶贫县的GDP和人均GDP分别提高了 3.2%、5.3%.多种稳健性检验、动态效应和工具变量结果均支持这一结论.这种促进作用在国家帮扶力度更大地区以及光照更强地区更明显.基于政策强度的分析显示,在贫困村与贫困户帮扶比例越高、光伏电站建设与覆盖规模越大的县区,光伏扶贫政策对经济增长的益贫效应更强.从影响机制来看,光伏扶贫政策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渠道,拓宽了就业机会,并通过改善供电环境提高了市场活力.本文为乡村振兴战略中光伏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构建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扶贫效应.

    新质生产力光伏扶贫经济增长贫困治理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制会改变劳动力需求结构吗?——基于"大气十条"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王群伟李振冉曹雅茹
    19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稳定的劳动力需求对于减轻环境规制可能引发的经济和社会负面影响至关重要.区别于已有研究中环境规制对所有企业劳动力需求影响的同质性假设,本文将企业分为受规制企业和非规制企业,以"大气十条"为政策背景,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方面对比了环境规制对两类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动态影响,明晰了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需求结构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会改变劳动力需求结构,并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短期内,受规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降低,非规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小幅度增长;长期内,受规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恢复,非规制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大幅度持续增长.从机制来看,受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短期内降低主要归因于生产规模缩小和生产设备升级,末端污染处理设备安装和生产规模恢复在长期内推动了劳动力需求的恢复;非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规模扩张以及受规制企业淘汰劳动力的流入.另外,从员工技能水平、生产智能化水平和企业年龄的异质性角度考虑,环境规制对受规制企业和非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动态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研究结果对环境规制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稳定就业、改善劳动力需求结构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大气十条"环境规制劳动力需求结构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