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李平

月刊

1000-3894

bjb-iqte@cass.org.cn

010-85195717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ournal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兼容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两个学科,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中的焦点问题及时反映两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国内外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反映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规模经济强化效应——降低制度性贸易摩擦视角

    陈韬闫中晓
    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国内市场一体化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国内制度性贸易摩擦降低的福利效应分解为贸易成本变动效应和规模经济强化效应,重点评估规模经济强化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大多数省份而言,制度性贸易摩擦降低的规模经济强化效应占总福利效应的比重超过25%.从全国尺度来看,规模经济强化效应占总福利效应的比重达32.6%.机制分析表明,制度性贸易摩擦降低引发的产业空间分工深化和地区产业专业化均为规模经济强化效应的重要来源.投入产出关联对规模经济强化效应强度具有关键影响,服务业可贸易性和国际循环畅通程度也会影响规模经济强化效应的强度.拓展分析发现,降低空间摩擦和降低制度性贸易摩擦在提升规模经济强化效应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性.本文为破除地区间制度性贸易壁垒提供了政策依据.

    规模经济市场一体化贸易成本福利

    土地空间配置、地方政府债务分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赵扶扬刘睿智
    2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依托.2003年以来,中国城镇建设用地供给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明显缩小了东部和中西部的总产出与人均收入差距,但却推动了区域间的地方政府债务分化现象.本文构建了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不同区域地方政府的内生最优行为,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分布特性和地区发展差异.进一步地,本文聚焦土地和地方政府激励,探讨了缓解区域分化问题的要素配置方案.研究发现:现实中偏向中西部地区的土地配置可以缩小产出与人均收入的差距,但在地方政府内生激励与行为下会带来地方政府债务分化、房价分化、产出受限等问题.若仅推动土地要素向发达地区配置,尽管能够提高经济总体产出,却会加剧人均收入分化.只有同时推动土地和劳动力向优势地区集聚,才能在缩小地区间人均收入差距的同时,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分化、房价分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多重政策目标.

    地方政府债务土地空间配置劳动力流动区域分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高端制造业发展、人力资本配置和经济增长

    朱兰吴紫薇王勇
    4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东亚和拉美不同增长绩效的经济体,本文发现东亚经济体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且高技能劳动力流向高端制造业,而拉美经济体出现制造业"低端锁定"且高技能劳动力更多流向服务业.为对上述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力配置现象提供一个统一的解释,本文构建包含劳动力异质性的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不同行业高技能劳动力配置下的产业结构变迁路径,发现"基础制造业-高端制造业"路径下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绩效明显优于"基础制造业-服务业"路径.然后,通过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政策效果,发现动态调整的产业政策比固定产业政策更有效,单一的教育政策结合产业政策更有效.本文不仅拓展了产业结构转型相关理论研究,突出高端制造业发展和人力资本配置的重要性,也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高端制造业人力资本配置产业结构变迁有为政府

    数字金融、路径突破与制造业高质量创新——兼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路径

    诸竹君袁逸铭许明柴斌锋...
    6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以渐进式为主的创新路径制约了科技与产业 自立自强,同时"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有待完善.本文将创新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双重因素纳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揭示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创新路径与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本文采用专利引用网络分析法有效刻画了创新路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数据的经验研究证实:(1)总体方面,数字金融通过正向的成本节约效应、人力资本匹配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负向的行业竞争效应,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2)路径方面,数字金融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受到创新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调节作用,高创新效率与低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倾向于实施突破式创新;(3)资源配置方面,数字金融对行业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降低了行业内创新效率离散度.本文对金融强国战略下促进实体经济创新路径突破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数字金融创新路径资源配置创新效率

    绿色信贷政策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

    韩国高刘田广庞明川
    8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贸易绿色化转型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多产品企业框架,研究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出 口产品绿色重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出 口产品绿色重构.机制检验表明,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通过棕色产品信贷规模降低与信贷成本提升,绿色产品信贷规模增加与信贷成本降低,驱动了企业出 口产品绿色重构;另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通过促使边缘棕色产品高价低质、降低规模,促使边缘绿色产品提价扩利、扩张新增,引发了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拓展研究发现,出 口产品绿色重构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异质性产品中更为明显;加强绿色信贷政策与命令型环境规制和政府绿色补助协同,是全面推进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的重要路径.本文为加快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和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绿色信贷出口产品绿色重构政策协同多产品企业

    从共享经济到低碳经济——来自共享单车平台进驻的证据

    代昀昊王晓允童心楚
    11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享经济能否以及如何助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共享单车平台分批进驻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15~2017年城市特征面板数据和月度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方法评估了共享单车平台进驻对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共享单车平台进驻总体上显著降低了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机制分析表明,共享单车平台主要通过替代地区交通工具和提升公众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意愿两个渠道发挥二氧化碳减排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科技创新实力较强以及有两家共享单车平台共同进驻的地区,共享单车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更强.本文以共享单车平台进驻为视角阐释了共享经济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发展共享经济改善城市碳排放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共享经济共享单车绿色转型二氧化碳排放

    医保报销待遇与患者异地就医选择——基于空间距离、医院等级和医保待遇的分析

    陈昕欣封进
    13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优质医疗资源区域分布失衡与医疗保险属地化管理的背景下,异地就医可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但也可能带来欠发达地区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问题.本文考察医保待遇、就医距离和医院等级对患者选择的影响,并重点探讨异地就医医保报销待遇和患者距离支付意愿之间的关系.利用某医疗资源匮乏地区肿瘤患者的医疗保险报销数据发现,相对于本地医院,重症患者更愿意前往省会城市三级医院就医,他们愿意付出更高的额外距离成本,轻症患者的距离支付意愿较低.随着医保待遇的提升,患者的预期自付比例下降,重症患者对异地就医的距离支付意愿显著上升,但轻症患者的距离支付意愿变动不大.相较于城市患者,农村重症患者的距离支付意愿较低,但对医保报销待遇的变化更敏感.本文结果表明,异地就医报销待遇应考虑疾病差异和城乡差距,以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和公平性.

    异地就医医保报销待遇离散选择模型

    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鞭策效应:A股纳入MSCI指数与企业ESG表现

    宋献中潘婧韩杰
    15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发展趋势,资本市场国际化如何影响企业可持续经营理念备受关注.本文基于2018年6月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A股"入摩")这一外生事件,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与内在机理.研究发现,A股"入摩"对企业ESG表现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提升了企业在环境(E)和治理(G)方面的表现.机制分析表明,这种积极影响源于企业对融资需求、境外投资者融入和外部关注压力三方面的考量.进一步分析表明,A股"入摩"对企业ESG提升存在溢出效应,且"入摩"后积极提升ESG的企业在后续经济绩效与治理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本文研究表明,深化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者对ESG表现的关注,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市场改革建设的积极作用,对于思考如何推动中国企业的ESG投入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A股MSCI指数资本市场国际化ESG

    监管型小股东与企业ESG表现——来自投服中心试点的证据

    汤旭东张星宇杨玲玲
    173-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半公共—半私人"特征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投服中心)是中国证券监管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2016年2月,投服中心在上海、湖南、广东(深圳除外)三地开展行权试点,以上市公司小股东的身份行使投资者保护职能.基于这一试点政策,本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监管型小股东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试点地区上市公司的ESG表现显著提升,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管理层短视与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为其中的三条作用机制.此外,试点的效应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管理层能力较强、分析师关注度较高以及所在地区公众环境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投服中心带来的ESG表现提升,也有助于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升股票回报率.本研究丰富了有关投资者保护和企业ESG驱动因素的文献,对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监管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投服中心企业ESG表现投资者保护

    不确定性冲击、政府采购与企业发展韧性

    潘越柯进军宁博
    193-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各种不确定冲击中提高中国企业的发展韧性是党中央尤为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为研究视角,基于2020~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季度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探讨政府采购能否以及如何帮助企业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冲击.结果显示,在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冲击时,政府采购有助于提高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韧性,而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和稳定企业发展预期是两条潜在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地,对于盈利能力较差、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而言,政府采购在其面临不确定性冲击时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此外,相比于异地采购,本地政府采购对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本文最后还发现,政府采购不仅能帮助企业缓解不确定性冲击的负面影响,在冲击结束后也可助其更快地实现价值恢复.本文首次从政府采购视角扩展了企业发展韧性相关的学术认知,对于中国政府部门在历史新征程中制定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经济发展政策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不确定性冲击政府采购企业发展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