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李平

月刊

1000-3894

bjb-iqte@cass.org.cn

010-85195717

100732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ournal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兼容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两个学科,主要针对改革开放中的焦点问题及时反映两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国内外该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反映其运用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消费结构升级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

    蒋灵多陈虹曦陆毅张国峰...
    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消费升级与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是当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两项重要发展战略.本文采用2010~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从需求侧角度探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可显著推动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估计结果十分稳健.机制分析显示,消费结构升级通过激发城市市场主体创新和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且主要通过扩展边际的路径实现.异质效应分析表明,消费结构升级主要促进中、低技能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品和消费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且主要促进了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出口质量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国内高收入地区.政府应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升级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方面的动能,通过消费升级来优化生产结构,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消费结构升级出口产品质量企业创新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区域"国内国际双循环":路径、特征与联动分析

    葛阳琴何晓风谢建国
    2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区域"国内国际双循环"测算模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嵌入式投入产出表,本文研究了 2002~2017年中国区域参与双循环的路径和特征,并分析了基于价值链分工视角的中国区域双循环联动.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具有典型的"本地偏好"特征,国内循环起主导作用,国内循环中以区域内分工和贸易为主,国际循环中以最终品出口和简单GVC为主,整体上嵌入复杂NVC和复杂GVC的程度不够.各区域参与双循环均以国内循环为主,但具体循环路径差异明显,且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国内循环份额呈现出从中心向四周散射减弱的特征,国际循环份额呈现出从四周向中心集中减弱的特征.制造业相对更多参与国际循环,以最终品出口和简单GVC为主,各区域部门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存在一定的分离.从NVC和GVC的耦合协调水平来看,除少数省份外,多数省份仍未实现双循环联动发展,但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向双循环联动不断演进.文章的结果表明,如何进一步形成阶梯式区域分工、加强NVC和GVC的链接、促进内外有效联动仍然是中国政府构建新发展格局亟须解决的问题.

    双循环路径联动嵌入式投入产出表

    节能目标政策与地区能源效率

    王贤彬杨超群
    4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目标如何驱动能源效率改善是一个重要问题,"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政策是中国转向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契机.本文通过手工收集地级市层面节能目标约束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节能目标政策对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节能目标政策显著提升能源效率,这一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节能目标较高地区通过调整经济增长目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地区能源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治理激励和晋升激励较强地区的能源效率改善效果更好,自然资源禀赋低、市场化水平高、财政支出水平高的地区政策效果也更加显著.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也支持上述发现,为中国在"双碳"背景下合理制定和科学实施节能目标政策提供政策启示.

    节能目标节能监管能源效率

    政府数字采购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申志轩祝树金文茜汤超...
    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政府采购这一市场激励型方式,通过识别其中的政府数字采购项目,检验政府数字采购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2015~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研究发现政府数字采购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且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市场地位较低的企业以及数字基础设施更完善的地区中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融资约束缓解和市场预期改善是政府数字采购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减税激励、政府数字补贴和风险投资能够与政府数字采购产生协同作用,共同激励企业数字化转型.此外,政府数字采购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影响发挥了供应链辐射效应,体现为增加对供应商企业的政府数字采购能够激励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反之作用不明显.本文基于政府数字采购视角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如何进一步依靠市场型政策工具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政府数字采购数字化转型融资约束市场预期

    头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

    卢福财王雨晨徐远彬
    9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通过发挥头部企业优势来释放数字红利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分头部企业和追随企业的基础上,本文将两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内,从理论层面考察头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追随企业数字化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地,本文使用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头部企业数字化转型视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头部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追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机制检验表明,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是其中的重要作用路径,并且头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大于负向竞争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头部企业与成立时间短的头部企业对追随企业数字化水平的带动作用更大.本文为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以大带小"的作用,推动行业内头部企业与追随企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缩小企业间的"数字鸿沟"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企业数字化转型头部企业示范效应溢出效应竞争效应

    如何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基于数字化转型视角

    何青琚望静庄朋涛
    11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约束和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关乎中国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借助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缓解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有助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缓解作用有显著差异,实践应用层面的数字化成果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效应最强烈,底层技术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效应并不明显.数字化转型之所以能有效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一是在信贷结构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长期信贷可得性,缓解企业长期融资约束;二是机构投资者类型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增进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有效发挥其治理效应,促使企业合理安排投融资期限结构.此外,数字化转型还可以引导长期资金更多流向民营企业、内部管控成本高以及运营效率低的企业,从而助力企业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本文拓宽了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思路,对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以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数字化转型投融资期限错配长期信贷可得性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

    要素价格与新发展格局构建:基于工业用地价格与企业国际国内市场选择的证据

    张艳赵凌雪刘青
    13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土地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选择问题相结合,剖析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规模下降的原因.首先,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引入工业用地成本,发现工业用地价格上升通过成本上升效应和市场转换效应,影响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选择.其次,基于2007~2013年中国工业用地出让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价格上升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出口产出比;对于非国有企业、低技术密集型行业及东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在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工业用地价格上升,有助于高效率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有效配置资源,通过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联动,共促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工业用地价格出口产出比市场选择

    环境规制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基于人口跨市流入流出双重视角的分析

    马坤代栓平
    156-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而环境规制作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不可避免地会深刻影响经济体系的诸多领域.本文聚焦于劳动力市场领域,基于条件Logit模型,从流入流出两大维度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化城市环境规制抑制了劳动力流入,加速劳动力的流出.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城市就业岗位与环境质量作用于劳动力流动.环境规制增强,就业岗位减少,抑制劳动力流入,促进流出;环境质量改善,吸引劳动力流入,抑制流出.目前,就业效应的消极作用相较环境改善效应占主导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个体与城市异质性,低龄、女性、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个体更容易遭遇环境规制的负面冲击;沿海省份、秦岭淮河以南和规模较小的城市,这种抑制效应更为明显.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各城市在实施更加积极的环境规制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也要做好受到冲击的劳动力的分流、转岗、培训和再就业工作,保障社会民生,平稳实现城市的绿色转型.

    环境规制劳动力流动高质量发展

    减税激励与少儿人力资本积累——来自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证据

    邱德馨王雪标张逸君
    176-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提高少儿人力资本水平,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借助三重差分模型和面板事件研究法,考察了减税激励对少儿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年长队列少儿,减税激励能够显著促进年轻队列少儿的人力资本积累,具体表现为认知能力和部分非认知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但该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教育投资和养育质量的提高是减税激励影响少儿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两条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中等收入家庭、父母教育背景以及个人初始能力较差的少儿,女孩和独生子女群体在此次减税政策中获益更大.以上发现为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提高人力资本代际流动性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证据.

    减税激励人力资本三重差分模型面板事件研究法

    GPT在文本分析中的应用:一个基于Stata的集成命令用法介绍

    李春涛闫续文张学人
    197-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智能时代,深度挖掘文本数据的价值日益重要,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实证研究发展的框架下,首先分析了文献中词典法、文本相似度、监督式机器学习等传统文本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其次论述了大语言模型的优势及其对实证研究、特别是文本分析的赋能作用;在此基础上,借助由本文作者编制的Stata命令chatgpt,通过一系列案例展示了 GPT在提高文本数据处理效率、优化文本指标刻画能力、增强文本指标衡量精度以及丰富文本指标信息含量上的核心优势.本文认为,大语言模型将极大地释放文本数据价值,在基于文本分析方法的相关实证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文本分析GPT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文本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