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科技
塑料科技

于文杰

月刊

1005-3360

slkj@dsy-cn.com

0411-86601793

116033

大连市周家街11号

塑料科技/Journal Plas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优秀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件多,学术水平较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机硅改性聚磷酸铵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研究

    刘宏霞李军星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得到兼备良好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包覆改性聚磷酸铵(APP),以不同的添加量将其添加到TPU中,制备TPU复合材料.结果表明:PDMS包覆改性APP的加入能够显著提升TPU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抑烟性能,同时促进TPU基体的降解炭化,达到保护基体和阻燃的目的,但PDMS包覆改性APP的加入对TPU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造成负面影响.综合分析,建议添加质量分数15%的PDMS包覆改性APP,可在对TP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未造成明显影响的情况下有效改善其阻燃性能.

    聚磷酸铵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阻燃性能

    改性聚磷酸铵增强聚乙烯电缆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堃张永良李扬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精氨酸表面改性聚磷酸铵的复配阻燃剂,将其掺入聚乙烯中,制备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不同复配阻燃剂掺量对聚乙烯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阻燃剂精氨酸-聚磷酸铵的掺入有效改善了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提升了其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在提升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当复配阻燃剂质量分数为20%时,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等均达到最优.在此掺量下,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氧化诱导时间分别较纯聚乙烯提升了31.42%和9.33%.

    精氨酸聚磷酸铵聚乙烯阻燃性能热性能

    CF增强PC/A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研究

    庞亚男李江华祁会军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碳纤维(CF)制备CF增强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复合材料,研究CF对PC/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的影响,以获得CF的最佳掺量.力学性能分析表明,随着CF质量分数的增加,CF增强PC/ABS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不断提高,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热学性能分析表明,随着CF质量分数的不断增加,CF增强PC/ABS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不断提高,熔体流动速率(MFR)先增大后减小.CF的质量分数为15%时,CF增强PC/ABS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最优,与未加CF的材料相比,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34.7%、133.3%和69.6%,热变形温度提高了39℃,MFR提高了27.8%.

    CFPC/A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学性能

    用于公路的丙烯酸酯类聚氨酯/碳纳米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吕东滨杨洋李斌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公路图标和标识线受到恶劣环境的侵蚀,延长公路图标和标识线使用寿命,研究用于公路的丙烯酸酯类聚氨酯/碳纳米管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分析.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偶氮二异丁腈等材料制备实验用丙烯酸酯类聚氨酯,分别在其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2%、0.4%以及0.6%酸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制成3种不同碳纳米管掺量的试样,通过力学性能测试以及耐磨性测试分析每种试样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当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0.2%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耐磨性较弱,可见添加较少的碳纳米管无法提高材料性能;当碳纳米管掺量达到0.6%时,材料基础性能明显低于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0.4%时的试样.在不同方法测试下,添加质量分数0.4%碳纳米管的试样可以保持优异的热稳定性,当处于高温状态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均保持较高水平,且磨损率相对较低.因此,添加质量分数0.4%碳纳米管的丙烯酸酯类聚氨酯更适用于公路建设.

    丙烯酸酯类碳纳米管力学性能耐磨性

    复合暖通交联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赖莉琼刘超婧黄国祥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交联聚乙烯(PEX)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以聚乙烯为基体,以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后的蒙脱土为填料,复配制备改性蒙脱土/PEX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改性蒙脱土掺量对PEX复合材料力学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质量分数1.0%的改性蒙脱土有效提升了PEX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简支梁冲击强度,提升了PEX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在此掺量条件下,PEX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简支梁冲击强度分别为16.21 MPa、21.96 MPa和10.31 kJ/m2,电场击穿强度达到最高,为32.21 kV/mm,维卡软化温度为120.91℃.因此,适量掺入改性蒙脱土能够有效改善PEX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交联聚乙烯蒙脱土偶联剂

    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对保温塑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刘红艳李志民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纳米二氧化硅(SiO2),并将改性前后的SiO2作为填料,制备二氧化硅/聚丙烯(SiO2/PP)塑料混凝土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改性前后纳米二氧化硅的微观结构,研究SiO2的用量对塑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导热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填料用量的增加,样品的流动度逐渐降低,工作性能逐渐降低,材料的热导率逐步上升,热量会通过孔隙流失,使保温性降低,但仍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当改性二氧化硅(M-SiO2)的质量分数为3%时,塑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大,为5.66 MPa,同时表现出较佳的耐久性,经过50次抗硫酸盐试验,抗压强度仅下降9.54%.因此,加入质量分数3%M-SiO2的塑料混凝土具备较好的保温性能.

    纳米二氧化硅塑料混凝土导热性能耐久性

    壬烯基琥珀酸酐酯化淀粉制备及其PLA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于洋史其涛葛铁军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壬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水溶液为溶剂制备酯化淀粉.将酯化淀粉与聚乳酸(PLA)共混制备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对酯化淀粉及其PLA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制备酯化淀粉的较佳工艺是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温度为85℃,催化剂用量为淀粉的2%,n(离子液体)∶n(水)为1∶10,n(酯化剂)∶n[淀粉中脱水葡萄糖单元(AUG)]为1∶3.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取代度为0.92 mmol/g.FTIR分析表明:淀粉已经被成功酯化.接触角测试表明:酯化淀粉的亲水性降低,与PLA的接触角相似.DMA结果表明:酯化改性提高了淀粉与PLA的相容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酯化淀粉质量分数为2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比PLA/原淀粉复合材料分别提高4.7%、132%和26.5%.SEM表明,酯化后的淀粉表面形貌发生变化,酯化后淀粉与PLA相容性得到改善.

    玉米淀粉酯化离子液体壬烯基琥珀酸酐

    废弃棉织物微晶纤维素/聚乳酸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陈超李荣国黄山姜晓雪...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废弃棉织物作为微晶纤维素(MCC)来源,将十八胺-密胺树脂(OMF)疏水化改性得到的OMF-MCC作为增强材料,制备废弃棉织物微晶纤维素/聚乳酸复合薄膜(OMF-MCC/PLA),并对改性前后的废弃棉织物MCC及OMF-MCC/PLA复合薄膜开展材料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废弃棉织物提取的MCC表面光滑,尺寸分布较宽;OMF成功实现了废弃棉织物MCC的疏水化改性,添加OMF-MCC的聚乳酸(PLA)复合薄膜拉伸强度较纯PLA薄膜最大提升了166.6%,断裂伸长率略有下降;OMF-MCC/PLA复合薄膜展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

    聚乳酸废弃棉织物微晶纤维素力学性能

    β成核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李永桂李剑李彭高志强...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β成核剂对聚丙烯(PP)进行改性,制成β成核质量分数为5%的PP母粒.PP母粒与PP按照不同配比注塑成PP标准样条,并对PP样条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β成核剂对均聚PP 1100N有极大的增韧作用.当β成核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02%时,常温缺口冲击强度由5.0 kJ/m2增加至9.1 kJ/m2,提高了82%;在β成核剂添加质量分数为0.15%时,常温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从原来的5.0 kJ/m2增加至11.5 kJ/m2,提高了130%.低温冲击强度随着β成核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从2.0 kJ/m2增加至2.6 kJ/m2,提高了30%.β成核剂的加入影响材料的拉伸性能.在β成核剂质量分数为0.05%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的30.98 MPa,与未添加的空白样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13.27%,断裂伸长率也由708.95%提高至1 060.00%以上.β成核剂的加入影响材料的弯曲性能,降低材料的刚性,但影响程度不大.

    聚丙烯β成核剂增韧力学性能

    低剂量γ辐照微交联结构对不同支链长度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流变性能影响

    雷亨毛选之张帆张茂江...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不影响吹膜、流延、挤出等工艺的前提下提升聚乙烯(PE)制品性能,通过低剂量γ射线辐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实现材料的微交联,探究低吸收剂量和退火温度对3种不同支链长度LLDPE(牌号:2045G、2645G和7042)的微交联结构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LLDPE的储能模量和复数黏度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加,损耗因子却降低,同时退火温度对流变参数无明显影响.当吸收剂量为5 kGy时,7042、2645G和2045G的储能模量分别增加815%、580%和388%,说明LLDPE支链长度越短,其微交联程度越高.结果表明,低剂量辐照可使LLDPE发生微交联,有效提升其流变性能和熔体强度,凸显了通过低剂量辐照微交联改性聚烯烃产品的潜力.

    γ辐照低吸收剂量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微交联流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