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塑料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塑料科技
塑料科技

于文杰

月刊

1005-3360

slkj@dsy-cn.com

0411-86601793

116033

大连市周家街11号

塑料科技/Journal Plas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塑料加工行业中的优秀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稿件多,学术水平较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丙烯酸酯共混聚氯乙烯(ABR)管低温力学性能研究

    胡少伟郭泽元金文粲唐鹏飞...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丙烯酸酯共混聚氯乙烯管(ABR)低温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试验对ABR、高性能硬聚氯乙烯管(PVC-UH)和PN1。0 MPa型号的硬聚氯乙烯(PVC-U)管进行了多种温度条件下的压扁性能和拉伸性能测试,并对3种管道在5℃环境中的偏角密封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基于测试和试验结果建立了低温下的ABR管偏角密封性数值模型。试验和模拟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ABR管的力学性能优于PVC-UH和PVC-U管,丙烯酸酯(ACR)改性剂的混入显著提高了ABR管低温下的压扁、拉伸和抗渗漏性能。在5℃的环境中,ABR管材的屈服强度为57。1 MPa,弹性模量为3 679。3 MPa,断裂伸长率为71。5%,环刚度为22。67 kN/m²,环柔性良好。同时,在5℃的环境中,ABR管线接口处在0。4 MPa静液压和8°偏角位移的作用下依旧能保持密封性。

    ABR管温度力学性能密封性数值模拟

    热塑性树脂增韧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王宇翔张春辉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摩擦材料领域对树脂性能要求的持续提高,对酚醛树脂的韧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使用3种热塑性树脂,包括聚酰胺(PA)、液体丁腈橡胶(LNBR)、液体羧基丁腈橡胶(CLNBR),分别对酚醛树脂(PF)进行增韧改性,制备不同热塑性树脂/PF配比的固化物试样。对复合树脂的热、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比较分析3种热塑性树脂对PF的增韧效果。结果表明:当热塑性树脂加入PF中时,其压缩率、变形率提高,压缩弹性模量、存储模量、硬度和热分解温度降低。PA与PF有更好的相容性,当PA/PF质量比为1∶10时,复合树脂具有最佳的增韧效果和热稳定性,其交联密度18 251 mol/m3,玻璃化转变温度199。4℃,硬度123。12 HRR,压缩弹性模量1 953 MPa,压缩回弹性好,永久变形率低。

    酚醛树脂共混改性增韧改性力学性能热学性能

    聚丙烯/不同形貌氧化锌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刘艳军唐思阳张恒慧徐永平...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质轻且力学性能优异。氧化锌是一种常用的无机填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抗菌性能,常用于聚合物的共混改性。通过可控合成可以得到不同形貌的氧化锌样品。为了探究氧化锌形貌对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母粒法制备聚丙烯/不同形貌氧化锌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力学性能测试和抗菌实验,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晶体结构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氧化锌的形貌和质量分数影响聚丙烯的晶体结构;聚丙烯/3%球状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达到32。8 MPa;聚丙烯/5%四针状氧化锌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最高的抑菌率,分别达到71。6%和89。6%。

    聚丙烯不同形貌氧化锌晶体结构力学性能抗菌性能

    O2和N2等离子体处理对HDPE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研究

    马子涵王洪艳袁少飞张建...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高密度聚乙烯(HDPE)表面润湿性,分别采用氧气(O2)和氮气(N2)等离子体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以水(H2O)和二碘甲烷(CH2I2)作为测试液对改性前后的表面接触角进行测试,分析了改性后表面润湿性变化,确定了O2和N2低温等离子体改善HDPE表面润湿性的最优工艺。进一步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X光电子能谱微观结构(XPS)对最优工艺处理前后HDPE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及官能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O2和N2等离子体处理后,HDPE表面润湿性显著提高,表面能增大,两种等离子体改善HDPE表面润湿性最优工艺分别为功率1 000 W、时间10 s、流速1。5 L/min(O2),功率800 W、时间15 s、流速2。5 L/min(N2);等离子体处理后,HDPE表面发生蚀刻现象,产生明显凹坑,并在其表面引入了含氧官能团C—O、C=O、O—C=O和含氮气官能团—C—NH2、—C—NH—。N2等离子体最优工艺处理对HDPE表面润湿性改善效果较O2明显。

    等离子体表面润湿性高密度聚乙烯

    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吸附Co2+、MB的研究

    吴淑茗梁雯霞吴佳斌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为原料,以丙烯酸(AA)为单体合成SA/PVA-g-AA复合凝胶吸附剂,对凝胶材料的官能团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以Co2+、亚甲基蓝(MB)为吸附对象,考察了pH值、Co2+/MB初始质量浓度、凝胶投加量等对凝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复合凝胶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20。896 7 m2/g和8。069 08 nm,呈现多孔结构,有利于对Co2+、MB的吸附。凝胶在60 min内对Co2+和MB的吸附都达到平衡,且均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较好。pH值分别为3和7、凝胶投加量为0。15 g、初始质量浓度均为100 mg/L条件下,凝胶对Co2+、MB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5。01%和98。78%。

    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凝胶Co2+MB动力学

    大分子受阻酚功能化碳纳米管改性聚氨酯网状泡沫塑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瑞欣杨瑞宁尚磊张博...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修饰的碳纳米管(CNTs)为载体,通过表面引发氧化-还原聚合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CNTs-PHEMA),再经酯化反应接枝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CNTs-PHEMA-g-AO-e),最后以此改性聚氨酯(PU)网状泡沫塑料详细研究了CNTs-PHEMA-g-AO-e对PU网状泡沫塑料表观密度、力学、抗静电和耐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引发氧化-还原聚合和酯化反应成功制得AO-e接枝率为8%的功能化CNTs,随CNTs-PHEMA-g-AO-e质量分数的增大,网化前后表观密度逐渐增大,密度差先减小后增大,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压缩永久变形先减小后增大,断裂伸长率明显下降。当CNTs-PHEMA-g-AO-e质量分数为4%时,PU网状泡沫塑料的拉伸强度为262。6 kPa,断裂伸长率为122。7%,定变形65%的压缩强度为8。6 kPa,压缩永久变形为15。6%。与直接添加AO-e的PU网络泡沫塑料相比,CNTs-PHEMA-g-AO-e提升了材料的抗静电性能,体积电阻率下降了10个数量级,同时耐老化性能得到显著增强。

    碳纳米管聚氨酯网状泡沫大分子抗氧剂抗静电性能耐老化性能

    纤维包覆纱改性PVA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秦爱文王佳乐訾皓然闫宇航...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湿法纺聚偏氟乙烯(PVDF)纤维为芯层,以正硅酸乙酯和聚丙烯腈(PAN)为皮层,通过静电纺纱仪制备SiO2/PVDF和PAN/PVDF两种纤维包覆纱,并将纤维包覆纱进行碳化处理,然后加入聚乙烯醇(PVA)中通过冷冻干燥的方式制备气凝胶,研究两种纤维包覆纱对PVA基气凝胶压缩性能、隔热性能及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包覆纱的加入能够增强PVA基气凝胶的抗压缩性,其中加入PAN/PVDF包覆纱的气凝胶其抗压缩性能最佳,压缩应力达到112。3 kPa,相比未改性的气凝胶提升了45%,且经过5轮压缩回弹实验后,恢复率仍能保持90%以上。此外,加入纤维包覆纱后,两种改性气凝胶的介电损耗性能均提高。其中,当PAN/PVDF包覆纱改性后的气凝胶厚度为1 mm时,其有效吸波带宽为1。08 GHz,最强吸收峰值达到-40。4 dB,展现出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

    气凝胶纤维包覆纱电磁波吸收压缩性能

    PEG功能化及其在粉末注射成型17-4PH不锈钢中的应用

    李晓芙吴盾曹峥成骏峰...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α-甲基丙烯酸(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接枝改性聚乙二醇(PEG),得到PEG功能化产物(PEG-X),用其湿法处理17-4PH不锈钢粉末,结合聚甲醛/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POM/PP/HDPE)黏合剂制备粉末注射成型喂料,经注射、脱脂、烧结得到17-4PH烧结样品。讨论了PEG-X对17-4PH不锈钢粉末注射成型喂料和烧结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黏结剂与17-4PH不锈钢粉末的相容性被改善,两者的表面张力下降,浸润性变佳,与POM接触角从116°下降到55°,其中PEG-BA处理效果最佳;喂料流变性能、注射胚力学性能均被改善;经PEG功能化处理的粉末烧结样品晶粒细化,力学性能改善。PEG-MA处理的粉末烧结样品拉伸强度从768 MPa提高到982 MPa,PEG-GMA处理的粉末烧结样品断裂伸长率从10。25%提高到15。90%。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17-4PH不锈钢接枝表面改性力学性能

    《塑料科技》对稿件的要求如下,仅供作者撰稿时参考

    50页

    基于ABS-苯并噁嗪树脂的新型复合材料制备及阻燃性能的机理研究

    刘驰宇刘博邓小波鞠彬彬...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树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合成树脂,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且需求量巨大,但是其阻燃性能较差限制其在防火要求高的产品中的应用。为了提高ABS树脂的阻燃性能,通过前期试验发现,磷酸系阻燃剂[聚磷酸铵(APP)、磷酸三苯酯(TPP)和异丙基化磷酸三苯酯(IPPP)]能够提高ABS的阻燃性能,并且与苯并噁嗪和磷酸氢锆形成新型ABS复合材料,通过测试复合材料的红热联用(TG-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释放速率(HRR)等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磷酸系阻燃剂会热解形成具有极强脱水作用的磷酸和焦磷酸,促使ABS-苯并噁嗪复合体系发生脱水炭化现象,形成炭层提高阻燃性能;双酚A型苯并噁嗪在复合体系阻燃性能中的表现明显高于苯胺型苯并噁嗪;磷酸氢锆的引入作为协同成炭剂,虽然有效提高了残炭率,但其层状结构可能对炭层的致密性产生一定影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磷酸系阻燃剂苯并噁嗪磷酸氢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