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欧阳越

月刊

1000-0860

water@waterinfo.com.cn

010-63205989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是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介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为主,同时也报道国外的各项先进技术。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利规划、泥沙研究、环境水利、水工建筑、水力发电、地质勘测、工程施工、农田水利、防洪除涝、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利经济、动能经济、高新技术及应用、试验研究、国外科技、技术革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合流污水系统最优截流倍数研究

    郑岩杭李翠梅黄瑜琪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合流污水系统的改造过程中,截流倍数(n0)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改造项目的经济与环境效益.为了实现雨污分流改造的最优化,本研究以合流污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合流污水系统的SWMM模型,构建了以“工程费用与环境污染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最优截流倍数模型.通过模拟分析不同截流倍数(n0)下合流污水对受纳水体水环境的影响及系统改造费用的变化,确定改造项目环境与经济效益最优化的截流倍数.研究结果表明:合流污水系统改造的最优截流倍数为n0=3.此时,年总费用取得最小值180.78万元,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年溢流总量减少28.95%,年截流总量增加15.51%,年总溢流污染负荷TSS、COD、TN、TP分别减少18.17%、21.25%、14.72%、17.49%,年总截流对应污染负荷分别增加18.38%、19.31%、18.67%、15.18%,实现了合流污水系统改造的最优化.

    合流污水系统SWMM模型最优化截流倍数

    适应气候变化的交互式水库防洪调度决策分析系统

    艾学山支悦董璇董祚...
    180-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提供实用快速的水库防洪调度决策分析工具非常必要.本文建立了水库防洪调度的常规调度模型和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开发了两种模型的人机交互式计算工具,并通过优化调度模型的非劣解集分析水库防洪风险,在灵活的人机交互计算基础上给决策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辅助决策.开发的交互式水库防洪调度决策分析系统可实现:(1)不同水库和洪水过程的添加和选择;(2)防洪常规调度和优化调度的计算;(3)动用防洪库容和最大下泄流量关系实时计算并图形显示;(4)基于最大下泄流量与洪峰流量比例的多目标优化调洪计算;(5)计算结果的交互计算分析,可人为调整入库流量、水库各时段水位或下泄流量后,重新进行交互计算;(6)计算结果特征值实时统计显示等功能.经多个水库的实例验证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水库和各种类型的洪水,可作为复杂气候变化条件下水库防洪调度决策的分析工具.

    气候变化人机交互水库防洪调度决策分析

    泥质软岩弃渣路基填料工程特性研究

    鞠兴华杨晓华张莎莎
    18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泥质软岩弃渣填筑路基,既可解决道路建设填料匮乏的问题,又可减少对耕地的占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交通建设理念.但是,泥质软岩强度低、风化程度高、遇水易崩解的复杂特性导致道路病害频发.依托具体工程,采用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地区粉砂质泥岩的工程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水和击实功对泥质软岩弃渣级配影响较大,建议采用压实后P5含量作为填料控制指标,取值范围宜为50%~55%;泥质软岩弃渣的压实效果和承载比均能满足现有规范对路堤、路床填料的质量要求,在断面形式和防排水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可用于整个路基的填筑;结合现场试验结果,明确了泥质软岩弃渣填筑路基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等施工参数.以上研究成果为泥质软岩弃渣填筑路基的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具体的路堤断面形式及防湿化变形设计有待进一步研究.

    泥质软岩弃渣工程特性填筑路基室内试验现场试验

    基于Massflow模型的冷渍沟泥石流工程治理效果评价

    刘铁骥孙书勤赵峥张旭...
    19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震影响区、充沛的雨量、特殊的地质环境使得西昌市冕宁县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现场调查冕宁县冷渍沟泥石流,获取了泥石流的降雨雨量及泥石流密度等模拟的相关数据,利用Massflow和ArcGis软件,再现了冷渍沟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得到泥石流工程治理前、后的危险性评价图.对比工程治理前后模拟图得出:工程治理前,冷渍沟泥石流最大流速8.55 m/s,最大泥深7.5m,沟道高危险区占77%、中危险区占13%、低危险区占10%;工程治理后,拦挡坝位置泥深最大,沟道堆积物减少且沟道与安宁河交汇处的危险区范围变小,危险程度明显减弱.评价结果表明:冷渍沟泥石流拦挡坝能很好地对泥石流冲出物进行拦截,从而达到降低沟域危险程度的工程治理目标.

    泥石流数值模拟危险性评价工程治理

    掺脱硝粉煤灰混凝土中的氨气释放规律研究

    张思佳吴葵纪国晋孔祥芝...
    20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凝土掺脱硝粉煤灰后存在氨气释放,且氨气的释放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为解决现有试验方法无法连续吸收检测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连续检测装置.采用该装置研究了振捣起始时间、振捣时长和通气速率对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相同粉煤灰掺量情况下,不同铵含量粉煤灰的混凝土及相同铵含量情况下,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中氨气释放规律.结果 表明:振捣时长对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影响最大,通气速率次之,振捣起始时间影响最小.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量随粉煤灰中铵含量增加而提高,随粉煤灰掺量提高而增大;粉煤灰中铵盐含量越高,混凝土的氨气释放速率越快,但氨气释放百分比越低.混凝土中氨气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符合指数衰减规律.通过线性回归计算,混凝土中总铵盐含量与氨气释放量线性相关.

    脱硝粉煤灰粉煤灰混凝土检测方法氨气释放规律影响因素

    鲁中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土壤侵蚀定量归因

    李翠艳孙希华刘曰庆
    209-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侵蚀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土壤侵蚀强度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相互作用对于缓解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RUSLE模型对鲁中山区2005年、2015年土壤侵蚀进行评估,综合土地利用、降雨量、坡度、植被覆盖度、高程、土壤类型、流域等影响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不同地貌类型上的土壤侵蚀进行定量归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结果 表明:(1) 2005年鲁中山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 273 t/(km2·a),年土壤流失量为1 561.36万t;2015年鲁中山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 039t/(km2·a);年土壤流失量为1274.35万t.(2)鲁中山区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中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山地丘陵区.2005-2015年鲁中山区土壤侵蚀逐渐改善,土壤侵蚀强度主要由轻度侵蚀以上向微度侵蚀转化.(3)在各种影响因子中,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是决定土壤侵蚀空间异质的主导因子,其次是土地利用类型.但随着海拔升高,在低、中山区坡度的解释力降低,植被覆盖度的解释力明显增强.(4)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坡度与植被覆盖度的协同作用大大增加了单因子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因此,禁止陡坡耕地及退耕还林对减缓鲁中山区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侵蚀RUSLE模型地理探测器鲁中山区人类活动泥沙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