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欧阳越

月刊

1000-0860

water@waterinfo.com.cn

010-63205989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Journal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是我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刊物,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以介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经验为主,同时也报道国外的各项先进技术。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利规划、泥沙研究、环境水利、水工建筑、水力发电、地质勘测、工程施工、农田水利、防洪除涝、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利经济、动能经济、高新技术及应用、试验研究、国外科技、技术革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饱和软土地基堤坝边坡稳定分析总应力法的讨论

    陈祖煜孙平张幸幸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饱和的软土地基上修筑堤坝,由于孔隙水压力不易准确测定,需采用"φ=0"的总应力法进行稳定分析.这一做法在国外已明确纳入设计规范,在国内工程界较少受到重视,导致过高地估计了安全系数.本文首先系统地回顾了临界状态土力学中的伏斯列夫强度理论,在理论上阐述了饱和软土地基快速填筑时采用总应力法的原因,同时引用了Bishop和Bjerrum、美国联邦公路局、美国陆军工程师团与我国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的相关条文,确认在饱和软土地基采用总应力法进行稳定分析的合理性.以花敖泡土石坝和拉哇水电站围堰为工程实例,分别采用对土的固结不排水剪的两种做法开展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将土的固结不排水剪强度指标ccu与φcu作为填筑后的强度参数,将严重高估其安全系数.因此建议正在修订的碾压式土石坝与边坡设计规范增加相应条文,并期望引起工程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饱和软土地基边坡稳定孔隙水压力总应力法

    库水位升降下三峡库区滑坡堆积体渗流滞后性研究

    杨何汤明高许强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峡水库库区涉水滑坡较多,滑坡渗流特征及滞后性对水库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三峡库区涉水滑坡体在库水位升降作用下的渗流滞后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将滑体饱和渗透系数与库水位升降速率的比值定义为滞后系数作为评价滞后性的重要指标,从而得出滞后系数与水位变动带坡度为影响滑坡渗流滞后性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计算其渗流滞后时间的简便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饱和-非饱和界面的基质吸力是渗流滞后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将滞后系数35近似作为渗流滞后型与同步型的界限值,滞后系数1.67与2.5作为区分滑坡滞后性强、中、弱等级的划分值;当库水位下降速率保持0.6 m/d时,库区45.7%的滑坡渗流为强滞后型,当增大库水位下降速率为1.2 m/d时,强滞后型滑坡数量达到64.4%.

    三峡水库滑坡体滞后性滞后系数渗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分析

    左其亭张志卓姜龙吴青松...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约束,是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尝试将DEA视窗分析方法应用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结合超效率DEA模型,探究黄河流域九省区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效率变动的内在原因,并引用空间匹配度计算方法,研究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全面小康相对水平匹配程度.研究发现:九省区2012-2018年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空间差异性;九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TC,制约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是综合技术效率EC;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全面小康相对水平的匹配程度呈现出较强的地区差异,部分省区两者动态协同性较差,其中,宁夏需要同时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陕西需要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内蒙古需要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水资源利用效率超效率DEA模型小康社会匹配度黄河流域水资源

    基于GWAS模型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淠史杭灌区为例

    杜丽娟陈根发柳长顺王雪妮...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淠史杭灌区"蓄、引、提、调"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为实现灌区间、上下游的优化联合配置,采用GWAS模型,通过划分水资源配置子单元和设置调蓄节点,采用公平性最优和供水缺水率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总量控制、供水能力、分质供水等作为约束条件,将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模拟为生物进化问题,采用基于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改进算法求解,建立了适用于淠史杭灌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配置结果表明:灌区引水量最大,其次为当地地表水和边界提水站提水,中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补充.通过序列年水资源配置,发现相同频率年在处于不同丰枯年份时,可供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进行区域水资源配置时,仅分析50%、80%或90%几个频率年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可供水情况,需进行长序列调配分析.基准年、2025年和2035年在50%和80%保证率下基本不缺水,灌区水资源可实现基本供需平衡.如遇连续干旱年,90%保证率下缺水较严重,可通过合理开发当地水、新增外调水来降低缺水程度.

    多水源多用户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GWAS模型淠史杭灌区径流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黄河流域用水结构分析

    陈颖杰金保明金君良王国庆...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和探究黄河流域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科学支撑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用水结构生态位及其熵值模型,分析了流域及流域内主要省区用水结构演变趋势和特征,并与发达国家用水特征作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的农业用水生态位(0.7~0.78)最大但呈现波动减少趋势,工业用水生态位(0.12~0.15)次之且变化趋势为波动且有所下降,生活用水生态位(0.06~0.08)与城镇公共及生态用水生态位(0.03~0.09)相对较少但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各省区的生态位熵值差异较大,表明流域及各省区间用水结构差异较大.统计年间宁夏、内蒙古及山东的农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流域,陕西、山西、河南及甘肃的工业用水占有率高于全流域,各省区城镇公共及生态用水的占有率变化剧烈,陕西、山西及河南的生活用水占有率高于全流域.相较于黄河流域,美国的工业用水(0.42~0.52)在用水结构中的优势更加突出,农业用水(0.31~0.44)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两个区域生活用水在用水结构中的地位相对其他的用水类型更为接近.

    用水结构生态位熵值水资源合理配置黄河流域水资源

    区块链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展望

    陈根发倪红珍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水资源管理面临业务需求不断增长,信息数据不断扩张的挑战,对此,区块链技术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具有宽广的应用前景.在回顾区块链技术的概念、技术特点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供水系统管理、用水过程管理、水权交易及政务服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解决上述问题中信任机制、管理精度、管理效率、信息交互等难点的技术思路与结构框架.就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完善顶层设计以构建标准平台、加强区块链技术攻坚以提升区块链性能、完善管理技术基础等建议.未来区块链技术将深度融入水资源管理过程中,使政府水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的台阶.

    区块链技术水资源管理应用模式结构框架信息公开影响因素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水库多目标供水能力分析——以岳城水库为例

    王庆利林鹏飞贾玲游进军...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岳城水库供水结构发生的较大改变及漳河上游水资源情势的变化,本文将遗传算法与调度图相结合,以长系列等流量月调节计算为基础,提出了岳城水库多目标供水能力计算方法.按照供水目标优先级逐时段调节计算,通过分析多目标竞争关系,得到了符合相应目标保证率要求下的最大城镇可供水量,为水库多目标供水调度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引入生态供水目标且优先保障,生态用水与城镇用水产生强竞争关系.优先考虑生态供水目标情景下水库城镇供水能力比不考虑生态目标情景下减少了1 486万m3.农业灌溉供水保证率低于生态和城镇供水保证率,其竞争关系弱于前者,可通过优化灌溉供水调度线使水库综合供水能力达到最优.当农业灌溉保证率为55%时,岳城水库的综合供水能力达到最优,总供水量13 381万m3,其中生态供水1 516万m3、城镇供水5 802万m3、农业灌溉供水6 062万m3.研究成果为水库多目标供水设计提供参考方案.

    水资源多目标供水能力竞争关系岳城水库

    贵州省德江隧道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预测

    林永生杜毓超朱丹尼邹胜章...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西南岩溶地区隧道工程施工遭遇地下涌水灾害,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威胁施工安全等问题,开展隧道涌水预测.以贵州德江隧道为研究对象,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岩溶地貌类型、岩溶及岩溶水的发育特征,分析了隧道区内池坝地下河系统、闹水岩地下河系统与隧道的水力关系.同时,对德江隧道分区段进行了水文地质评价.分别采用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和地下水疏干法,对隧道ZK7+200-ZK8+150段、ZK8+550-ZK9+100段、ZK9+650-ZK10+500段等岩溶涌水可能性极大段进行涌水量预测.结果显示,ZK7+200-ZK8+150段涌水量达3.79×104 m3/d,ZK8+550-ZK9+100段涌水量为0.43×104 m3/d,而ZK9+650-ZK10+500段涌水量高达18.25×104 m3/d.结果表明,ZK9+650~ZK10+500为涌水高风险地段,需给予重视.本研究可为施工设计与水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德江隧道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河系统涌水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混凝土坝保温层缺陷检测方法

    罗广衡潘坚文王进廷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坝面保温层是保障高寒区混凝土坝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工程措施.紫外线照射会使保温层老化,削弱保温能力,引起坝体混凝土开裂,需要及时检测老化的保温层并进行修复.为此,基于红外热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的保温层缺陷快速检测方法.采用红外热像仪采集保温层表面热像图时间序列,对热像图序列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得到振幅图和相位图.根据像素点的所占比例和分布规律,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所得到的的振幅图和相位图进行聚类处理,以图像的方差筛选最优的振幅图和相位图,以此识别保温层缺陷.有限元模拟和两类保温层热成像试验的结果表明,这种非接触式的保温层缺陷快速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保温层中缺陷的大小和位置,可发展为一种适用于实际的混凝土坝保温层缺陷检测技术.

    混凝土坝保温层高寒区缺陷识别红外热成像技术

    基于"漫而不溃"理念的新疆小型水库土石坝应对洪水风险新策略

    李江柳莹马军吴涛...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已建、在建山区小型水库149座,其中拦河坝为土石坝的小型水库120余座.近年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洪水风险呈更加严峻之势,小型水库采用土石坝坝型的运行与溃坝风险较大.针对泥沙淤积使防洪库容减少、表孔宣泄遭遇枯木树枝堵塞、水库遭遇超标准洪水、坝体年久失修或结构失稳等小型水库土石坝的洪水风险问题,需增加土石坝工程的超泄能力,避免造成溃坝等洪水风险,以增加工程的安全性.以某山区小型水库为例,通过加宽溢洪道、增加底孔泄流、坝体部分溢流、坝体全断面溢流等方案分析,研究了不同组合泄洪形式的可能性,提出了基于"漫而不溃"的土石坝加固理念与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超标准洪水的宣泄,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新疆小型水库土石坝漫而不溃洪水风险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