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理统计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理统计与管理
数理统计与管理

杨振海

双月刊

1002-1566

sltj@amt.ac.cn

010-62521341

100190

北京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911室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所内

数理统计与管理/Journal Jouranl of Applied Statistics and Management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统计学学术期刊。刊登数理统计、应用概率、运筹学及经济数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工业生产、管理、科研、农医生物等领域中的应用成果。主要栏目有:应用成果、方法的探讨与研究、软件的学习与应用、争鸣与评论、统计学等。读者对象为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数理统计工作者、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张虎张毅向妍
    19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不仅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且还通过知识和技术等外溢效应带动邻近地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但空间效应在区域和行业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拓宽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测度,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与间接效应,为依据产业协同集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产业协同集聚高质量发展空间溢出空间杜宾模型

    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基于创新产出的中介作用

    赵华平侯碧瑶张所地
    209-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会通过创新产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本文从供给侧出发,建立了城市不动产供给结构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度,构建了包括最终产品生产部门、中间产品生产部门、创新部门和家庭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揭示了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在实证中,选取中国2008-2016年34个都市圈中心城市不动产供给结构的存量数据,实证检验了创新产出中介作用下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创新产出在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正向的中介作用;东部城市的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度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而中西部城市的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不动产供给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创新产出经济增长中介效应

    基于PSW-DID模型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政策评估效应

    韩爱华高子桓罗一方韩素华...
    22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节水灌溉是突破农业粮食生产的水资源瓶颈,2011年建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于此,本文以塔里木河流域5个地州42个县市和兵团4个师为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加权双重差分(PSW-DID)方法,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对扩大耕地灌溉面积以及促进农业发展两个方面,客观评价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①PSW-DID模型不仅解决了内生性问题,消除了样本选择性偏差,而且采用重叠权重实现了处理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平衡,避免了 PSM-DID模型中控制组样本损失,提升了估计的效率与稳健性;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红线的划定对耕地灌溉面积扩大有正向促进作用,政策实施效果因灌区类型、耕地类型不同而产生差异;③耕地灌溉面积扩大可以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政策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提供重要保障,在中型灌区实施该政策对农业生产总值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

    最严格水资源政策节水灌溉农业发展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加权

    京津冀"2+26"城市大气污染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非线性效应

    张雪峰宋鸽
    238-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十三五"向"十四五"过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将迎来新局面之际,总结大气污染治理经验是必要的.本文基于2003-2018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面板数据经验测算泰尔指数、莫兰指数,并引入地理权重矩阵构建门限空间杜宾模型,以探究本区域大气污染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京津冀"2+26"城市PM2.5浓度总差异存在周期趋势;存在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现象,考察期内大气环境得到优化;存在较为复杂的非线性效应和集群现象,总体而言产业结构优化益于大气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和相对过剩的公共交通则可能加剧大气污染.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相关部门需坚持联防联控;大气环境治理应充分考虑空间集聚特征;联防联控政策的制定需充分考虑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等影响因素的非线性效应.

    京津冀"2+26"城市泰尔指数莫兰指数门限面板空间杜宾模型面板数据

    无金标准二重抽样设计下基于疾病流行率的置信区间宽度的样本量确定

    邱世芳瞿颖秋张晓良曾莎...
    249-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无金标准二重抽样设计下,本文从疾病流行率的置信区间的角度考虑了临床试验所需样本量的确定.分别在条件独立和非独立模型下,基于疾病流行率的Wald置信区间、逆双曲正切变换置信区间给出了在给定置信水平下区间宽度控制在指定范围内的样本量估计方法;此外,在条件独立模型下,基于贝叶斯可信区间也给出了区间宽度控制下的样本量估计方法.模拟研究考察了在估计的样本量下各种置信区间的统计性质,通过实例分析数据说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实际应用.

    无金标准二重抽样区间宽度样本量贝叶斯可信区间

    函数型数据视角下基于伪分位数聚类的空气质量治理区域划分

    梁永玉曹苏周周梦雨田茂再...
    263-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空气污染与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我国各大城市空气质量差异较大,区域性特征明显,所以划分空气质量区域,实施针对性空气质量防治措施,对改善和提高我国各地区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312个地级市2015年至2019年空气质量AQI逐日数据,使用伪分位数聚类,即Expectlie曲线聚类和M分位数函数型数据聚类方法,对各地级市空气质量进行研究和治理区域划分.根据两种聚类结果最终划分为9个不同的空气质量治理区域,并针对各区域特点提出污染防治措施.

    Expectile曲线M分位数伪分位数函数型数据聚类空气质量

    基于不等概自适应抽样和随机SVD分解的CUR矩阵重构

    任潇潇牛成英
    280-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维大数据矩阵分析中,使用少量主要成分逼近原始数据矩阵是常用方法,这些主要成分是矩阵行和列的线性组合,不易对数据的原始特征进行解释.本文提出将不等概抽样与自适应抽样结合的适用于CUR矩阵分解的抽样方法,并将该抽样方法与矩阵随机奇异值分解(SVD)方法相结合,对抽样得到的列矩阵C和行矩阵R进行随机SVD分解,在控制计算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低秩逼近重构矩阵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矩阵低秩逼近中,基于不等概自适应抽样和随机SVD分解相结合的CUR矩阵分解方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CUR矩阵分解方法不等概自适应抽样随机SVD分解相对误差计算复杂度

    基于MRCD估计的高维稳健因子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姜云卢丰之韵刘巧云邹航...
    295-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子分析是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之一,其思想是根据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求出少数几个主因子,利用这些主因子描述原始变量.传统因子分析方法具有不稳健性,如果数据存在离群值会得到不合理的结果.虽然基于MCD估计的稳健因子分析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但是MCD估计的精度会随着维数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在维数大于样本量的情形下,该方法甚至会失去有效性.为了对高维数据进行有效的因子分析,本文提出基于MRCD估计的高维稳健因子分析方法.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在高维数据下,相较于传统因子分析以及MCD稳健因子分析,MRCD高维稳健因子分析能够很好地抵抗离群值的影响,得出更为合理的结论.本文在实证分析部分对11个沿海省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MRCD高维稳健因子模型能够有效地得出高维数据的因子分析结果;沿海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不平衡,上海、广东经济增长质量发展得较好.

    高维数据MRCD估计因子分析

    偏正态数据下众数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应用

    曹幸运曾鑫吴刘仓
    307-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金融、经济、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存在的不对称数据,提出偏正态数据下众数回归模型,基于牛顿-拉弗森迭代利用EM算法来估计未知参数.通过Monte Carlo模拟和BMI数据实例分析验证,表明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偏正态数据众数回归模型的估计效果优于均值回归模型.

    众数回归模型EM算法偏正态分布Bootstrap方法

    我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机制及其时空非平稳性研究

    罗良清谢海洋
    315-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分析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机制,对于制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SBM-GML指数测算了 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分别基于全局回归模型(OLS)、时间加权回归模型(TWR)、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对其提升机制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机制具有明显的时空非平稳性;在研究期内,人均GDP对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正向为主,影响效应呈现以2010年左右为拐点的U型变化趋势;第三产业占比、研发投入强度及环境规制强度三个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时空非平稳性,在不同时空下呈现不同的作用方向及作用强度;人均资本存量在大部分省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负向作用;FDI和高等学历人员占比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大部分区域呈现正向作用,但作用强度在研究期内呈递减趋势.本文认为,为提高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中国应继续全面促进经济增长;因地制宜的制定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目标;放慢资本深化进程;加大力度引进技术型外商直接投资;完善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强调创新产出效益;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培养模式从"面向学科"向"面向社会需求"转变;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监控机制,差异化的确定环境规制的强度与合理性.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空非平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