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徐兴祥

双月刊

1007-5674

jlnu2015@163.com

0434-3292015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海丰大街1301号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常设栏目有:纪念专题、专题讨论、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文学学研究、美学研究、东北史研究、图书馆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教材教法研究、争鸣园地等,重视发展师范教育、教育心理研究、教育方面的新成果,不定期开辟《中学校长论坛》、《吉林作家作品研究》专栏。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以其师范性、地方性、科学性、服务性强为特点,为繁荣学术研究、交流科研成果服务,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中小学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一体化建设探赜

    王海亮朱钰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一体化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应然之义,是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现实需要.新时代,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扎实有效,但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和新要求,在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视域下,就需要用系统性、全局性和辩证性的思维来审视和剖析大中小学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构建一体化的有效实践策略,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育人格局形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理想信念教育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

    系统思维推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意蕴阐释

    王壹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思维能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础性工作方法,并赋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践要求.运用系统思维推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质扩容创设了崭新空间,能够推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静态平衡走向动态发展,引领日常思政教育由相互割裂走向协同推进,将日常思政教育由局部运作推向整体优化.高校须运用系统思维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战略性、全局性部署,推动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资源整合,切实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新模式.

    系统思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收回教育权运动中巴安华西学校办学中国化、世俗化与国家凝聚力体现

    赵艾东
    10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4年,在全国反对基督教及其在华传教活动和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的运动高潮中,主张"收回一切外国人在华教育权"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之发起,具有重大意义.该运动迫使民国政府于1925-1929年间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教会学校等私立学校在华办学的法规法令.为此,1927年西康巴安(巴塘)华西学校组建了董事部,向地方政府申请办学认可,更名为"巴安华西基督会私立小学校",任命中国人为校长,制定了学校章程,并在学校管理、师资配置、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整改,办学走向中国化和世俗化,标志着该校作为中国私立教育体制的一部分与巴安县立小学校一起构成了当地国民教育体系.这不仅是收回教育权运动在西南民族地区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近代中国学校教育发展重大转折的缩影.这一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收回教育权增强了国家凝聚力.

    巴安华西学校西康收回教育权运动国家凝聚力

    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赓续:美籍华人科学家张捷迁的访华活动及其影响(1972-1979)

    杜常生
    115-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70年代,美籍华人科学家的跨国科技活动对中美民间科技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自1971年杨振宁访华以来,美籍华人科学家的访华活动亦随之展开.其中,美籍华人科学家张捷迁曾于1972年、1973年、1975年和1979年多次访华,参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力学研究所的学术研究活动,并在清华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张捷迁的多次访华活动是对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赓续,体现了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后,双方对科技交流的重视、美国对中国的友好姿态,以及张捷迁身为华人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张捷迁中国科学院访华科技交流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