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饲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李寰旭

月刊

1002-2813

bianjubu@feedresearch.com.cn

010-8355607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饲料研究/Journal Fee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饲料专业期刊,杂志汇集传播国内外饲料研究信息,介绍国内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和饲料工作的经验,以及饲料行业新动态,普及饲料知识,宣传国家相关饲料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全面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燕麦品种全株矿物质元素含量及营养成分分析

    柴华杨曌李莎莎王晓龙...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分析不同燕麦品种全株的矿物质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旨在筛选高质量的反刍动物饲料来源.选取7个燕麦品种(白燕13号、悍马、优牧1号、凯撒、摩根、莫妮卡、陇燕5号),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供试燕麦品种全株的矿物质元素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悍马、白燕13号、优牧1号、莫妮卡的Ca、P、Mg、K 4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较高;陇燕5号和莫妮卡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凯撒和莫妮卡的粗脂肪含量较高;陇燕5号和莫妮卡的粗灰分含量较低;莫妮卡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研究表明,莫妮卡的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较高,粗灰分含量较低,产能高于其他品种,可作为反刍动物优质的饲料来源.

    燕麦品种矿物质元素营养成分

    甘肃高寒区11个小黑麦品种(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黄杰金茜杨发荣魏玉明...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为探讨甘肃高寒区小黑麦品种(系)产量的影响因素,选取11个小黑麦品种(系),每个品种(系)重复3次,对主要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通径分析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从10个指标中筛选出9个对籽粒产量具有直接效应的因子,依次为:穗长>有效分蘖数>千粒重>结实小穗数>穗下节>穗粒数>不孕小穗数>株高>分蘖数.各性状与干草产量同样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各因子对干草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穗下节>不孕小穗数>结实小穗数>有效分蘖数>倒2节>分蘖数>穗粒数>株高>千粒重.株高与籽粒产量呈负效应,而与干草产量呈正效应.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高产品种时,根据利用途径不同(籽粒或饲草),应考虑影响二者产量的正负效应.研究表明,T-133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干草产量,适宜在甘肃高寒区推广种植.

    小黑麦产量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

    龙菁1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

    王建丽牟林林庄煦张冬梅...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为解决寒区优质紫花苜蓿种质资源匮乏的难题,以抗寒、高产为育种目标,2002年起对9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经过混合单株选择法及四代田间表型混合选择,选育龙菁1号紫花苜蓿品种.结果显示:在品种比较试验中,龙菁1号紫花苜蓿的干草产量、越冬率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10 920.2 kg/hm2、95.2%、19.22%;在区域试验中,龙菁1号紫花苜蓿在吉林白城地区的干草产量(11 866.18 kg/hm2)最高;在生产试验中,与龙牧803、WL323HQ相比,龙菁1号紫花苜蓿在杜蒙地区的干草产量(10 088 kg/hm2)最高.研究表明,龙菁1号紫花苜蓿品种的耐寒性、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均优于龙牧803和WL323HQ,是适合东北寒区人工草地建植、退化草原改良、粮改饲和草田轮作的优质牧草.

    龙菁1号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抗寒干草产量

    畜禽运输应激及其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曹天宇王纯洁敖日格乐陈浩...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输应激是由动物经历长时间或长距离的异地运送所引起的机体非特异性反应,会严重扰乱动物生理状态、激素分泌及免疫抗氧化功能,严重时会危及动物生命.因此,缓解运输应激对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促进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运输应激对畜禽生理指标、内分泌激素、热休克蛋白、免疫、抗氧化及器官造成的不利影响,介绍营养代谢调控、改善肠道菌群、饲喂抗应激添加剂等缓解措施,从而为改善畜禽运输过程中健康状况及提高福利水平提供参考.

    运输应激生理指标血液指标肠道菌群营养调控

    青蒿素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权金梅马洪福魏建宏黄英...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蒿素是从黄花蒿叶片中分离出来具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类的一种物质,也是青蒿发挥药理学功能的最主要活性成分.青蒿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生长、抗菌消炎、抗球虫病、保护肠道健康和缓解热应激等作用.文章综述了青蒿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作用机理及其在肉鸡养殖中使用方法和使用量,为进一步将青蒿素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从而推动肉鸡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青蒿素肉鸡生产性能球虫病热应激

    丁酸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建胜董正德朱元芳南景东...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丁酸钠(SB)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经过特定的生物化学过程解离成丁酸根离子(C4H7O2-)和钠离子(Na+),这两种离子在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丁酸是SB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它参与了许多关键的生物化学反应,对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SB具有促进机体生长、调节肠道健康、改善胃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在改善肠道形态结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肠道屏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替抗产品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综述了 SB的生物学功能、吸收和代谢以及SB在反刍动物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SB在反刍动物生产领域的高效应用及推广提供参考.

    丁酸钠饲料添加剂反刍动物吸收代谢

    向日葵副产物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汪雨欣刘佳慧宗宪春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向日葵作为一种常见的油料作物,是重要的脂肪和蛋白质来源,在食用以及药理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向日葵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以及绿原酸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抗炎杀菌和增强免疫力等.随着向日葵的产量增加,其副产物的产量也增加,主要包括葵花榨油过程中形成的饼粕、籽壳和去除葵花籽后的花盘等.加工精制后的向日葵副产物营养价值高,可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升养殖动物的经济效益.文章综述了向日葵副产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和生物学功能,总结了其在不同种类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为向日葵在动物生产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向日葵副产物化学成分生物学功能动物生产

    过瘤胃氨基酸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进展

    刘玉郑爱华林萌萌麻小凤...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消化具有特殊性,在饲粮中直接添加未经处理的氨基酸,大部分会被瘤胃微生物降解,这不仅会造成氨基酸浪费,还会增加氮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需要对氨基酸进行过瘤胃保护.目前过瘤胃保护技术主要包括包被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蛋氨酸和赖氨酸是反刍动物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在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和过瘤胃蛋氨酸(RPM)能够提高反刍动物生长性能,促进饲料养分消化吸收,改善反刍动物产品品质.文章就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过瘤胃氨基酸加工技术以及过瘤胃氨基酸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反刍动物的氨基酸营养研究提供参考.

    过瘤胃氨基酸反刍动物包被技术蛋白质

    牛舍各种温室气体减排控制研究

    王莹莹阳娇张圆圆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室气体指能够吸收地球大气层中长波辐射并导致大气温度升高的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氟气等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为突出的气体.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比例较大,因此,为减少畜牧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控制牛舍的温室气体排放尤为重要.目前,控制牛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有两种方法:通过改善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以减少温室气体产生;通过技术手段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文章阐释了牛排出的温室气体在舍内的毒性作用,着重分析了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从饲料成分及添加剂调控、舍内环境安置吸附剂、舍外环境优化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多种牛舍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措施,剖析现有技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为推动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畜禽养殖实践提供参考.

    牛舍温室气体减排

    仔猪均匀度与初生重的营养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朋威禚梅牛子青郭茹静...
    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是影响产房成活率的关键指标,而产房成活率是衡量现代养殖企业生产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遗传选育技术的持续突破,母猪窝均产仔数及断奶头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这一进步也伴随着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的降低.初生重和均匀度降低与仔猪的存活及其后续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目前影响仔猪出生重和均匀度的因素主要有窝产仔数、品种、营养因素、胚胎在子宫中的位置、胎次、季节等.文章综述了采食量、蛋白质、功能性纤维、功能性氨基酸等营养因素对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理,并给出了合理的推荐值,以期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改善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为饲料配方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初生仔猪营养因素均匀度初生重功能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