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饲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饲料研究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李寰旭

月刊

1002-2813

bianjubu@feedresearch.com.cn

010-83556078

100069

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饲料研究/Journal Feed Research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是国内创刊最早的饲料专业期刊,杂志汇集传播国内外饲料研究信息,介绍国内饲料研究的新成果和饲料工作的经验,以及饲料行业新动态,普及饲料知识,宣传国家相关饲料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为科研、教学和生产提供全面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机制初步研究

    潘果王云飞钟忻桐苏惠...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拮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新型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机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产细菌素的乳酸菌基因组信息,琼脂扩散法和透析法测定细菌素抑菌活性及分子量范围,有机酸、过氧化氢排除试验和蛋白酶敏感试验确定细菌素性质,通过设置pH值与温度梯度测定乳酸菌生长曲线与细菌素抑菌曲线,研究细菌素生物学特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初步探索细菌素抑菌机制.结果显示,试验筛选出的1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PG-9,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发酵黏液乳杆菌.全基因组大小为1 985 177 bp,包含1 947个编码基因.其产细菌素PG-9B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抑菌活性良好,分子量小于1kDa,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影响后发现其对多种蛋白酶敏感,在pH值3.0~7.0、-20~121 ℃范围内均保留了较高的抑菌活性.扫描电镜显示,发酵黏液乳杆菌细菌素PG-9B通过破坏鼠伤寒沙门氏菌细胞表面形态而抑制和杀死细胞.研究表明,发酵黏液乳杆菌细菌素PG-9B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抑菌活性,在饲料工业中可作为潜在的替抗添加剂防治鼠伤寒沙门氏菌.

    细菌素发酵黏液乳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抑菌机制

    全株藜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对营养成分、青贮品质及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丁立琦崔建晓邱淼张凯文...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青贮时间和方式下,全株藜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对营养成分、青贮品质及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以采集离地面20 cm灌浆期的"晋藜1号"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将原料切碎至2~3 cm.设2个处理组,对照组(CK组)为全株藜麦,试验组(CS组)全株藜麦︰玉米秸秆(鲜重︰风干物质)=6︰4.每组12个重复,青贮60d.分别于青贮第15、30、45、60 d取样,分析发酵参数、营养成分,于60 d分析霉菌毒素含量.结果显示,在青贮时间上,与青贮第15 d相比,CK组、CS组青贮第60 d的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纤维(C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pH值均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CP)、粗灰分(Ash)、钙(Ca)、磷(P)、乳酸(LA)、乙酸(AA)、丙酸(PA)、丁酸(BA)的含量及氨态氮/总氮(NH3-N/TN)均显著升高(P<0.05);CK组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处理方式上,与CK组相比,CS组DM、CF、NDF、ADL、LA、AA的含量和NH3-N/TN均显著升高(P<0.05),CP、EE、Ash、P、PA含量和pH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CK组相比,CS组青贮第30、45 d的BA含量显著升高(P<0.05),青贮60 d的BA含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第60 d时,与CK组相比,CS组黄曲霉毒素(AFB,)含量降低,玉米赤霉烯酮(ZEA)、呕吐毒素(DON)含量升高,两组均低于饲料卫生标准.研究表明,灌浆期全株藜麦单独青贮和与玉米秸秆混合(6︰4)青贮均达到优质青贮饲料标准,但灌浆期全株藜麦单独青贮效果优于与玉米秸秆混合(6︰4)青贮,且均在45~60 d可获得优质青贮饲料.

    青贮藜麦玉米秸秆营养成分青贮品质霉菌毒素

    不同部位、高度处理及青贮期对河套地区巨菌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杨东升牛誉驰杨宇飞焦欣磊...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河套地区巨菌草作为优质牧草的营养品质状况,开发其潜在的饲用价值.试验对1.0 m高的巨菌草全株、叶片、茎秆,以及株高为1.3~2.5 m和留茬高度为0~20 cm全株巨菌草的常规营养成分分别进行了测定.对株高1.6 m的全株巨菌草进行青贮试验,测定青贮后巨菌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及pH值、氨态氮(NH3-N)浓度、可溶性糖(WSC)含量.结果显示:巨菌草各部位饲用价值高低顺序依次为叶片>全株>茎秆;刈割高度为1.3~1.6m的全株巨菌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留茬高度为10~15 cm时,下一茬巨菌草的营养品质表现较优.青贮过程中,随着青贮时间延长,巨菌草粗蛋白(CP)和粗灰分(CA)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可溶性糖(WSC)含量及pH值呈逐渐下降趋势;青贮30 d时,氨态氮NH3-N浓度最高.研究表明,巨菌草叶片饲用价值优于其茎秆,留茬高度和刈割高度对巨菌草的营养品质与产草量产生明显影响,且通过青贮能够提升巨菌草的营养水平.

    巨菌草刈割高度留茬高度青贮时间营养品质

    微囊型脂肪粉油脂的常规甲酯化方法优化

    孙丽华王勇丁为国韩冬月...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优化微囊型脂肪粉油脂的甲酯化方法.采用酸解法和石油醚萃取法从试样中提取油脂,取50 mg油脂于耐压瓶中,加入2 mL 0.2 mol/L氢氧化钠-甲醇溶液在65 ℃条件下超声水浴,皂化完成后以酚酞指示,利用1 mol/L硫酸-甲醇溶液中和至酚酞无色,加入300 μL硫酸-甲醇溶液,70℃超声水浴5 min,加饱和氯化钠水溶液分离,利用异辛烷萃取脂肪酸甲酯无水硫酸钠除水,采用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测定,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和定量限.结果显示,优化后方法测定大豆油标准物质GBW(E)100120的各种脂肪酸结果与标准值一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5%.实验室间的比对结果显示:该方法甲酯化率达95%,重复性误差限RSD为2.71%,再现性误差限RSD为4.86%;反式油酸/反式亚油酸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4%、0.011%.研究表明,试验所用方法具有高效、精准和环保的优点,可为油脂产业的发展和今后的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微囊型脂肪粉脂肪酸甲酯化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3种异噻唑啉酮杀菌剂的研究

    吴雨珊张婧吴剑平王博...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建立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3种噻唑啉酮类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UPLC-MS/MS).饲料样品经乙腈提取后,使用Prime HLB小柱净化,以SB-C18(100 mm × 3 mm,1.8 μm)作为分析柱,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使用基质匹配外标法测定3种异噻唑啉酮类药物的含量,并对所建方法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等指标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0.25~50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目标物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0 0;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10 μg/kg和30μg/kg.3种异噻唑啉酮类药物的回收率在69.8%~9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2%~10.0%之间.研究表明,试验所用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且定量准确,适用于测定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3种异噻唑啉酮类药物含量,可为养殖环节投入品中异噻唑啉酮类药物污染筛查提供准确高效的技术手段,从源头保障动物源性产品安全.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异噻唑啉酮杀菌剂

    豫西北地区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研究

    岳竞之孙迷平陈丽牛小沛...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6个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为试验材料,系统评估其饲草产量、营养品质以及籽粒产量和构成因素,旨在筛选适宜豫西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结果显示,供试6个小黑麦品种的饲草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籽粒产量间均存在差异.其中,甘农2号干草产量、枝条数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21.49 t/hm2、933.05 × 104/hm2和11.86%;中饲1257籽粒产量和穗粒数最高,分别为6.55 t/hm2和56.00粒.小黑麦干草产量随枝条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单枝叶重和茎重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相关因素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枝条数.研究表明,通过综合评价甘农2号排名第一,可作为饲草型小黑麦在豫西北地区推广种植.

    小黑麦草产量营养品质产量构成因素豫西北地区

    高产优质秣食豆新品种'龙牧茶'的选育研究

    李莎莎杨曌王晓龙柴华...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为解决优质饲草品种匮乏的问题,对采集的野生秣食豆种质资源进行单株混合选育和株系混合选育,择优去劣选育出产量高、耐盐碱的'龙牧茶'秣食豆新品种.结果显示,'龙牧茶'秣食豆多年多点的平均干草产量高达14 201.46 kg/hm2,与对照(松嫩)相比,4个不同试验点的干草产量分别提高了17.06%、15.16%、16.12%和16.45%;在pH值8.2的盐碱地生长良好.研究表明,'龙牧茶'秣食豆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耐盐碱,适宜在黑龙江省推广种植.

    '龙牧茶'秣食豆新品种产量耐盐碱选育

    嗜酸乳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露周剑段元亮赵瀚...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水生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成为研究热点.益生菌有助于降低水产动物疾病风险,提高生产性能.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是一种革兰阳性的益生菌,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动物的消化道系统中,能够调节肠道pH值,具有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文章综述了嗜酸乳杆菌在促进水生动物生长和营养物质利用、增强水生动物免疫功能、改善水生动物肠道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嗜酸乳杆菌在细菌性疾病防控和水质调控中的作用,并对嗜酸乳杆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为嗜酸乳杆菌产品的研发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嗜酸乳杆菌水产养殖生长免疫水质

    构树青贮发酵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研究进展

    杨伟陈强文程水源丛欣...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畜禽业的快速发展,蛋白饲料需求激增,需重视新型饲料的开发利用.构树作为一种优质的木本饲料资源,具有产量高、分布广、环境适应性强、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目前已在全国许多省区推广应用.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构树资源,对构树进行混合青贮可改善构树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了畜禽的生长性能,降低动物死淘率,改善肠道微环境,提高肉品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构树营养价值评价及其作为畜禽饲料的各种加工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构树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性论述,为构树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构树饲料营养价值青贮发酵方法动物生产

    马齿苋提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亚楠曹梦杰王君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齿苋中含有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功能.马齿苋的提取物可以调控动物机体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畜产品品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文章对马齿苋提取物的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动物养殖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马齿苋提取物在畜牧养殖领域的利用提供参考.

    马齿苋生物学功能动物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