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普洱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普洱学院学报
普洱学院学报

杜巍

双月刊

2095-7734

smszkjc@yahoo.com.cn

0879-2302377

665000

云南省思茅市宁洱大道275号

普洱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uer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元共治格局下中缅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提升的路径研究

    杨禧尧马文婷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元共治是当今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中国边疆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中缅边境地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这势必要求调整该地区的治理模式,切实提升治理质效。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中缅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提升的当代价值,积极应对中缅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通过构建和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多元共治体制,以期推动中缅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提升,实现中缅边境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多元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党政军警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社会态度问卷的修订

    夏体韬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 2010 年自编的《农村基层干部社会态度问卷》进行修订,经过 737 名村干部被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问卷修订后区分度、信度和效度都优于之前的问卷,并且因素分析修订前后结果高度一致,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信度和效度,问卷可以作为当前研究农村基层干部社会态度的有效测量工具。

    农村基层干部社会态度政治态度工作态度生活态度问卷

    金融科技监管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石媛张贺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抑制金融创新同时该如何监管、怎样监管是各国监管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保持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无疑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问卷调查,运用四维金融监管框架理论对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监管的独立性对监管治理水平有正向影响作用;监管的责任性能促进监管治理水平改善;监管透明度对监管治理水平提升有促进作用;金融科技监管透明度对监管治理水平提升具有抑制作用。

    金融科技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有效性

    古茶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凤庆县为例

    罗雪旎王绍梅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省凤庆县为例,通过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探究"锦绣茶尊"古茶园助力凤庆县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发展,还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锦绣茶尊"古茶园在当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仍需解决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管护政策落实不力、茶产品质量监控不到位与销售渠道相对狭窄等问题。可行的发展方向有:发掘与推广"锦绣茶尊"古茶园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完善与落实古茶树管护政策、宣传与打响锦秀古茶品牌等,以进一步释放"锦绣茶尊"古茶园的发展潜能,助力凤庆县高质量乡村振兴。

    古茶园乡村振兴农业文化遗产

    民族团结誓词碑研究回顾与展望

    兰良平刘宏升余颖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物证之一,对新时代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主题"为"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相关论文为对象,发现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展建碑纪念活动以来,该研究成果快速增长。其中,高校教师和民族工作者是研究的主力军,民族学是主要学科;民族团结誓词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民族团结誓词、少数民族、建碑历史、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等是高频关键词;现有成果呈现"三多三少"的特点。我国学界主要聚焦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路径研究、启示研究等领域。深化相关研究,应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有序在史料搜集与整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研究方法、协同创新等方面拓展。

    民族团结誓词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回顾与展望

    普洱民族团结进步的"宾弄赛嗨"模式——论民族和谐共生的原生机制和突出的普遍价值

    范艳华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团结进步理论,需通过国家实践、社会实践,从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普洱市孟连县的"宾弄赛嗨"模式是传统民族民间团结互助形态运行至今的活态例证和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间表达,展现了云南各民族之间"共生"的生存智慧和云南民族关系的优秀传统;是新时代中国民族理论先进性与创新力的表现,是破解优秀传统文化"传统与断裂"难题的有效途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宾弄赛嗨"民族团结进步原生机制普遍价值

    仪式观视阈下佤族木鼓文化传承模式构建

    马立己赵卫华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鼓承载了佤族的文化符号,木鼓文化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传播仪式观,以木鼓文化为研究对象,指出木鼓舞呈现的语言、行为、舞台仪式符号内容,阐释其中所体现的佤族文化仪式隐喻与核心内涵。木鼓文化在新时代传播需要创新传播形式、拓展传播场域、激发受众参与,推动木鼓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构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仪式观木鼓传播佤族

    文献学视域下六大茶类关键工艺史初探

    曹建方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2014 年 12 月 27 日实施的《茶叶分类》(中国国家标准),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再加茶七大类。从汗牛充栋的史籍中,对其中六大茶类(除再加茶)的关键工序做史源探析,可以发现,蒸青绿茶工艺最迟在唐陆羽时代已经出现,炒青绿茶工艺至少在 16-17 世纪之交的明中后期已经相当成熟;现代意义下黄茶的"闷黄"工艺起码可追溯至明后期;白茶关键工艺"萎凋"最早始见于明代;青茶的"摊摝"工艺最早见于清初;红茶的"发酵"工艺在明末应已经出现;黑茶的"渥堆"工艺雏形最迟出现于明初。

    文献学六大茶类关键工艺史

    费孝通体育观阐释及其当代价值

    袁建伟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费孝通是今日之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影响最大的学者与首推大师,自称"球迷"的他对体育有独特的见解。采用文献追溯、文本解读等方法,对费孝通体育观进行解析与阐释,并探讨其体育观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费孝通体育观可概括为体育精神观、体育文化观、体育实践观及体育人生观,这"四观"互为一体、相得益彰,并融入于费孝通学术思想、工作及生活之中。费孝通体育观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强化体育实践以获得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挖掘体育文化以形塑社会文明的文化价值,关注体育道德培养且重视公平的社会价值,注重以体育人并倡导竞争哲学的个体成长价值。

    费孝通体育观阐释当代价值

    傣族"象鼻凤凰"审美与设计运用探析

    刘文斌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傣族历史文化悠久,"象鼻凤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独特的审美对象,凝聚着傣族人民深厚的情感和智慧,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现代产品设计开发的丰富灵感源泉。主要采用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傣族佛寺建筑以及象鼻凤凰文化内涵进行梳理;观察和对比傣族建筑中象鼻凤凰装饰元素,了解景洪傣族手作土陶象鼻凤凰的制作工艺和发展现状,并从造型、寓意与象征、材质以及色彩四个审美特点对傣族象鼻凤凰进行深入探索,为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同时通过分析"象鼻凤凰"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发展,为现代设计领域提供新视角。

    傣族文化象鼻凤凰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设计工艺与设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