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吴永宁

双月刊

2095-0381

admin@chinafoodj.com

010-51237578

100009

北京市100029-27信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od Safety & Qual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全文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 CN 11-5956/TS,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0381, 双月刊, 大16开本。本刊创刊于2010年1月, 是全国首本专注于食品安全与质量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学术期刊, 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本刊是反映食品安全和质量领域研究热点、前沿技术及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为国内外学者搭建食品安全和质量及相关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学术交流平台, 是培养食品安全和质量学科专业人才的园地。作者和读者为食品科技及相关行业科研、管理、企业研发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本刊主要报道的学科关注点包括: (1) 食品分析与检测; (2) 食品加工及工艺; (3) 食品生物技术; (4) 食品营养及功能性食品; (5) 食品与药品; (6) 食品化学及应用; (7) 食品机械与包装; (8) 食品贮运和保鲜; (9)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10) 食品安全与经济; (11) 食品标准与法规, 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在动植物源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庞钶靖刘振平张学健甘芳瑗...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产地溯源技术对于有效开展食品原产地追溯、保护地方品牌和特色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已建立了包括"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内的多个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对食品产地判别的需求日益增加,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特征与食品产地密切相关,可用于表征不同产品同种食品间的差异。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 VOCs 测定的新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优点,有潜力成为有效的产地溯源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 GC-IMS 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总结了近年来 GC-IMS技术在动植物源食品产地溯源中的应用进展,探讨了GC-IMS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GC-IMS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应用的持续拓展提供技术参考。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动植物源食品产地溯源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9,9-双(甲氧基甲基)芴的迁移量

    范颖莹阿文伟黄家惠曾莹...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 9,9-双(甲氧基甲基)芴迁移量的方法。方法 水基食品模拟物经正己烷萃取后进样,化学替代溶剂(95%乙醇和异辛烷)直接进样,橄榄油模拟物用乙腈进行萃取后进样,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建立了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中 9,9-双(甲氧基甲基)芴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1 mg/kg或mg/L,定量限为0。03 mg/kg或mg/L,加标回收率为80。0%~110。0%,相对标准偏差为1。2%~6。0%(n=6)。运用该方法对10款聚丙烯(polypropylene,PP)食品接触材料的实际样品进行测定,检出率为10%,检出浓度为0。12 mg/kg。结论 该方法灵敏,回收率高和准确度高,检出限能够满足法规判定要求,可用于PP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中 9,9-双(甲氧基甲基)芴迁移量的实际检验工作。

    9,9-双(甲氧基甲基)芴气相色谱-质谱法食品接触材料迁移量

    大体积进样-离子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中高氯酸盐迁移量

    陈杰莫蔓魏坤姚皓程...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并优化大体积进样-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IC)测定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中高氯酸盐(ClO4-)迁移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用水、3%乙酸(m:V)、4%乙酸(V:V)、10%乙醇(V:V)、20%乙醇(V:V)、50%乙醇(V:V)、95%乙醇(V:V)作为食品模拟物,以14。0 mmol/L无水碳酸钠和20%乙腈(体积分数)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进样量800 μL,流速1。0 mL/min,采用Metrosep A Supp 4离子色谱柱(250 mm×4。0 mm,9。0 μm)和Metrosep A Supp RP Guard保护柱(50 mm×4。0 mm,9。0 μm),柱温 30℃,以电导检测器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 0。995,方法检出限为 0。15 μg/kg,定量限为 0。50 μg/kg,加标回收率为 83。2%~99。1%,精密度为 2。7%~9。1%(n=6)。结论 该方法可靠、方便、灵敏,分离效果好,适用于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中高氯酸盐迁移量的检测。

    高氯酸盐大体积进样-离子色谱法食品接触用塑料迁移量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柚花中317种农药残留量

    李春霞邓春丽叶彩婷李亦文...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 QuEChERS 前处理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同时测定柚花中317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柚花样品采用乙腈作为提取剂,经萃取盐盐析处理,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ethylenediamine-N-propylsilane silica gel,PSA)和石墨化炭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作为净化剂,选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采用梯度洗脱方式在 30 min完成 317 种目标物质的分析。电喷雾源正离子和负离子同时扫描,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 317 种农药在该条件下在2。0~200。0 µg/L质量浓度范围内均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5,方法定量限为0。002~0。010 mg/kg,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4。3%~120。3%,相对标准偏差在0。36%~10。00%。结论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灵敏等特点,为柚花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测定和柚花研制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柚花农药残留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快速检测水产品中5种致病菌

    肖艳霞董志军杨林军朱家强...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水产品中 5 种常见致病菌的自动化快速高分辨检测手段,提高水产品致病微生物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方法 设计引物对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特异基因owpW、tlh、invA、femA、prfA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设计特异探针以 PCR 产物为模板进行单碱基延伸,延伸产物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上进行检测。基因owpW、tlh、invA、femA、prfA的探针分子量分别为 4848、5435、5890、6560、7096 Da,单基因延伸后探针的分子量分别为 5119 Da(加A)、5697 Da(加T)、6137 Da(加C)、6822 Da(加T)、7383 Da(加G)。最终确定的体系方法通过重现性试验、特异性试验、灵敏度试验、人工污染水产样本检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以混合5 种菌DNA的样本为模板做核酸质谱检测,对应的 5 个探针可以同时延伸,延伸效率大于 80%,在以干扰菌为模板的样本中不会检出上述 5 种菌,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的灵敏度分别可达到 150、350、160、130、180 CFU/mL。结论 此方法展现出良好的重现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可以满足一次反应同时检测水产品中上述 5 种微生物的需求。

    致病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单碱基延伸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测定预制菜中15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

    陈芳芳刘萌张亮张晶...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法的多反应监测-信息依赖性采集-增强子 离 子 扫 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information dependent acquisition-enhanced product ion,MRM-IDA-EPI)方式结合通过型固相萃取技术测定预制菜中 15 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方法。方法 样品用1%(体积分数)甲酸乙腈提取,通过型固相萃取柱Captiva EMR-Lipid净化,以乙腈-0。05%(体积分数)甲酸水(含5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2。1 mm×100 mm,1。9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采用MRM-IDA-EPI 的扫描方式,外标法定量。结果 15 种目标物在一定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范围为0。9956~0。9996。该方法的检出限在 0。62~62。50 μg/kg。预制菜进行 3 个水平添加实验(n=6),15 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 78。33%~109。51%,精密度为 0。67%~14。02%。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好,精密度高,适用于预制菜中非法添加 15 种化学药物的检测,可为预制菜的质量检测及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非法添加物预制菜通过型固相萃取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多反应监测-信息依赖性采集-增强子离子扫描

    活性炭净化-离子色谱法测定茶水及茶饮料中氟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吴梅陈祝军陈蓉秦园...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分析纯活性炭净化-离子色谱法检测茶水及茶饮料中氟离子含量的方法,进而研究茶水及茶饮料对人体健康风险。方法 将6种茶叶分别以两种方式冲泡进行实验,方式一:按时间梯度冲泡茶叶;方式二:一次投茶,多次加水冲泡茶叶,收集茶水。茶水及茶饮料,经活性炭净化,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以4。5 mmol/L碳酸钠和0。8 mmol/L碳酸氢钠溶液为淋洗液,经AS23离子色谱柱(4。0 mm×250 mm)分离,离子色谱进行检测。以冲泡方式一获得的最高茶氟溶出量,冲泡方式二获得的总茶氟溶出量以及茶饮料中氟含量分别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在最佳分析条件下,本法氟离子的检出限为 0。016 mg/L;在 0。1~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 0。9996;加标回收率 94。93%~105。32%;相对标准偏差 1。02%~2。13%(n=6)。本方法检测茶叶中氟离子的溶出量,发现茶叶中氟离子的溶出量均随冲泡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达到最高值;随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叶中氟离子的溶出量先增加,之后下降的趋势逐渐变缓。前 2 次冲泡氟离子溶出率可达茶氟总溶出量的 65%以上。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单,具有实用价值。以该法检测 6 种茶叶在两种冲泡方式下获得的茶氟日摄入量以及茶饮料中茶氟日摄入量均符合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氟日摄入量限值要求;目标危险因素(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均小于 1,对人体没有显著健康风险。建议减少茶叶浸泡时间,洗茶,选用优质茶叶来科学健康饮茶。

    活性炭离子色谱法茶水茶饮料

    气相色谱法测定异山梨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品中异山梨醇的迁移量

    吴泽春曾莹莫单评李丹...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测定异山梨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制品中异山梨醇迁移量的方法。方法 考察不同色谱条件对目标物异山梨醇分离度的影响,选择HP-5 作为分离柱,260℃为进样口温度;考察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浸泡液中异山梨醇提取的效果,橄榄油浸泡液经甲醇提取、正己烷净化并过滤后上机分析,95%乙醇和异辛烷浸泡液经过滤后直接上机测定,其他食品模拟物浸泡液用甲醇稀释后直接上机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 异山梨醇在 2。5~40。0 mg/L(水性模拟物)、0。6~10。0 mg/L(油脂替代溶剂模拟物)和1。5~25。0 mg/kg(油脂模拟物)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该方法对异山梨醇迁移量的检出限为 0。8 mg/kg(水性模拟物)、0。2 mg/kg(油脂替代溶剂模拟物)和 0。5 mg/kg(油脂模拟物),定量限为2。5 mg/kg(水性模拟物)、0。6 mg/kg(油脂替代溶剂模拟物)和 1。5 mg/kg(油脂模拟物),加标回收率为92。0%~112。3%,相对标准偏差为 0。2%~4。3%(n=6)。结论 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度高,能够满足改性PET制品中异山梨醇迁移量的检测需求。

    异山梨醇迁移量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食品接触材料气相色谱法

    海藻中碘的食用安全性研究进展

    代心悦李娜郭莹莹朱文嘉...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碘是人类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在预防和治疗地方性缺碘症和遗传性甲状腺功能障碍等引发的疾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碘摄入过多或过少均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海藻作为碘含量丰富的优质食物来源,是理想的天然补碘剂。由于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人们对海带等碘含量较高的海藻类产品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大量研究发现,尽管海藻中碘含量较高,但并无直接数据表明过量食用海藻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本文综述了海藻来源碘的形态分布、不同形态碘的安全性评价、加工前后碘形态变化,以及食用海藻中碘的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评价海藻中碘的食用安全性提供思路,为保障海藻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论据。

    海藻食用安全性碘形态

    我国水产品加工标准体系的构建

    朱文嘉郭莹莹李娜姚琳...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产品作为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对我国渔业经济至关重要。我国水产品加工产业不仅推动了渔业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渔业整体发展具有桥梁作用。水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是保障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制度,加强水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健全标准体系,促进水产加工业健康发展,对于保障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水产品加工标准体系的建设现状,并提出了构建该体系的思路、原则和框架。建议以全产业链加工标准体系配套发展为核心,以水产品品质评价为重点,加快构建基础通用、产品质量分级检测方法、加工质量控制管理和追溯规范、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标准,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有效衔接,为我国水产加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标准化支撑。

    水产品加工标准体系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