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工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张铁鹰

半月刊

1002-0306

spgykjgj@163.com

010-87244116;87244117

100075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食品工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创刊于1979年,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原国家轻工业部)主管,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主办。综合性科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轻工行业优秀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被美国CA收录。在中国食品行业具有权威性,代表着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水平。内容:集市场分析,技术探讨于一身,市场分析包括:权威导航,行业观潮,法规前沿,安全视角,互动平台,展会风景线,企业先锋,资讯纵横等,文章以宏观分析为主,旨在为企业决策者了解市场,拓展思路提供帮助。技术探讨包括:研究与探讨,工艺技术,包装与机械,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储运保鲜,分析检测,综述等,以新技术及实用技术为核心,启发企业技术人员思路,开发新产品。读者群:面向全国大中型食品企业,政府管理机构,食品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综合性科技期刊覆盖食品各分支行业,不论对企业决策者,还是研发人员都能提供有益的帮助。是目前中国食品行业市场分析透彻,实用技术全面的综合性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硫酸化修饰对小球藻胞内多糖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孙寒藏颖刘松郭丽珍...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小球藻多糖硫酸化修饰对生物活性影响,本研究采用小球藻(Chlorella sp.22)为实验材料,提取胞内多糖经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分离纯化得到纯化多糖HDB-1,对纯化多糖HDB-1进行硫酸化修饰得SHDB-1,对硫酸化修饰前后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纯化组分HDB-1以α-呋喃糖为主.用三氧化硫-吡啶法对HDB-1进行硫酸化修饰得到SHDB-1,其取代度为1.046.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HDB-1与SHDB-1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29.28 mg/mL和14.49 mg/mL,羟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36.75 mg/mL和28.59 mg/mL,可知SHDB-1抗氧化效果优于HDB-1.抗肿瘤结果表明,HDB-1及SHDB-1在1 mg/mL浓度下对细胞无毒性,HDB-1与SHDB-1的IC50值分别为960.16μg/mL及658.19μg/mL,可知SHDB-1抑制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效果优于HDB-1.以上结果表明,硫酸化修饰的小球藻胞内多糖SHDB-1与HDB-1相比抗氧化活性及体外抑制癌细胞增殖率都有明显提高.

    小球藻胞内多糖硫酸化修饰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

    流化床气流超微粉碎对马铃薯淀粉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郎双静于仕博侯越王立东...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流化床气流超微粉碎对淀粉结构及性质的影响,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仪、同步热分析仪、流变仪等多种仪器及分析手段,考察气流粉碎对马铃薯淀粉颗粒大小及形貌、表面基团、热稳定性、流变特性、溶解度、膨胀度及透明度等结构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原淀粉经气流粉碎微细化处理后,平均粒径(D50)减小至13.59±0.04μ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谱图中没有出现新元素峰位,淀粉颗粒表面没有引入新元素;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支链淀粉分子链变短,溶解度、膨胀度和淀粉糊透明度增加;粘性阻力减小,表观粘度降低;淀粉分子氢键及分子链均发生断裂,凝沉性下降,该研究为马铃薯淀粉的深度加工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马铃薯淀粉流化床气流超微粉碎结构理化性质

    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

    魏子淳庄加耘孙志琳林冬纯...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摊叶厚度晾青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肉桂品种三、四叶小开面嫩梢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TOF-MS)及靶向代谢组学法,研究了摊叶厚度(6 cm、12 cm、18 cm、传统晾青)对武夷岩茶晾青过程中叶温、青叶层CO2浓度以及毛茶香气、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6、12 cm摊叶厚度晾青叶温较稳定,四晾尾后各摊叶厚度晾青叶层CO2浓度显著低于传统晾青(P<0.05).毛茶感官品质随摊叶厚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6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综合品质得分最高为94.1分.各摊叶厚度晾青毛茶儿茶素总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传统晾青(P<0.05),6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儿茶素含量较高;6、12、18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间氨基酸总量、鲜爽味氨基酸无显著差异,而12、18 cm显著高于传统晾青(P<0.05);各毛茶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占比最大,而己酸叶醇酯、γ-己内酯、己酸己酯等酯类在6、12 cm摊叶厚度晾青毛茶中显著高于18 cm和传统晾青(P<0.05).综上,6、12 cm摊叶厚度晾青均能提高武夷岩茶茶汤浓厚度,有利于愉悦香气物质形成,12 cm可作为武夷岩茶晾青兼顾品质与产量的参考摊叶厚度.

    武夷岩茶做青摊叶厚度品质肉桂

    冻融次数对牦牛肉胶原蛋白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赵立柱魏占楠张燕李升升...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冻融次数对牦牛肉胶原蛋白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以牦牛肉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冻融次数下牦牛肉剪切力、pH、解冻损失、蒸煮损失、色差、质构、胶原蛋白含量及溶解性、酶活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牦牛肉剪切力下降了59.72%,牦牛肉胶原蛋白溶解性、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醛酶活力、解冻损失、蒸煮损失和b*值显著上升(P<0.05),胶原蛋白含量、剪切力、pH、L*值、a*值以及质构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剪切力与L*值、a*值、pH、胶原蛋白含量和溶解性、质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解冻损失、蒸煮损失、b*值、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 β-葡糖醛酸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pH与胶原蛋白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胶原蛋白特性与质构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牦牛肉组织结构随冻融次数增加表现为破坏严重,肌纤维边界模糊.综上,冻融次数增加,牦牛肉的胶原蛋白含量降低,溶解性增高,剪切力降低,质构特性变差,胶原蛋白特性对牦牛肉的品质具有一定影响,不超过3次是保持牦牛肉加工品质的适宜冻融次数.研究结果为牦牛肉的产品开发和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牦牛肉冻融胶原蛋白酶活性品质

    疏水改性木薯淀粉的制备及其对肌原纤维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周凤超黄妍吴志玲连敏...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木薯淀粉的疏水性,使其作为颗粒乳化剂改善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的乳化特性,实验利用辛烯基琥珀酸酐(octenyl succinate anhydride,OSA)对原料木薯淀粉(native tapioca starch,NTS)进行疏水改性处理,得到不同改性水平和取代度(DS值)的疏水改性木薯淀粉(octenyl succinate tapioca starch,OSTS),并利用OSTS与MP制备复合乳化液.通过XRD、FT-IR、SEM和PLM分析了OSTS的结构变化,并测定了乳化液的乳液指数(EI值)、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乳化稳定性(emulsion stability index,ESI)、Zeta-电位、粒径分布、巯基含量和界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在木薯淀粉分子中成功引入了疏水基团,疏水改性处理对木薯淀粉颗粒的晶体结构基本无影响;随淀粉改性水平和DS值的增加OSTS-MP复合乳化液的EAI和ESI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3.0%OSTS-MP复合乳化液稳定性最好;淀粉与MP在复合乳化液中的相互作用对MP空间结构产生了影响,二者在乳化液滴界面存在竞争吸附作用,且改性水平和DS值越高,这种影响和作用越强.研究结果为OSTS在乳化肉糜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疏水改性木薯淀粉肌原纤维蛋白乳化特性

    高原饲养下荷斯坦牛乳和娟姗牛乳的营养成分和细菌多样性的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

    史巧唐蓉李会民彭金国...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高原饲养的荷斯坦和娟姗牛乳营养成分及其与细菌多样性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测定了两种牛乳的营养成分和细菌多样性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牛乳基本成分(脂肪、蛋白质、干物质和非脂固体)、14种氨基酸和矿物质钙、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种乳中细菌群落组成结构相似、丰度不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共同优势菌属.Spearman相关热图分析显示细菌群落与乳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高原饲养环境下娟姗牛乳品质优于荷斯坦牛乳,乳细菌群落可能受到乳成分影响.

    荷斯坦牛乳娟姗牛乳高原饲养营养成分细菌多样性环境因子

    不同接种量的清酒乳杆菌对低钠盐风干肠品质的改善作用研究

    朱嘉敏么紫瑶李梦彤辛悦琦...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清酒乳杆菌的接种量(105、106和107 CFU/g)对低钠盐风干肠品质特性的影响.以不接种的风干肠为对照,分别在发酵的第0、3、6和9 d测定4组风干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H、乳酸菌数、色差和剪切力,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电子鼻对第9 d样品进行风味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06和107 CFU/g降低了风干肠发酵结束时的pH(P<0.05),与对照组相比,106 CFU/g的接种促进了终产品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的提升,而色差和剪切力并未在组间发现显著差异(P>0.05).清酒乳杆菌的接种降低了醛类物质含量,且仅接种106 CFU/g增加了醇类、酸类和酯类物质含量(P<0.05),进而使电子鼻"感知"到了比对照组更为浓烈的特征气味.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06 CFU/g对低钠盐风干肠苦味和金属味的改善效果最佳,整体可接受性最好.理化特性和感官特性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106 CFU/g的接种在风干肠提升品质和形成良好风味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清酒乳杆菌接种量低钠盐风干肠理化特性感官特性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魔芋葡甘聚糖/可得然胶复合气凝胶的生物降解性研究

    田润苗罗晓宇许国娟王纾涵...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魔芋葡甘聚糖(KGM)和可得然胶(CUD)两种生物多聚物为基材,使用溶胶-凝胶法和真空冷冻干燥制备了不同质量比(KGM/CUD,1:0.6、1:0.9、1:1.2)的复合气凝胶.利用筛选出的四种优势菌株黑曲霉(Fen)、扩展青霉(L)、意大利青霉(B3)、芽孢杆菌(WE-3)对复合气凝胶进行降解,探究其降解形态、重量变化、微观形貌、分子变化、热稳定性及菌株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经不同种菌株降解后,气凝胶外观塌陷、皱缩、表面覆盖菌体;气凝胶被降解过程中可能由于KGM的强吸湿性而吸收环境中水分,促进了降解过程;降解后无新基团产生,多糖长链被降解为短链;电镜扫描图显示气凝胶多孔结构被破坏,三维网络结构坍塌;热力学分析表明气凝胶热稳定性明显降低;真菌Fen、L和B3适应于复合气凝胶环境的生长,细菌WE-3难以适应.本研究将为多糖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提供理论参考.

    魔芋葡甘聚糖可得然胶多糖生物质气凝胶生物降解性

    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对黑木耳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李秀凉郭雯牟佳红孙庆申...
    15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黑木耳液经过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后的成分和生物活性的变化,将黑木耳液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酶解,再利用接种比例1:1的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与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进行发酵,测定经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前后木耳液的成分变化,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其结构;对其抗氧化活性,体外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评价;建立H2O2诱导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检测抗氧化酶含量来评价不同质量浓度木耳发酵液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RAW264.7细胞增殖、吞噬效果及细胞因子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耳发酵液中总糖含量由未处理木耳液的170.57 mg∙g−1提高到539.14 mg∙g−1,同时,蛋白质含量由未处理木耳液的15.00 mg∙g−1提高到81.28 mg∙g−1;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木耳发酵液中-OH峰明显变宽;原子力显微镜结果显示,木耳发酵液的三维结构呈密集的谷堆状,木耳中的多糖水解生成了较多小分子的糖,支链含量增多并聚集成团;黑木耳发酵液质量浓度为0.5 mg/mL时,其α-淀粉酶抑制率较木耳液相比提高了2.39倍;在黑木耳发酵液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其胆酸盐结合能力是黑木耳酶解液和木耳液结合胆酸盐能力的1.37倍和2.66倍.木耳发酵液显著提高了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吞噬能力,并对氧化损伤的RAW264.7细胞具有保护效应.酶解与发酵联合处理显著提高了黑木耳活性成分的功能,为黑木耳产品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酶解发酵黑木耳液抗氧化活性α-淀粉酶抑制率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胆酸盐结合能力

    响应面优化金丝小枣碱提多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娜刘玉叶刘美玲刘孟军...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丝小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考察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和NaOH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试验来优化碱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总糖含量、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碱提多糖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5(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20 min,NaOH浓度为0.2 mol/L,在此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11.44%,总糖含量为69.39%.扫描电镜表明其具有不规则块状结构,内部紧实;红外光谱表明枣碱提多糖具有C=O和C-H等酸性多糖的特征吸收峰.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碱提多糖具有一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201 mg/mL和1.176 mg/mL.此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枣多糖功能性食品及研究碱提多糖的构效关系提供参考.

    枣多糖碱提响应面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