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科技
食品科技

王海清

月刊

1005-9989

shipinkj@vip.163.com

010-67913893;83557685;67914382-227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广内大街316号京粮大厦

食品科技/Journal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轻工类核心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之一,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目前,在食品行业中已成为发行量和影响力很大的专业性刊物,刊物内容涉及产业动态、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化工、国外信息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时效性和实用性强,主要面向食品、农业、商检、科研、高等院校等领域中从事相关行业的广大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提取藜麦麸皮总皂苷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魏然林萱周凯旋成昕龙...
    203-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离子液体(IL-UAE)提取藜麦麸皮中的总皂苷.考察了一系列阳离子组成不同的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提取得率,并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探究料液比、离子液体浓度和提取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藜麦皂苷得率的影响,对IL-UAE的超声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提取法提取藜麦麸皮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离子液体浓度0.51 mol/L、料液比1:38、提取时间21 min,在此条件下,总皂苷得率可达14.150%.通过牛津杯实验、抑菌率、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对藜麦皂苷进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藜麦皂苷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抑菌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超声辅助离子液体法是皂苷的高效提取方法,藜麦麸皮皂苷对肠道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藜麦麸皮总皂苷离子液体超声辅助提取抑菌活性

    百色红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黄东滨李珊秦高燕潘笑欢...
    210-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百色红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溶液浸提法提取其中的总黄酮,并初步探讨总黄酮的理化性质.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利用Box-Behnken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65%、液料比62:1 mL/g、超声功率350 W、提取温度73℃、提取时间为35 min,在此条件下红茶总黄酮平均得率为13.77%,与回归方程预测值14.18%相当(<3%).稳定性测试表明,红茶总黄酮应保存于中性环境棕色试剂瓶中,应用过程中避免紫外线直射及强酸强碱环境.红茶总黄酮对多种自由基及离子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并且清除能力随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说明红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以上结果可为百色红茶在国内的深度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百色红茶超声波辅助总黄酮理化性质

    基于不同提取方法的柠檬香茅挥发油成分比较与分析

    罗婷白娟徐潇伍毅...
    218-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柠檬香茅为原料,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酶辅助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对柠檬香茅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对不同方法得到的挥发油得率、性状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6%、0.8%、3.0%.其中,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得到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得到71种成分,香叶醇(25.476%)含量最高,其余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香茅醇(13.942%)、榄香醇(13.813%)、香茅醛(7.936%);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得到82种成分,香叶醇(25.303%)含量最高,其余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香茅醇(13.190%)、榄香醇(7.660%)、香茅醛(7.936%);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得到65种成分,香叶醇(6.706%)含量最高,其余含量较高的成分为β-香茅醇(2.900%)、榄香醇(4.131%)、十六酸(2.463%).3种方法提取的柠檬香茅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柠檬香茅水蒸气蒸馏酶辅助超临界CO2萃取GC-MS挥发性成分

    迷迭香提取物稳定性研究

    王金香李云聪田洪牛志平...
    224-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光照、水分、氧气、温度因素对不同规格迷迭香提取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稳定性较好,对光照、氧气、水分因素均不敏感;不同规格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热稳定性差异较大,鼠尾草酸油剂、高含量鼠尾草酸粉末热稳定性较好,低含量鼠尾草酸粉末则热稳定性较差,105℃放置12 h条件下,鼠尾草酸油剂、低含量鼠尾草酸粉末、高含量鼠尾草酸粉末保存率分别为91.87%、52.44%、83.76%;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对光照、氧气因素不敏感,热稳定性较好,但吸湿性较强,吸湿后纯度降低.

    迷迭香提取物鼠尾草酸迷迭香酸稳定性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糖对乳清分离蛋白糖基化反应产物功能特性的影响

    陈澄赵璟仪杨姣秦新光...
    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乳糖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葡聚糖与乳清分离蛋白(WPI)为原料,在相对湿度为79%、温度为70℃的条件下发生糖基化反应,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糖对WPI糖基化反应产物功能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糖会对糖基化反应进程产生影响,并且随着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其接入到蛋白质肽链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相比于WPI,糖基化反应产物最大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糖最大荧光强度越大;相比于WPI、WPI与20ku葡聚糖糖基化产物游离氨基含量减少42.53%,而WPI与乳糖糖基化产物的游离氨基含量减少70.86%,糖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影响其接入蛋白质的难度.傅里叶红外图谱结果表明糖分子的接入会引起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变化,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糖基化反应产物二级结构变化越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发现,糖基化反应产物以附着更多片状表面结构形式出现.热稳定性和乳化性实验结果表明,糖分子的共价接入能够显著提高WPI的功能特性.

    乳清分离蛋白乳糖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葡聚糖糖基化反应功能特性

    虾青素-酪蛋白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稳定性

    赵英源邓玉程汤中义雷盼茹...
    236-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虾青素(AST)为芯材,通过分子自组装的方式构建虾青素聚集体与酪蛋白(Cas)载体结合,成功制得虾青素H聚体-酪蛋白纳米复合物(H-ACNs)和虾青素J聚体-酪蛋白纳米复合物(J-ACNs).利用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载药量(LC)和包封率(EE)的测定,对纳米粒子的性能进行评价.在酪蛋白质量浓度为0.01 mg/mL、虾青素质量浓度为0.003 mg/mL的条件下,制备的H-ACNs和J-ACNs纳米粒子呈近圆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分别为422 nm和596 nm,分散均匀,Zeta电位均在-20 mV左右,有较好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其中,虾青素在纳米复合物中以H聚体或J聚体的形式存在,紫外可见光谱的最大吸收峰λmax分别为388 nm和570 nm左右.结合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虾青素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酪蛋白的肽键键合产生静态荧光淬灭,从而推测虾青素被包埋在酪蛋白的疏水微区并形成特征官能团.由此可见,虾青素-酪蛋白纳米复合物提高了虾青素聚集体水分散性和稳定性.该研究旨在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率,为其在食品及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虾青素聚集体酪蛋白纳米复合物

    地皮菜糖蛋白-硒复合物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性研究

    东方王鑫张梦媛向琼...
    24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地皮菜为原料提取糖蛋白,并优化糖蛋白-硒复合物制备工艺,探究其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以产率和硒含量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地皮菜糖蛋白-硒复合物制备工艺,采用红外、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表征糖蛋白-硒结构,从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等4个方面考察地皮菜糖蛋白-硒复合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地皮菜糖蛋白-硒复合物最佳制备工艺为亚硒酸钠与糖蛋白质量比1∶1、反应温度75℃、.0.4g亚硒酸钠与糖蛋白混合物中添加BaCl20.5 g、反应时间7 h,产率为32.57%,硒含量为1.40 mg/g.红外图谱显示硒化并未对地皮菜糖蛋白主要官能团和结构造成显著改变;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地皮菜糖蛋白-硒复合物主要形态为无定形态;扫描电镜显示地皮菜糖蛋白-硒复合物片状形貌较小.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地皮菜糖蛋白-硒复合物具有较强还原能力,能够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

    地皮菜糖蛋白-硒复合物制备优化表征抗氧化

    豆腐柴叶果胶凝胶流变特性及其在吞咽障碍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陈晔李静雯李晓段飞霞...
    252-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研发符合我国膳食习惯的热稳定性增稠剂用于改善吞咽障碍食品,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和特定疾病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豆腐柴叶是潜在的新型低甲氧基果胶资源,通过倒瓶实验、质构分析和动态流变测试探究了超声水提的豆腐柴叶果胶的凝胶形成条件,以及金属离子、pH值对凝胶质构、流变特性的影响,发现1%的豆腐柴叶果胶添加0.03%以上的Ca2+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水凝胶,其凝胶所需最低果胶浓度和Ca2+浓度均低于橘皮果胶,而硬度和凝胶强度更高.通过调节pH值,可使非凝胶态豆腐柴叶果胶黏度满足吞障食品中"花蜜型""蜂蜜型"及"布丁型"3种增稠水平要求;在pH5~9和Ca2+浓度大于0.4%时,浓度1%以上豆腐柴叶果胶凝胶显示良好的热稳定性,黏度符合"布丁型"增稠吞障食品要求,具有在热食型吞障食品中作为热稳定性增稠剂应用的潜在价值.

    豆腐柴果胶流变特性质构分析吞咽障碍

    黄原胶-瓜尔豆胶混合物对水包油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黄斐张玲
    259-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马铃薯蛋白水解物、黄原胶及瓜尔豆胶的复配物为稳定剂,制备水包油型乳状液.探讨0、0.1%、0.2%、0.3%和0.5%的黄原胶-瓜尔豆胶混合物对水包油乳状液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乳状液的浊度、絮凝指数、凝结指数、过氧化值以及硫代巴比妥酸值.结果表明,在较低的黄原胶-瓜尔豆胶混合物浓度下的黏度不足以阻碍胶体与蛋白水解物间的相互作用,乳状液的絮凝稳定性降低、稳定性较差;黄原胶-瓜尔豆胶混合物的浓度达到0.3%时,乳状液的浊度增加,并减少了油滴的消耗絮凝;并且,多糖与蛋白水解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使黏度增加,导致氧化剂向油滴表面的扩散减慢,从而降低了脂质的氧化速率.

    马铃薯蛋白水解物黄原胶瓜尔豆胶乳状液稳定性

    姜黄素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现状

    苟梦星卢安琪翟江洋
    264-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姜黄素是从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活性多酚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炎症、降血糖、抗氧化、抗凋亡等多种药理活性.同时,姜黄素也是食品领域的一种天然着色剂.然而,姜黄素存在稳定性低、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文章介绍了姜黄素的功能特性,并对其理化和生物学性质改善进行分析,最后对姜黄素在米面制品、饮料、保健品、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进行阐述,为姜黄素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姜黄素生物活性功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