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曹奎

月刊

1672-3600

sqsysk@126.com

0370-2586863、2586865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平原路55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柳永词的"本事"诠释法

    张琼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永是宋代的填词大家,后世词评家对其关注的热度一直不减,特别是对柳永的生平尤为津津乐道,形成了一种较为重要的诠释法——"本事"法。所谓"本事",是指文学作品创作的人物掌故或故事背景。宋人杨湜《古今词话》中记载了柳永词的四则本事:《醉蓬莱》词之"本事",柳永被描绘成一个潦倒的应制词臣;《击梧桐》词之"本事",柳永被诠释为一个"私枕官妓"的不合格官吏形象;《望海潮》词之"本事",柳永被诠释为谀奉当道、粉饰太平的词人;《倾杯》词之"本事",柳永被诠释成"鬼"才般的词家形象。从词学批评方法来看,"本事"法利弊参半,一方面生动还原了柳永蹭蹬科场的坎坷人生,对于其"史书阙载"的生平是一种有效补充;另一方面,由于取材于稗官野史、小说笔记,其事多不足取信,特别是对柳永的人格污化方面有踵事增华之效,应持慎重态度。

    柳永本事本事诠释法

    "周南""召南"别解——以甲骨文证诗之一例

    贺汪泽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南""召南"之"南",历来认为是"言化自北而南也";并认为周公为"王者之风",召公为"诸侯之风"。律之二公的地位与行事,此说缺乏史实依据。从《诗经》中关于乐器名称的类比中发现,"以雅以南"之"雅""南"均为乐器名称。"雅"为"应雅",即《荀子》中的"相",后世称为渔鼓;"南"因甲骨文字形相近于"尃"而讹误。风、雅、颂即尃、雅、颂。因"尃"讹成"南",流传下来就被称为"周南""召南"了。

    周南召南

    从"列女"到"烈女"——汉唐至宋《列女传》入传标准的变迁及影响

    刘硕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正史中为女子列传始于范晔的《后汉书》,其本意是罗列才行出众女子的事迹以资借鉴,而到宋朝《列女传》几乎成了"贞烈"女子的代名词。汉唐至宋,官方对列女的认知经历了从"以贻闺壶"到"以正纲纪"的转变,这自然导致了《列女传》中女子的入传标准从"列女"到"烈女"的转变。再加上宋朝对守节女子旌表程度的加深以及女德教育的深入,出现了盛行贞节观阶层的下移和标准渐趋严苛的趋势。但宋朝还是存在比较多的妇女改嫁现象,这也说明了宋代理学对妇女贞节观的影响在宋代是有限的,宋代官方对"烈女"形象塑造想要发挥的政治功效也并未完全达至,民众对官方意旨的接受和现实的情况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汉唐《列女传》入传标准变迁贞节观

    宋、明无子立嗣法律问题研究——以并继书判为中心

    周楚婷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嗣是传统中国家庭无男性子嗣时传承要事,同为近世汉族政权,宋朝秉持夫亡妻在从其妻的原则,嗣父母择选嗣子时自由度较高。明朝时孀妇立继权先限缩后放宽,并将适格承继者顺序法定化,公权力介入私法关系,打破宋朝择继的自由选择权。明初宗族势力的强大和礼制的渗透,致使士大夫修法时有强制立嗣倾向,同时明确禁止异姓承嗣。宋、明两代士大夫作出并立双嗣裁决是在理学指导下的经权司法实践,综合考虑情理法后妥协为之。宋代并继书判表现为存在异姓承继人的并立、维护前嗣子的妥协并立两种情况;明代为调和应继、爱继的并立,亲族为争产签立合同并继两种。因身份承继与财产继受紧密关联,致使并继虽有救急之功,却易埋下日后争产的弊端。

    宋、明立嗣并继书判

    我国人格权保护的公私法分野及统合

    张福刚张一博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对人格权的源流和发展的梳理来看,人格权最早脱胎于宪法的人权理论,故而人格权自诞生日起便具有浓厚的宪法权利特色,但人格权又同时具有鲜明的私权属性,在民事领域蓬勃发展。从宪法与民法的关系来看人格权的权属问题,既要警惕民法学者所倡导的民法与宪法的截然二分,又要防范宪法学者对民法与宪法界限的过度模糊。人格权同属于宪法与民法,且同时在各自领域独立发挥作用,这是公私法人格权保护的基本分野。《民法典》落成之后,我国人格权保护进入了新时代,自成体系的民法典在分野的视域下便可开放式地发展吸纳不同类型的人格权资源,并以此反哺于宪法。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向前,宪法开始私法化、公私法不断交融,截然的公私二分情形已经不复存在,民事权利不断展现基本权利倡导的价值,宪法的客观价值秩序不断发挥作用并以基本权利价值统率公私部门法对人格权的协调保护。

    宪法人格权民法人格权分野保护统合保护

    法治视野下村域治理权力的运行逻辑、现实问题和规制路径

    赵磊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村域治理是一项囊括诸多治理主体和资源的综合系统工程,集合了不同治理主体的公权力所构成的多元权力架构。如何破解村域治理主体权力运行难题,形成权力结构明晰且运行畅通的治理体系,是深化乡村治理和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此,需要运用程序法治的规制功能,完善村域治理权力运行程序,健全村域治理权力运行衔接机制,强化村域治理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法治乡村村域治理权力运行程序法治

    新时代中小学自主培养能力的内涵阐释、理论逻辑与价值向度

    张善超李冰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培养能力是中小学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背景下必备的关键能力。中小学自主培养能力应是在新时代教育目的规引下,基于人民关切、学生素养发展与校情的实际基础上,根据学生成长规律与办学规律,自觉主动地综合运用校内、社会等资源持续优化办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管理与评价机制的综合能力。基于对高质量教育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统一的追寻、成于流变性的时代需求、存于学校"个性化"品质、生成于交互式内驱外推是其遵循的理论逻辑。中小学自主培养能力对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质量品质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生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时代自主培养能力自主培养能力价值

    "立德"与"树人":孔子师德观及其当代价值

    郭云瑶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师德观的核心本质是"立德"与"树人",蕴涵着学识涵养、道德修养、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的为师之道和尊重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的待生之道,彰显了古之师者教人、化人、育人的道德风范。孔子师德观让我们更好地省思新时代师德的信任困境、道德困境与关系困境,从而为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提供积极启示:以"知、德、行"为基,提升师德发展的专业素质;以"仁、教、爱"为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育、法、能"为重,遵循师德发展的实践要求。

    孔子师德立德树人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刘军辉
    封2页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夏茹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