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曹奎

月刊

1672-3600

sqsysk@126.com

0370-2586863、2586865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平原路55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持人按语

    邓联合
    1页

    《老子》"有无玄同"与"道物相即"的疏解

    赖锡三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无""道""物"等是《老子》的最核心概念,通过《老子》第一章、第四十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十一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第五十二章、第四十二章对之加以疏通理解,给予关系性的"消极澄清"和"积极讲明"。"消极澄清"在于指出《老子》不属西方形上学思维的二元论架构,因此不宜用上下纵贯两层的存有论模式(如形上/形下两层、本体/现象两层等模型)来理解《老子》的无-有、道-物、母-子的关系。"积极讲明"在于透过"有无玄同"之妙门、"虚用相即"之玄牝、"有无相即"之利用、"有无相即"之恍惚、"道物相即"之冲和等小节的疏理,来把握《老子》道行运动乃透过"即无即有,即隐即显,即虚即用,即道即物"的吊诡两行重玄性格。而这种吊诡两行重玄性格,有时透过"母子"来隐喻,有时透过"恍兮惚兮"来容状,有时透过"有无玄同"和"有无利用"来吊诡表达。总而言之,要融贯解读《老子》的"非二元性"思维(不二),并非要去外部寻求形而上的超越总根据(离二求一),而是有、无"异名"(二)又"同出"(不二),道、物"相异"(二)又"相即"(不二)。亦即透过"二而不二"的吊诡两行重玄性格,将更善解《老子》的玄妙之门。

    《老子》玄同玄牝

    从"理"概念论郭象《庄子注》的伦理思维

    李姗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郭象《庄子注》的伦理思维是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论题。郭象《庄子注》"理"概念之内涵具有三个面向:规范与引导、批判以及角色伦理。"理"具有规范意义,且同时具有引导作用,故性分之发展并非任意的且具有群体性;"理"的批判性质,展现在对"礼"的反思,并且透过"迹"与"所以迹"此组概念,其中蕴含之时间观,能带出检视标准;而"理"的角色伦理思维,则含藏郭象对伦理社会如何建构之思考,以及何为理想之社会运作模式。此三项带出郭象思想隐而未显的伦理关怀,且透过理之分析,更能整全地理解《庄子注》中的政治思维。

    郭象《庄子注》伦理规范性魏晋玄学

    生存的吊诡与辩无胜——《庄子·齐物论》第13-14节解读

    郭美华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之为齐引向生存的真实,这基于对流俗的克服。但是,克服流俗的扭曲并非就是主观境界式的混同流俗的妙道之行,也不是以理智概念遮蔽、湮没现实的太早计之揣摩,而是面对流变而开启面向未知可能,从而在生死交融、梦觉一体中直面生存的吊诡而游于独以成己。由此,在观念领悟中,独断论的绝对真理观也就被拒斥了,从而走出观念囚笼而振于无竟。

    《庄子·齐物论》妙道之行太早计生存的吊诡辩无胜振于无竟

    文化·理论·历史·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维逻辑

    刘纯明余慧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显著体现于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这四大维度之中。基于文化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涵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脉";基于理论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承继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之"魂";基于历史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肇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之"根";基于实践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商晓辉赵子强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严密的逻辑结构,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文化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的深刻联系,二者都聚焦"第二个结合"的现实要求,都坚持文化自信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揭示了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指明了文化产业的未来进程。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升的丰富源泉,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则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深层指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价值现实意义文化自信

    高质量发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新时代答案

    谢敏振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大党何以风华正茂?高质量建党是核心秘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指向,高质量发展状况反映党建工作成效、关乎国家治理效能。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蕴含着"定位论""内涵论""特征论""标准论""统领论""价值论"等多重论域,创造性回答了质量型政党构建的时代课题,为坚持"三个务必"、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大党独有难题

    重复、时间与创造性:试论差异性重复的力量

    朱炜璐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哲学对于"重复"概念的讨论屡见不鲜。德勒兹在休谟、柏格森、尼采等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上对重复哲学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他超越西方传统的线性时间观,提出重复的时间理论,现在、过去和未来呈现出彼此包含的整体状态,并构成循环共生的关系。在德勒兹的重复哲学中,差异性重复具有强大的力量,不仅使我们能够认识和解释新事物,而且对艺术充满生成性和创造性意义。世界正是在对旧事物的重复中包含着变化、进化和创新。

    重复差异时间生成创造性

    汉武帝的文学史观察——《文选》所载诏体文及《秋风辞》创作简论

    刘明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选》在"诏"和"辞"两类文体里不仅选录武帝作品,还将之视为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体现了萧统文学批评的眼光和对于文学创作特征及文体演变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汉武帝所应具有的文学史地位的充分肯认。遗憾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文学史著述,有关汉武帝文学创作成就的书写是"缺席"的,应该予以重视,即以《文选》所载诏体文和《秋风辞》的创作为主要对象,讨论它们典范性的内涵以及在创作方面的革新意义,进而理解《文选》何以选武帝创作的背后的文学史识。

    诏体文《秋风辞》《文选》创作

    《回车驾言迈》的还原阐释与诗旨探析——兼论王孝伯对本诗的接受

    赵源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关《回车驾言迈》之主旨、基调及题材,历来多有争议,使得还原本诗原意、解开本诗主旨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经过考察,"所遇无故物"之"故物"当训为"故人",这是解读本诗的关键。回到汉末历史语境,在细致考察了"回车""盛衰""苦不早""荣名"等关键词后,可以看到,《回车驾言迈》当是一首还乡题材的诗,描绘了还乡之际,诗人面对故友凋零而联想到肉体消灭的残酷问题,最后寄希望于追求不朽的(积极的)荣名而非可朽的肉体。还原历史,也可推论出王孝伯之所以赏爱《回车驾言迈》一诗,主要是此诗与其人生经历高度契合,故引起王孝伯之共鸣。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还原阐释王孝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