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曹奎

月刊

1672-3600

sqsysk@126.com

0370-2586863、2586865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平原路55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子》"柔软化刚强"的自我转化艺术之疏解

    赖锡三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子》"柔软化刚强"(柔弱胜刚强)的自我实践与转化艺术,并非仅属个体内在的修养,它总是考量到"非同一性"的力量共在,因此具有了共生哲学的公共意义。圣人的"抱一为式",不强用自我偏执的有为来支配关系,宜调整为在关系连动的变化中,相互调适而丰富彼此。《老子》主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逆向思维"与"柔弱思维",则反向显示出"日损"的"减法"或"后退"模式,带来"柔化强"的奇妙效果。《老子》充满对于"道"的虚位性修辞,旨在彰显道无为而任让万物去"自生自长""自然而然"。对于《老子》而言,"物极必反"的众多现象,一再反映出"反者道之动"的吊诡运动与均衡之理。因而《老子》提醒我们,应该对事物活动所体现的反向运动(道之反动),保持着精微敏锐的觉察(微明)。《老子》的"柔弱",是同时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考虑在内,并思考两者"相反又相成"(不只是相反)的调节性。《老子》强调的"柔软"是一种能回应、能变化的内势动力。

    《老子》柔弱刚强抱一共生关系互连网

    主持人按语

    邓联合
    1页

    《老子》"柔弱胜强"义辨

    吴战洪王红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今注《老子》"柔弱胜强"者,多脱离老子思想实际、道论真谛及文本整体语境,多基于"柔弱"与"刚强"二元对立的视角,将"柔弱胜强"解读为军事领域的权谋诡诈之术,这种解读实属偏狭、不确。基于时代背景、老子道论诸内涵及相互关联,贯通《老子》文本语境,并遵照音义通转的语用古例,经文本细读与考辨:知"柔弱胜强"有方法论的普遍价值意义。"柔弱"主要指具有大道至德之刚柔融和一体的生命体或力量状态,"刚强"指"柔弱"之力量或不道诸事物,"胜"不唯有"战胜"义,更有"顺适""融和""超拔"诸义。"柔弱胜强"要义有:德化外物以卫生,顺道超欲以修身,顺聚道智以济世,修道用兵可"无敌"。

    《老子》柔弱胜强二元对立顺适融和超拔

    杨仁山对老庄的华严学解读

    韩焕忠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仁山在《道德经发隐》《南华经发隐》中运用华严宗的思想义理对《老子》和《庄子》进行了诠释。他将华严宗的四法界义运用到对《老子》一章的疏释之中,对有与无的关系展开了全面的论述,并视为《老子》一书的纲领。谷神、玄牝都是《老子》对道的譬喻,杨仁山运用华严宗的如来藏义进行诠释,使其变成了如来藏、阿赖耶识等具有本体意义的概念。杨仁山在诠释《老子》五十章时对华严宗十世义的运用,使老子关于养生行为复杂性的描述变而为一切众生无不处于生死流转之中的揭示。杨仁山对《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的佛学解读,不仅具有振兴佛教的人生追求,而且还有开启人生智慧、改善社会风气、提升民族素质、谋求国家富强的现实关切,因而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化行为。

    杨仁山老子庄子华严学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鲜明特质和实践路向

    张灯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守正创新的理论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根脉、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百年探索的实践基础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人民性、民族性、独创性、开放性的鲜明特质,体现出其内涵丰富、论述深刻的理论品质。新时代新征程,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路向,要全面深刻领会"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同时,注重新闻舆论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习近平文化思想新的文化使命"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大历史观视域下坚定历史自信的哲学路径

    韩文乾汪禧星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善于以"大历史观"的眼光,从历史中悟当下、谋未来,以此为视野,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贯通中研究坚定历史自信的哲学路径是总结过往奋斗路、把握当下奋进路和走好未来赶考路的关键所需。历史自信以熟悉把握历史大势为前提,以科学端正历史认知为基础,以赢得掌握历史主动为要求。所以坚定历史自信,既需回顾历史,坚持历史思维和创新思维,在纵横比较中和知行统一中把握历史,顺应规律,从而增强历史自信;又需映照现实,坚持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以一分为二看两端的矛盾观和合二为一看整体的联系观科学评判历史,建立正确认知,进而厚植历史自信;还需远观未来,坚持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从高处远处着眼,从低处坏处着手,在长远谋划和预先准备中掌握主动,从而坚定历史自信。

    大历史观历史自信哲学路径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多角度探析

    师林张雅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迎来新机遇。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也是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动力。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技术渗透不深、文化产业薄弱且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人才与资源匹配不够、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要提升乡村文化活力,需要实施"数字化+"工程,提升农村文化"两创"效能;打造"文化+"新业态,驱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以"信息+"赋能新机制,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把握发展"第一要素",培育新型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三下乡",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等,从而增强乡村内在发展动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基础。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基层文化建设数字技术产业融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维度及价值意蕴

    周相寅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其生成之源极为丰富,集中体现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发展,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生态理念的拓展创新,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深刻汲取,是习近平总书记自身学习工作历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是推动全球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晚清传奇评点中的曲体批评

    高宇星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曲学体系、叙事理论体系、剧学体系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完整形态。其中,音乐性是戏曲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历代曲论家都格外关注戏曲的音律问题,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化模式。晚清时期,传奇评点者对曲谱、曲牌、宫调、声腔、节拍、字格等方面多有批评,以此展现出他们的曲体观念,促进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晚清时期的传奇作家和评点者对曲调音韵提出了谱曲需行家、曲要分南北、调应具声情、按拍当合律、字韵求清俊等要求。

    晚清传奇曲体批评戏曲评点戏曲理论

    《唐诗集注》的编选内涵与论艺特点

    李懿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宋赵蕃、韩淲所编选的《唐诗集注》一书,以收录中晚唐诗人作品为主,从侧面显示了宋代诗坛从江西诗派到晚唐诗风的演变趋势。《唐诗集注》的选诗和笺注,表达黍离之悲和节义情怀,抒写怀才不遇的人生际遇,宣扬濂洛风雅、关注世教。《唐诗集注》意在经世致用,评点多规警之语。《唐诗集注》在诗学审美上继承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强调怨刺要委婉含蓄,主张诗歌追求意在言外的味外之旨,并擅用比较的方法,表现诗歌之间艺术创作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该选本的成书和南宋时代背景、理学风行、编注者的人生际遇等因素息息相关。

    《唐诗集注》胡次焱宋诗唐诗理学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