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生态学杂志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水生态学杂志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常建波

双月刊

1674-3075

SSTX@mail.ihe.ac.cn

027-87189555

430079

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578号

水生态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Hydro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水生态学杂志》主要报道与天然和人工水体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相关的各学科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特别关注水工程设施建设生态学效应及其对策和措施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是水域生物多样性、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领域的学术论坛。主要发表水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水工程生态影响补偿对策、供水水库富营养化防治、水库消落区生态保护、水库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珍稀濒危水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原创性科研论文、技术报告,为更好地研究协调水工程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科技支撑,为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宁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分异及其驱动因素

    周建伟张斌罗君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安宁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地形梯度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对流域实施因地制宜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具有积极意义.利用2000-2020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通过CA-Markov模型预测流域2030年土地利用结构,分析2000-2030年安宁河流域ESV变化,并借助地形因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ESV的地形梯度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安宁河流域ESV减少0.51%,2020-2030年预计受林地锐减影响,ESV将继续减少;(2)林地贡献了安宁河流域74%以上的ESV;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是ESV贡献率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计达47.79%以上;(3)总ESV和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ESV随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分布特征,坡向上分布较均匀;其中2 300~2 579 m海拔、30.92°~35.73°坡度、507~602 m地形起伏度和西坡分布最多;(4)流域ESV空间分异受自然和经济因子的共同作用影响,其中地形起伏度为主导因子.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地形梯度驱动因素安宁河流域

    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金沙江下游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郜星晨张琪苏巍朱佳志...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投产前开展生物完整性评价,为梯级水库水生态健康评价、预警管理和生态修复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2017-2018年对金沙江下游干流30个采样点(参照点5个,观测点25个)进行4次野外调查,共鉴定出86种(属)浮游植物,具备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以硅藻-绿藻-蓝藻型为主,主要优势类群隶属硅藻门,保持着天然河流浮游植物组成特征.基于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对4类27个初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检测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总分类单元数、蓝藻门分类单元数、硅藻门分类单元占比、硅藻门细胞密度和绿藻门细胞密度占比等5个核心参数组成的金沙江下游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评估体系.以参照点参数25%分位数法确定评价标准:P-IBI>3.81,健康;3.04~3.81,亚健康;2.67~3.03,一般;2.28~2.66,较差;P-IBI<2.28,极差.评估结果显示金沙江下游河流生态整体处于较差水平,丰水季各样点健康状态优于枯水期,可较好地反映梯级电站投产前关键时期河流健康状态.

    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生态健康评价梯级水库金沙江下游

    黄河源区1990-2020年景观格局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

    李健明祁雪姣李佳君哈妍晖...
    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黄河源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源区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近30年7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黄河源区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类型水平指数上看,黄河源区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散布与并列指数大幅降低,各类型的形状逐渐复杂化;林地景观类型正处于被其他地类逐渐分割扩张的状态;草地是所有景观类型中优势度最高的类型,自然连通性最好.1990-2005年未利用地的形状指数(LSI)值最大,其景观整体形状较其他景观复杂.从景观水平指数上看,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降低趋势,周长-面积比总体呈现增大趋势,斑块连通度指数基本保持不变,表明源区整体破碎化程度低,空间异质性减小.黄河源区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年均温、年均蒸发量和年均降水量等自然因素是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的次要因素.

    景观格局土地利用景观水平驱动因素黄河源区

    博斯腾湖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

    胡丛巧迪丽努尔·阿吉李茹霞王晓兰...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量分析不同尺度半径范围内博斯腾湖景观格局对水环境的影响,为有效保护流域水质与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20-2021年博斯腾湖平、丰、枯水期23个采样点的实测水质数据和Google Earth遥感数据,结合冗余分析(RDA)和Spearman相关分析,揭示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博斯腾湖水体中CODMn、TN浓度异常偏高,分别有21.7%、55.1%的采样点超过地表水Ⅲ类水标准,表明TN和CODMn是其主要污染物;(2)5种不同缓冲区半径内土地利用与水质呈现显著相关性,丰、平、枯水期的1 000、3 000、500 m半径缓冲区对水质解释率最佳,分别为40.0%、35.6%和31.1%;(3)景观异质性特征与土地破碎化程度随空间尺度增大而增强;(4)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是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输出源,其次为草地,尽管草地对净化水质起到积极作用,但其不恰当的管理方式使污染物进入水中,导致水质恶化;(5)景观格局指数中,LSI(景观形状)与NH3-N、TN呈现正相关性,SHDI(香农多样性指数)与NH3-N呈显著正相关性,表示随着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水质恶化程度加剧,LSI与水质的关联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时空尺度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水质博斯腾湖

    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开都河水质的影响

    王凯迪丽努尔·阿吉李平平胡丛巧...
    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干旱区河流水质的影响机制,对维护干旱区流域生态安全具有参考意义.基于开都河2021年丰水期和枯水期15个采样点的水质数据,以流域景观类型占比表征土地利用结构,景观指数表征景观格局,采用bioenv分析、冗余分析(RDA)等方法探讨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开都河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都河属清洁、较清洁水质,枯水期水质略优于丰水期;(2)丰、枯水期的2 000、5 000 m半径缓冲区土地利用对水质解释率最佳,分别为63.81%、64.91%;景观格局对水质解释率的最佳缓冲区分别为500、200 m,解释率分别为73.88%、63.33%;(3)丰水期耕地对水质的贡献率最高为57.9%,景观指数LPI对水质的贡献率最高为48.8%;枯水期对水质贡献率最高的为草地68%,景观指数LSI对水质贡献率最高为21.6%;(4)丰水期,耕地、林地、水域的组合与水质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424 5,枯水期单一草地的组合与水质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512 9;丰水期NP、LPI、ENN_MN与水质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076 5,枯水期NP、PD、LPI与水质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216 3;(5)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水质的交互作用在丰水期2 000 m半径缓冲区内为18%,高于枯水期200 m半径缓冲区的11%.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都对开都河水质有较大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在该影响中占有重要地位.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水质开都河

    未来气候情景下鄱阳湖流域生态水文情势演变

    刘雅坤曾思栋阳林翰樊迪...
    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气候变化影响下鄱阳湖流域水文情势的演变规律,利用未来气候模式数据驱动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未来情景下径流量、极值流量、脉冲变比等生态水文指标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未来径流量呈增长趋势,增幅在18.5%~30.3%,SSP5-8.5情景下增幅最高;(2)丰水期(3-8月)月均流量的增长较枯水期(9月—翌年2月)更明显,5-9月径流量增长率达到20%,最大年极值发生时间将提前1.0~17.8 d;(3)气候变化下鄱阳湖流域整体水文情势呈低度改变,虬津站和虎山站分别是整体水文改变度最高和最低的站点,其改变度分别为21.2和19.2.但月均流量(Ⅰ)、年极值流量(Ⅱ)与流量变化(Ⅴ)组分指标的改变度相对较高,平均为22.8.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生态水文情势预测提供数据支撑.

    气候变化生态水文情势水文改变度鄱阳湖流域

    笋溪河河岸带土壤与水体质量变化及土壤侵蚀特征

    宁一泓王海燕孟海侯文宁...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笋溪河河岸带土壤和水体的质量变化及土壤侵蚀特征,为笋溪河及相关流域生态治理及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以三峡库尾重庆笋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河岸带不同区段44个样点的土壤分层调查和水体采样测定,采用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库尾小流域河岸带土壤质量、水体质量的变化特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估算土壤侵蚀对河流水体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笋溪河河岸带土壤质量受河流区段的影响,在河岸带纵向和土壤垂直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除粒径外,全河段土壤各理化性质在0~20 cm与20~40 cm土层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沿河流走向上、中、下游各土层之间的土壤持水性能、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pH、全磷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差异(P<0.001),空间异质性明显.(2)河岸带水体呈碱性,水温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COD、总氮、总磷均呈现下游积聚现象,且在全河段空间分布上呈极显著差异(P<0.001).(3)不同土层土壤质量状况与水体质量的相关性有一定差异,且水体的化学指标与土壤质量的相关性更强.(4)河岸带土壤以砂粒为主(50.34%~65.54%),土壤可蚀性K值在全河段的差异不显著(P>0.05);20~40 cm 土层土壤可蚀性K值较大,与0~20 cm 土层相比具有更高的侵蚀风险.

    河岸带土壤质量水体质量相关性土壤可蚀性K值笋溪河

    基于宏基因组的西藏拉鲁湿地原生生物多样性研究

    杨方典张鹏罗帅熊雄...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拉鲁湿地原生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生物资源保护及水环境保护提供资料.2020年8-9月在拉鲁湿地10个采样点进行环境DNA样品采集和水环境因子的测定,并基于宏基因组技术,鉴定了拉鲁湿地原生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结构,考察了影响拉鲁湿地原生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拉鲁湿地原生生物共鉴定421个OTUs,隶属于21门35纲84目105科140属,其中裸藻门、纤毛门和丝足虫门种类最多,丝足虫门、硅藻门和纤毛门丰度最高;(2)拉鲁湿地不同区域原生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源头处生物多样性高,各类群分布较均匀;湿地内部生物多样性也处于较高水平,主要为丝足虫门和硅藻门;下游生物多样性较低,主要为丝足虫门和纤毛门;(3)拉鲁湿地原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多种水环境因子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的区域原生生物多样性相对低.不同类群原生生物与环境因子呈以下相关性:裸藻门与总磷、总氮和浊度呈正相关,硅藻则与总磷和总氮呈负相关,纤毛门与总磷和酸碱度呈正相关,丝足虫门与水中溶氧和酸碱度呈明显负相关.

    原生生物生物多样性宏基因组测序拉鲁湿地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中国近海龙头鱼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黄新芯刘玉萍宁子君杨天燕...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中国近海龙头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为我国龙头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渔业管理单元的划分提供遗传学背景资料.基于6个微卫星标记对2018-2020年采自连云港(LYG)、南通(NT)、三门(SM)、泉州(QZ)、湛江(ZJ)、北海(BH)和三亚(SY)的7个龙头鱼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进行评估和分析,共检测到111个等位基因,7个群体平均等位基因丰富度(Rs)为7.944~10.08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721~0.807和0.621~0.78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73~0.768,呈现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SY和BH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302 2),BH和LYG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501 9).两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5 4~0.073 7,东海和南海群体(SM、QZ、ZJ、BH、SY)与黄海群体(LYG、NT)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也显示LYG和NT群体独立于其他群体.将所有群体分为1个基因池或是2个基因池进行分子方差分析,均表明绝大部分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三维因子对应分析和Structure分析提示龙头鱼群体可划分为2个自由交配组群,在渔业管理上应视作不同的捕捞单元进行区别管理.

    龙头鱼微卫星标记遗传结构

    2020-2021年鄱阳湖及其河口渔业资源调查

    吴斌章海鑫吴子君张桂芳...
    9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鄱阳湖及其邻近河口水域渔业资源状况,为禁捕后长江流域通江湖泊的渔业资源养护提供科学依据.2020-2021年在鄱阳湖水域7个监测站位开展了 84次渔业资源调查,获渔获物14 333尾、10 300.048 kg,经鉴定有93种.7个站位优势种分别为2~7种,其中湖口站位优势种仅2种,都昌站位和鄱阳站位优势种均为7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158~2.909、4.265~6.459和0.617~0.822.与2012年相比,2021年主要经济鱼类的变化体现在3个方面,即体长更长,增幅为6.1%~61.26%;体重更大,增幅为15.14%~291.57%;年龄结构更优,1龄和2龄所占比例明显减少,3~4龄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其中鳜(Siniperca chuatsi)是禁捕下上述变化的代表性鱼类之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青鱼(My-lopharyngododon piceus)数量仍然较少,且未发现4龄及以上个体,但2龄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渔业资源多样性禁捕鄱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