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生态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生态学杂志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水生态学杂志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常建波

双月刊

1674-3075

SSTX@mail.ihe.ac.cn

027-87189555

430079

武汉市武昌雄楚大街578号

水生态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Hydroe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水生态学杂志》主要报道与天然和人工水体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相关的各学科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特别关注水工程设施建设生态学效应及其对策和措施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是水域生物多样性、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领域的学术论坛。主要发表水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水工程生态影响补偿对策、供水水库富营养化防治、水库消落区生态保护、水库退化湿地生态恢复、珍稀濒危水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原创性科研论文、技术报告,为更好地研究协调水工程建设与水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科技支撑,为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白龙江流域丰水期浮游植物组成对土地利用及水环境的响应

    兰伟吴晓龙杜延青刘倩...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示浮游植物组成与土地利用和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为白龙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6-8月对陇南市白龙江流域开展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水质调查,并基于水体理化参数和河流缓冲区土地利用格局,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探究浮游植物特征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揭示土地利用与水质的耦合效应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3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galef丰富度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1.82~2.72、4.93~7.46和0.67~0.89,平均值分别为2.32、6.02和0.79.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陇南市白龙江流域浮游植物主要受水温、溶解氧、总氮、总磷以及耕地、建设用地、林地因素影响,其中理化参数对浮游植物变化的解释率高于土地利用.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硅藻与水温、总氮和总磷呈显著正相关,且总磷相关性高于总氮;蓝藻和绿藻与溶解氧呈正相关;蓝藻与总氮呈负相关,与总磷相关性并不显著;硅藻和裸藻受人为活动和面源污染的影响,与建设用地、耕地呈显著正相关.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与水体氮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水体氮磷浓度的主要因素,且土地利用和营养盐的耦合效应共同作用于浮游植物群落变化.

    浮游植物土地利用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白龙江流域

    不同类型基质对附着细菌定殖演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黄颖婷范薇赵恒朱利明...
    12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不同类型基质对附着细菌定殖演替规律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为利用周丛生物技术开展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通过原位实验,探究5种基质表面附着细菌的定殖演替规律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各基质表面附着细菌的主要组成类群,变形菌门在各基质表面都是最先定殖,蓝细菌门和拟杆菌门一般在8 d后才会逐渐成为优势类群,厚壁菌门一般在16 d后才成为优势类群;PCoA结果显示,实验前中期(4~16 d)各基质表面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实验结束时(第20天)各基质表面附着细菌群落结构趋同,虽有差异但不显著,基质材料物化特性对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主要在细菌早期发育或定殖阶段;网络结构分析和FA-PROTAX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有机质类基质(竹子和木头)表面附着细菌群落共发生网络的复杂性、稳定性、传输性能和效率更高,网络节点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其细菌群落功能中的化能异养型和好氧化能异养型功能占比最高,消化分解水中有机物的能力更强.后期开展水生态修复时,应考虑多种类型基质相结合的模式.

    附着细菌附着基质定殖演替共发生网络群落结构

    新丰江水库沉积物磷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陈瑞周雯乔永民李磊...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新丰江水库表层沉积物磷的总量及其形态学进行分析,探讨沉积物不同形态磷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来源及其与水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为水库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2021年1月采集了新丰江水库12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分析总磷(TP)及各形态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表层沉积物中TP的平均含量为(707.0±265)mg/kg,其中无机磷(IP)为主要存在形式,平均含量为(504.9±223.6)mg/kg,各形态磷含量及占IP比例顺序为自生钙结合态磷(Ca-P)(<239.9±113.3>mg/kg,47.1%)>碎屑磷(De-P)(<143.2±57.7>mg/kg,28.9%)>可交换态磷(Ads-P)(<61.6±16.1>mg/kg,13.5%)>铁结合态磷(Fe-P)(<60.2±43.5>mg/kg,10.5%);有机磷(OP)的含量为122.6~284.2 mg/kg,平均含量(203.5±50.4)mg/kg,占TP的30.4%;生物有效磷(BAP)的含量为139.5~379.5 mg/kg,平均含量(243.9±83.1)mg/kg,占TP的36.2%.从空间分布上看,TP含量从上游到下游呈显著下降趋势.各形态磷中,OP、Fe-P、De-P与TP的分布趋势相似,反映该水库沉积物磷以外源输入为主.相关分析表明,沉积物TP和各形态磷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其来源具有一定相似性;BAP与Fe-P相关性最高,Fe-P可能是沉积物BAP最主要的来源;Ca-P、TOM均与O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均以外源输入为主,其次受内源生物影响,存在一定释放风险.加强对水库沉积物内源磷释放机制和控制措施的研究,对于科学管理水源水库至关重要.

    水库沉积物磷形态新丰江

    升温、富营养化和除草剂污染对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综合效应

    王雨路张欢龚迎春张培育...
    14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浮游动物群落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对多重压力源作用的响应,可预测未来水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2020年6-11月设计3因素室外中宇宙模拟实验,通过升温、添加氮磷(富营养化)、添加除草剂草甘膦,探究浅水湖泊在这3个因子单独和联合作用下,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升温处理下,轮虫和浮游动物的总丰度与生物量都受到抑制,而富营养化对枝角类和浮游动物的总丰度与生物量均有促进作用;升温处理增加了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而草甘膦污染导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降低;升温和富营养化是影响浮游动物功能群的重要因素;持续升温和草甘膦的交互作用缓解了升温对轮虫的抑制作用;而多重热浪增温和富营养化的联合作用则降低了优势功能群原生动物食藻者/食菌者(PA/PB)的占比;不同压力源的共同作用会形成交互作用,使水环境和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情况更加复杂,在气候变化的情形下对水生态系统未来变化的预测更加困难.

    浮游动物功能群全球变化多重压力源

    稻田水系统各单元功能协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新策略

    罗华溢金泽凡唐次来孙朋飞...
    155-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稻田水系统各单元功能及协同作用,为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参考.稻田兼具农产品供应与污染净化功能;沟渠可排水、灌溉、减轻洪水风险,还能消纳污染;水塘具有蓄水、灌溉、养殖、净化水质等作用.各单元协同可实现源头减排、过程削减、末端治理.通过联合调控,稻田水系统能有效吸纳污染物,净化尾水回用,周丛生物在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应深入研究系统对氮磷的吸收容量、优化植物配置与管理、因地制宜选择基质和植物、建立野外监测系统,以提升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稻田水系统沟塘湿地面源污染氮磷

    水文模型在生态系统水文服务评估中的应用综述

    徐子萱郑华马金锋
    16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生态系统水文服务的内涵和表征要求,并通过分析水文模型的输出指标,梳理其与生态系统水文服务之间的映射关系,明确水文模型可以支撑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系统总结多种水文模型在评估生态系统水文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中的应用进展,指出不同水文模型在原理、输出指标、时空尺度及可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上的差异;强调了水文模型在预测生态系统水文服务变化、探究服务形成机理及流域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最后从变革模型的计算模式、变革参数率定模式、整合受益者模块以及加强模型间耦合4个角度指出了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促进水文模型深入应用的发展方向.

    水文模型水文服务生态系统评估指标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珠江源区生态功能分区

    吴福荣税伟马永强巫殷攀...
    17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进行珠江源生态功能分区,为珠江源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以及土地资源精准管控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研究基于InVEST模型和食物供给模型对珠江源区2010-2020年的生境质量、土壤保持、水源供给、碳储量和食物供给5项重要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运用Python平台实现轮廓系数算法并确定最佳聚类数,通过SPSS软件进行K-means聚类分析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簇,并基于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结合SHAP模型解释法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珠江源区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上呈现退化趋势.生境质量、碳储量和水源供给高值区占据珠江源区大多数地区,土壤保持呈现南北两侧高于中部的空间格局,食物供给与土地利用分布较为一致.(2)生态保育区乡镇数占比不断上升,主要分布在珠江源区北部和东南部的山地丘陵;城镇发展区乡镇数占比保持不变,位于珠江源区中部麒麟区;供给服务区乡镇数占比变化不大,分布在珠江源区中部和西南部平原.(3)坡度、生产总值和人为影响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簇的形成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决定性因素.

    生态系统服务簇InVEST模型K-means聚类分析生态功能分区珠江源区

    大汶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刘笑语武玮杨程珺
    189-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并识别主要驱动因素,对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InVEST模型从生境质量、产水量、碳储量和土壤保持等4方面对2000-2020年大汶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进行综合评价,利用Pearson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探究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大汶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草地呈减少趋势;(2)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较小,空间异质性明显,高值主要分布在北部泰山、中部徂徕山以及东部新泰新甫山;(3)生境质量呈变差趋势,产水量呈增加趋势,碳储量基本保持稳定,土壤保持则先减少后增加,产水量与碳储量呈权衡关系,其余生态系统服务间呈协同关系;(4)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受年平均温度、高程和年降水量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受人口密度和GDP等经济社会因素影响较小.

    综合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InVEST模型地理探测器大汶河流域

    基于PLSR-FLUS-MarKov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预测——以漓江流域为例

    李何英何文王金叶杨帅琦...
    203-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LSR-FLUS-MarKov模型能更准确刻画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拟精度高达83.57%.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集中区位于桂林市辖区、兴安县和阳朔县,多表现为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入以及耕地和林地间的相互转化.2030年,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优先情景、旅游优先情景分别为218.07亿、225.61亿、222.91亿元,较2020年下降了 9.02亿、1.48亿和4.18亿元,并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特征,实施生态优先策略后其下降速度放缓.林地是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键来源,占比超过80%,耕地和水域也贡献了一定比例的服务价值.生态优先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旅游优先情景次之,自然发展情景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及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PLSR-FLUS-MarKov模型多情景模拟漓江流域

    洞庭湖近20年水文情势特征及变化趋势

    姜恒李洪翔徐悦张雨河...
    213-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文情势是水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湖泊、河流等水文情势变化特征可为水域安全管理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利用城陵矶等代表性站点水文数据以及Landsat5、8卫星遥感数据,综合分析了 2000-2020年洞庭湖水文情势变化特征,并从流域层面分析了来水对洞庭湖水文情势变化的驱动影响.结果表明:(1)洞庭湖整体平均水位年际波动较大,同时年内水位变化趋势较为明显,具有明显的丰枯水期;(2)洞庭湖最大水域面积减少,但最小水域面积增加;(3)洞庭湖水体有效连通性大幅度下降,W-E方向的连通性提高,而N-S方向的连通性下降;(4)三口(藕池口、松滋口、太平口)水位和流量变化与湖区整体水文情势关系更加密切,其中藕池口对湖区水文情势影响最大.

    水文情势水域面积水文连通性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