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养分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矿区排土场等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提供可行的技术措施.[方法]在草原露天煤矿排土场裸露边坡布设8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无措施(CK)为对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特征,并测定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对比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特性的变化差异,采用冗余法分析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①排土场边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明显(p<0.05),撒播混草+生态袋间隔1 m(Ⅱ)和撒播混草+生态袋间隔2 m(Ⅲ)2种措施的土壤速效磷含量达到3.38,3.13 mg/kg,分别比对照(CK)(2.20 mg/kg)增加53.6%,42.3%;撒播混草+生态袋间隔2 m(Ⅲ),撒播混草+土工格室(Ⅶ),撒播混草+草帘子(Ⅷ)3种措施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08.25,126.25,124.00 mg/kg,对照样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仅为53.25 mg/kg.②水土保持措施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Simpson优势度指数上,除撒播混草+沙柳沙障(Ⅵ)和撒播混草+土工格室(Ⅶ)的与对照(CK)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组均显著高于对照(CK,p<0.05).③冗余分析结果表明,Margalef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与土壤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Louie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氮、速效钾和缓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露天煤矿排土场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多样性,对于生态恢复有积极的作用;撒播混草+生态袋间隔2m(Ⅲ)和撒播混草+沙柳沙障(Ⅵ)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可作为矿区排土场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推广应用.